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研究

2019-07-15杨素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率

杨素萍

【摘要】 目的 探析院前急救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自行入院的方式, 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及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存活29例, 存活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存活24例, 存活率为80.0%;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为(28.53±5.56)min, 长于对照组的(25.57±6.38)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为(11.58±2.33)min, 短于对照组的(31.44±2.88)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2例, 再出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8例, 再出血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缩短就诊和抢救的时间, 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82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出血疾病, 血液直接流入到蛛网膜下腔, 该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需要及时实施快速的急救护理,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改善预后。院前急救护理是指接到急救电话到入院前一段时间实施的救治, 可为患者后期的入院提供重要基础[1, 2]。本次研究以本院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主要对象, 旨在评估院前急救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 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1日~2018年6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27~58岁, 平均年龄(40.32±6.6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26~57岁, 平均年龄(40.21±6.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自行入院的方式, 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接到“120”电话后, 在4 min内出车, 在出车途中电话联系患者,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表现, 并指导亲人或旁人做急救措施。若患者意识清醒, 可指导旁人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半卧位, 加速脑部血液回流, 以减轻脑水肿, 缓解头痛;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则取患者平卧位, 将其头部偏向一侧, 避免发生误吸。②当救护车达到现场后, 迅速了解患者的病史, 立即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取患者平卧头侧位, 清除口腔中的异物,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可使用口咽气管;若患者无法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 可根据情况行气管插管、供氧。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③在搬运过程中, 尽可能轻、慢,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对患者脑部造成的损伤, 避免发生并发症。转运过程中,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体位, 若患者出现一些与病症相似的晕车症状, 要及时进行区分鉴别。同时, 转运过程中要实施持续性的抢救, 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能够坚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抢救。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及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存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 P=0.044<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长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37<0.05)。见表3。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急危重症, 患者发病后的1 h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而发病后6 h则为死亡时间, 因此, 患者需要在发病后立即接受有效的救治并及时入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院前急救护理是指接到急救电话到患者入院前一段时间的救治, 若院前急救成功, 则可为后期入院治疗提供重要基础, 同时还可以明显改善预后[3, 4]。接到急救电话后, 医院立即派出专业的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急救, 在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家属或旁人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家属或旁人提供的信息, 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 及时调整体位、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以减轻脑组织的受压情况, 保持生命体征平稳, 避免患者病情加重[5]。院前急救护理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院内抢救赢得了更多的宝贵时间, 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提升其生存质量。

本研究比较了患者自行入院与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两种形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医院就诊时间为(28.53±5.56)min, 长于对照组的(25.57±6.38)min,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病至有效救治时间为(11.58±2.33)min, 短于对照组的(31.44±

2.88)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2例, 再出血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8例, 再出血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何雄英[6]的研究报道相似, 再次体现了此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综上所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同时可以缩短就诊及抢救的时间, 提升其生存质量,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民.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180例院前心电图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5, 32(1):103-104.

[2] 边亚坤, 张丽静.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8):80-81.

[3] 陈璐, 王芳. 疼痛管理流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6):2287-2290.

[4] 陈凤, 关颖. 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4):153-154.

[5] 潘文龙, 张强, 李文杰.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 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22):68-70.

[6] 何雄英.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2017, 2(7):68-69.

[收稿日期:2018-12-06]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出血存活率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经造影导管血管内注入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人工肝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的探究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人工扩繁异色瓢虫幼虫和蛹最适贮存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