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首诊临床特征10年变迁—以扬中市中医院为例

2019-07-16吴启华

肝脏 2019年6期
关键词:纳差肝病乙型肝炎

吴启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引起我国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其感染后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乏力、纳差、恶心、腹胀、黄疸等,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或晚期肝癌,治疗费用高,生存期短,因此,有必要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了解疾病现状,以及时代变迁情况。我们收集我院近10年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求为本地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早期筛查及诊治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本院消化内科首次住院,第一诊断为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病历资料共计523份,依据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对患者诊断重新评估[1],剔除诊断不符合标准的病例23份,剔除合并甲、丙、丁、戊性肝炎病毒感染,以及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病例17份,最终剩余483份。资料来源于本院病案室。

二、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首诊时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情况,其中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厌油、纳差、恶心、呕吐、黄疸,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等。

三、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达,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满足χ2检验条件则采用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据483例患者就诊时间为两个年度段:即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一年度段)和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第二年度段)。两年度段就诊患者性别分布无明显差异,但第一年度段患者平均年龄为(54.48±12.50)岁,显著高于第二年度段的(50.98±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第一年度段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06例,约占49.3%,第二年度段为158例,约占59.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34)。第一年度段诊断为失代偿期乙型肝肝硬化的比例分别为27.9%,显著高于第二年度段的15.8% (P=0.001)。第一年度段首诊为肝癌的患者的比例为4.6%,稍高于第二年度段的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详见表1。

表1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一般情况

二、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年龄分布变化

第一年度段患者就诊年龄显著高于第二年度段,两年度段就诊高峰人群均出现在50~59年龄段。第一年度段60~69年龄段的就诊人数比例显著高于第二年度段(P=0.27)。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首诊人群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详见表2。

表2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各年龄段分布

三、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临床表现变迁

第一年度段首诊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或彩超发现肝占位患者为31例, 约占14.4%,而第二年度段为83例,约占31.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01)。两年度段因出现症状而就诊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腹部不适、恶心、纳差、黄疸。第一年度段出现两种及以上临床症状者为139例(75.5%),而第二年度段为141例(76.21%) ,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临床表现详见表3。

表3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临床表现

讨 论

我国HBV的感染途径主要为母婴垂直传播,以慢性感染多见,慢性HBV感染的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动期伴有ALT持续或反复异常[1],病情持续进展,可至肝硬化、肝癌。本组资料提示随年代变迁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住院患者首诊临床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发病年龄来看,本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中年,这与江苏省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结果类似[2];住院患者首诊年龄逐年下降,李燕妮等[3]分析了14年来51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首诊时的临床特征,也发现首诊年龄呈下降趋势。

从就诊症状来看,本研究第二年度段首诊因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或彩超发现肝占位而就诊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第一年度段,另有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首诊临床特征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3]。对首诊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两年度段首诊不适症状主要集中在乏力、纳差和腹部不适,与早期的研究结果类似[4];第二年度段因肝硬化并发症而首次住院患者比例明显减少,与李燕妮等[3]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研究结果类似。江苏省HBV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队列特征分析认为HBV携带者发生慢性乙肝的进展率为21.0/100人年,对HBV携带者定期检查ALT、B超和HBV-DNA,可提高早发现慢性乙肝的可能性[5]。

综上所述,本地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患者首诊年龄呈下降趋势,因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或肝占位比例升高,因肝硬化并发症而首次住院比例明显减少。因此,随社会卫生条件改善,如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知识宣传等,提高了民众健康意识,从而增加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早期发现的可能性,减少失代偿期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纳差肝病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