APP下载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2016-12-26邱国栋白沉

财经问题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邱国栋 白沉

摘要:本文以拓展竞合理论研究为目的,将竞合理论研究从市场竞合推向供应链竞合。通过分析基于“三种优势”和“五力模型”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在系统理论推演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基于差别优势和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形成机理。通过运用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验证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和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的存在与大小,结果表明,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能产生最大的竞合效应,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是更高级的竞合状态。并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竞合均衡”与最佳“链优势”的理论假设。

关键词:供应链内部;企业竞合效应;差别优势;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52;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6)07-0103-08

一、竞合问题研究的转移

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分为两大类:一是横向竞合关系,指的是企业与竞争对手、联盟伙伴及其他类型合作者之间的竞合行为,即市场竞合。二是纵向竞合关系,指的是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竞合行为,即供应链内部的竞合问题。

有关市场竞合的相关研究。李健和金占明在通过研究战略联盟企业之间竞合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强弱之分,进行了两两组合,提出了竞合关系的二维模型。邱国栋和韩文海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提出市场中的企业间存在非契约性竞合,并分析了企业间基于隔离机制的竞合效应。现有对市场竞合的研究由契约性竞合转移到非契约性竞合,对市场中的企业间的竞合效应也有较为深入的探讨。

有关供应链内部竞合的相关研究。鲍丽娜和李萌萌研究了集群内企业与其供应商等相关机构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及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对创新的影响。万幼清和王云云提出集群内部竞争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竞合关系对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比单纯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的作用更大。现有研究尚未进入上下游企业间竞合,也缺乏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竞合效应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有关竞合领域新问题的提出。隔离机制不仅在竞争关系中起作用,进而引起非契约性市场竞合效应,而且也在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中起作用,进而引起供应链竞合效应。实践已经证实,基于隔离机制的供应链竞合效应(如宝洁与沃尔玛),使企业获得更大价值。本文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理论推演与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试图研究竞合领域的新问题,即从市场竞合研究转向供应链内部竞合(图1中从“①”一“②”),探讨供应链内部竞合效应的形成机理,并验证其竞合效应的存在与差异。

二、基于“五力模型”与“三种优势”的竞合关系解析

(一)供应链上企业间的竞合研究

Kotzab和Telle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供应链渠道上下游企业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合作主要是发生在企业中那些远离消费者的后勤部门,而竞争则主要发生在企业中那些靠近消费者的营销部门。黎继子和刘春玲提出集群内供应链上的竞合对象有七类,通过这七类企业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形成相互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利于集群内供应链上企业间的高效合作以及有利于集群形成产业优势。万幼清和王云云研究了在协同创新系统中,集群内企业间竞合关系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供应链企业间的竞合关系。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学者都对上下游企业间的竞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却很少研究既合作又竞争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将基于“五力模型”与“三种优势”来具体分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如何生成与表现的。

(二)基于“五力模型”与“三种优势”的竞合关系

竞合关系指企业间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一些活动中企业间保持合作的关系,同时在另一些活动中企业间保持竞争的关系。基于威廉姆森提出的资产专用性②可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存在依赖关系,双方通过交易产品与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求,通过共享知识与技能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竞争力。由波特的“五力模型”可知,产业中存在五种竞争力量,上下游企业间存在讨价还价的竞争关系,一方压价,一方抬价。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对交易条件进行竞争以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为了占据主导地位进行竞争以争取更大的利益,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综上所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形成的竞合关系是以合作为主导的,企业间表现出来的竞争关系是合作中的竞争。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间具有的独特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邱国栋和韩文海首次提出差别优势,认为差别优势是竞争对手间的核心资源与能力具有难以模仿性。本文将差别优势引用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并基于差别优势的概念,将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引入管理学,分别界定了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概念。

差别优势指双方都有对方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与能力,都是行业内的最优者,或在某一方面最优。一方与有差别优势的另一方合作,相互具有资产专用性,相互不可替代,都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双方的合作与竞争都是基于两方利益最大化,合作稳定。

绝对优势指一方的优势绝对优于另一方或同行。一方与有绝对优势的另一方合作,前者有资产专用性,对后者的依赖程度最大。后者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合作过程中,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并有可能存在机会主义行为,或者寻找其他企业合作,取代原有企业,从而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比较优势指一方在某一方面的资源能力是自身最优的。一方(绝对优势)与具有比较优势的另一方合作,后者依赖前者的优势资源与核心能力,是合作的弱势方。由于在合作中不处于主导地位,讨价还价的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另一方因强势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弱势方随时有被替代的可能性。因而在这样的合作态势中,对于弱势方具有被替代性,合作不稳定性。

三、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

(一)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

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形成竞合关系,双方都有优势资源与核心能力,相互依赖,具有相互资产专用性。在合作中,即便在供应链同一价值层中存在其他企业,由于双方都具有独特资源与核心能力,形成隔离机制作用,所以相互难以替代,都是主动的一方。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更好的合作,不断了解对方的价值观等方面,自身进行调整与改善,相互作用而行动。双方进行合作,学习对方核心能力以外的技术和知识,逐渐完善自身,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竞争力。通过不断密切配合,使资源与能力互补,双方的竞合产生了协同效应,使得企业之间创造最大的价值,都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带动了整条供应链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其系统基模如图2所示。

(二)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

企业间基于比较优势形成竞合关系,双方之中必然存在强势方和弱势方。强势方拥有独特资源和核心能力,弱势方依赖于其资源与能力来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竞争力,对强势方具有资产专用性。而强势方不依赖弱势方,反而可能会寻找其他具有优势的企业取代弱势方,对弱势方没有资产专用性。虽然在供应链同一价值层上存在很多企业,但强势方在供应链上占据主导地位,具有难以替代性,而弱势方却面临着被替代的可能。为了保持各自的地位以及争取自身的利益,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竞争,以争取获得最大的价值。弱势方在合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受强势方的影响或牵制而发生行动,不利于自身的利益,但为了共同的利益,强势方会在技术等方面帮助弱势方,使其产品或服务达到自身的要求。经过不断的调整与改善,弱势方不断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竞争力,强势方逐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双方人员不断地交流知识与技能,企业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共享信息,在竞争中激励自身,使得双方创新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获得了发展,也带动了供应链的发展,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上下游企业进行竞合产生协同效应,即双方进行竞合获得的价值大于企业纯粹合作获得的价值,达到1+1>2的效果,而不是1+1=2。其增强环路系统基模①如图3所示。

基于比较优势形成竞合关系的企业以三洋冷链与其供应商大连华鹰玻璃加工厂(下文简称华鹰)为例。三洋冷链是中日合资企业,其在技术和管理上具有优势,属于强势方,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华鹰与其合作,依赖于三洋制冷链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三洋冷链具有资产专用性。由于华鹰在合作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产品等方面要按照三洋冷链的要求做,而且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不能获得最大利益。但是在三洋冷链的培训与指导下,通过学习其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华鹰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大提升,技术得到显著提高,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三洋冷链也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双方实现了双赢。双方不断进步,共同研发,加快了对顾客需求的反映,并能够及时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四、两种竞合效应的比较

以上通过建立基于差别优势和基于比较优势的两种增强环路系统基模,对两种竞合效应的系统机理进行了理论解析,但如何通过量化比较以检验基于两种优势的竞合效应强度,还需要提出测量指标,并进行跨案例分析与求证。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归纳出竞合效应的测量指标。并选取多个案例对测量指标进行描述比较,以分析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和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并得出结论。

(一)供应链内部竞合效应的测量指标

供应链上企业间竞合产生了溢出,即在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价值。Zineldin与王锋通过研究指出,企业间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额外的收益,如增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和产生协同效应等。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以及残酷,它不仅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各个供应链之间也发生着激烈的竞争,而链条上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所形成的竞合关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该链条的整体竞争力。黎继子和刘春玲研究了集群内单条供应链内企业之间的竞合,以及多条供应链间跨链间的竞合,通过深入分析得出,在单条供应链上,企业间进行竞合可以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邹艳等通过不断的研究总结得到,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合作、共同设计以及研发,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强这条供应链其他节点上企业间的竞争力。

上下游企业间不仅进行交易,还会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进行各种交流与互动。李煜华等分析得出,产业集群内部竞争企业间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博弈关系有利于集群企业的协同创新。李林蔚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伙伴间的竞合关系有利于企业从合作伙伴处获取知识。

由上述可知,企业间的竞合效应大于纯粹的合作效应。企业间保持纯粹的合作关系,将使企业的专业化和分工程度提高,使得企业注重发挥自身已有的优势来完成目标。而竞合则使双方企业相互激励与促进,并且不断交流,产生溢出效应,企业能够超额完成目标,产生创新等收益,供应链的竞争力也得到强化。因此,本文将基于目标的溢出、竞争力的溢出和互动的溢出作为供应链内部竞合效应的测量指标。

企业间基于两种优势形成竞合效应,其程度不同,通过建立相应的标准以区分其竞合效应的大小。基于目标的溢出,以企业完成目标后获得的额外收益为依据,额外收益越多,各方面提升的程度越大,则溢出越大,竞合效应越大。基于竞争力的溢出,以链条的效率为依据,若供应链的效率越高,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越快,则溢出越大,竞合效应越大。基于互动的溢出,以企业获得的创新能力为依据,若双方企业创新能力都获得明显的提升,则实现双赢,其竞合效应包括每一方因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而获得的增量效益。企业在竞合过程中获得的创新产出越多,或者研究新事物的效率越高,其竞合效应也越大。综上所述,如表1所示。

(二)供应链内部竞合效应:跨案例分析与求证

1.案例样本选择标准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案例样本选择标准。本文研究的是基于两种优势的供应链内部竞合效应,因此,笔者选取两组案例,每组案例都包含两条供应链,其中一条供应链的情境是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所形成的竞合,而另一条供应链的情境则是上下游的企业间基于比较优势所形成的竞合。彭新敏等提出研究案例的选择需要从数据的可获取性、案例的典型性以及研究开展的便利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在案例选择上主要是从案例的典型性与可比性两个角度对案例进行筛选。其选择标准为:首先,根据韦尔奇的“数一数二”原则确定典型性,如基于差别优势形成竞合的供应链应是行业内的领先者。其次,两组形成竞合关系的企业自从第一次合作后,均保持了稳定且不断深入的竞合关系,其合作的规模和领域不断进行扩大和延伸,并且企业都取得了进步。再次,每条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处在供应链的相同位置,都是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这样可以确保案例的可比性。最后,每组案例中两条供应链处在同一行业,本文选取两组案例,对两个行业进行研究,提高了研究的外部效度。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Claser和strauss在经过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在进行案例研究时,采用具有来源多样化和多角度特点的案例数据资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研究的基础和内容更加坚实与有效。基于此,本文在案例资料搜集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途径搜集了大量与案例相关的一手与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来源于实地访谈和电话访谈,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经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以问卷形式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二手资料主要来源于文献查询和资料查询。文献查询主要通过检索相关学术研究的数据库和行业发展统计报告等搜集相关信息,如中国知网。资料查询主要来源于外界对企业的报道或者分析资料、在集团网站上搜集的资料和企业年报。在获得了所有资料之后,本文对指向性一致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资料的“三角验证”进一步提升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2.基于测量指标的案例分析

宝洁集团是全球日用消费品公司的佼佼者,具有比世界绝大多数企业都要强大的产品生产能力与货物配送能力。纳爱斯集团是中国洗涤行业的“龙头”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具有比较优势。沃尔玛是世界第一大的国际化连锁零售集团,具有强大的销售能力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此,第一组案例基于差别优势的供应链以宝洁供应链为例,基于比较优势的供应链以纳爱斯供应链为例。海尔是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先者,拥有强大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消费者认可的高质量产品。美菱是中国重要的电器制造商之一,在冰箱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但是整体实力还需要增强,而且一直注重自主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国美是国内家电零售连锁巨头,具有遍布全国的销售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此,第二组案例基于差别优势的供应链以海尔供应链为例,基于比较优势的供应链以美菱供应链为例。按照表1总结的三项竞合效应的测量指标,根据获得的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分析每条供应链上的各个测量项,并根据评价标准分析每组案例中两条供应链竞合效应的大小,从而证明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的存在,并比较这两种不同的优势所产生的竞合效应的大小,结果如表2所示。

(三)两种优势的竞合效应比较

通过分析三项测量指标可知,每条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存在竞合效应,只是竞合效应的程度不同。根据表2的内容,本文基于两种优势形成竞合关系企业的三个竞合测量指标的内容,比较两种优势的竞合效应大小。

宝洁集团与沃尔玛的竞合,在公司的利润方面,合作双方都较之以前提升了约50%,在运营成本方面,宝洁集团的产品库存在最大限度上接近于零,沃尔玛的产品销售成本也比同行业的平均标准降低了将近3%,双方之间进行竞合获得的是共同的进步;而纳爱斯集团与沃尔玛的竞合,沃尔玛主要是对纳爱斯集团进行帮助,获得的提升相对较小,尽管纳爱斯集团在销售额和成本上都有很大的进步,但纳爱斯集团也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了30%的成本。因此,宝洁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纳爱斯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海尔与国美竞合,同样是双方都获得提升,企业间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达到200亿元,双方的成本都降低了20%以上;而美菱与国美竞合,双方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提升的幅度较小,合作规模仅达到50亿元,成本降低了10%左右。因此,海尔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美菱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故在基于目标的溢出方面,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大于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

宝洁、纳爱斯与沃尔玛的竞合,都实行直接交易制度,缩短了供应链,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但由于纳爱斯的技术和信息系统等方面与宝洁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宝洁与沃尔玛在系统和信息等方面的合作范围与程度都要高于纳爱斯与沃尔玛的合作,因此,相对于纳爱斯供应链,宝洁供应链能够更快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效率也更高,宝洁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纳爱斯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海尔与国美成立“国美海尔事业部”,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双方更好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使得其供应链的效率较高,保证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而美菱与国美合作领域少,信息获取不完善,并且美菱的技术等方面与海尔有一定的差距,其供应链的提高低于海尔供应链的提升,因此,海尔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美菱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故在基于竞争力的溢出方面,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大于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

宝洁与沃尔玛在研发、信息、资金和市场等多个领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双方共同设计与研发有利于提升发展的系统动力,其创新能力都获得提升,而且宝洁的研发效率提升了40%:纳爱斯与沃尔玛在生产与物流等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交流,涉及领域少,主要是沃尔玛帮助纳爱斯进行改进,进而使纳爱斯的创新能力获得提升,公司的创新产出较之前提高了约25%,但是纳爱斯自身的独立创新能力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一个明显的提升。因此,宝洁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纳爱斯与沃尔玛获得的竞合效应。海尔与国美成立“国美海尔事业部”,在多个领域都进行了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并且共同研发,共同提升创新能力,海尔研发产品的速度提高了约30%;美菱与国美在生产与经营等方面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交流,涉及领域少,而且主要是美菱的创新能力获得提升,其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提高了约15%。因此,海尔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大于美菱与国美获得的竞合效应。故在基于互动的溢出方面,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大于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

综上所述,针对竞合的三个测量指标得出,基于比较优势的企业进行竞合,双方合作的领域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强势方的资源能力较强,主要对弱势方进行帮助并使其获得利益,从而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弱势方获得提升,而强势方提升不大;基于差别优势的企业形成竞合,双方的合作领域较多,而且双方互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与能力,企业间相互学习并共同提升,真正实现双赢。所以,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大于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形成竞合关系是一种更高级的竞合状态,使企业获得更大的价值。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将竞合研究从市场竞合研究推向供应链竞合研究,拓展了竞合理论,并通过理论推演与案例分析两种方法,对基于差别优势的竞合效应与基于比较优势的竞合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出结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和基于比较优势形成竞合关系都会产生竞合效应,体现在基于目标、竞争力与互动的溢出上;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形成竞合关系,企业间互有不可替代与模仿的核心能力与资源,并且产生信息对称下的隔离机制作用,双方竞合能够获得最大的价值,产生最大的竞合效应。

由结论可知。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能获得最大的竞合效应,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与资源,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差别优势形成竞合关系,则各个企业都通过上述论证的效应机理形成基于差别优势的协同与溢出效应,获得最大的竞合效应,使得整条供应链也获得最大的竞合效应,最终达到“供应链竞合均衡状态”。而基于差别优势形成多环节竞合均衡状态,供应链获得最大的竞合效应,具有最佳的竞争优势,即形成最佳“链优势”。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竞合理论,也为企业的升级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当今社会,竞争不仅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也要注重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竞合关系。而本文的结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并发现自身的优势,加强并充分利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竞合,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当企业之间都能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就能带动供应链的发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本文所选用的案例。其数量与覆盖的行业或领域有限,更多的影响因素或普适性问题还需要对更多案例的进一步研究。“供应链竞合均衡状态”只是本文在理论上推理的一种理想状态,但实践中的实际状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虽然对竞合效应的测量指标进行了提炼与总结,但还需要进一步精确,最好用更加精确的量表来测量。竞合关系不仅存在于竞争企业问,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问,还存在于链与链之间,竞合效应的研究可以推广到链与链之间。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
信阳市服务业产业区位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