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与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

2019-07-15吴家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吴家伟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75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66.67%,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6.67%。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MRI,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作为优选诊断方法使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7.018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在早期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会感受到压榨性的疼痛, 且疼痛的部位在胸腔中央, 在症状继续发展之后则会延伸到颈、手臂和后背以及胃部, 同时会出现恶心、气促、出汗、晕眩等情况, 若是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则会出现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状况,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随着近年来医学中影像技术的研究和进步, 临床上诊断冠心病逐渐运用MRI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因此, 本研究分析观察这两种影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5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 男50例, 女25例;年龄40~71岁, 平均年龄(54.2±8.1)岁。所有患者冠心病确诊均经过综合诊断, 其症状的确诊符合医学冠心病诊断标准。本次研究在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的条件下进行。

1. 2 方法 7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1. 2. 1 MRI检查 选用1.5T磁共振扫描仪, 设置MRI梯度切换率到125 mT/ms, 且梯度的场强为30 T/m, 为了将其检查的图像质量提升, 选择体部相控阵线圈, 运用心电触发监视系统对患者进行身体各项指标的观察[1]。患者检查之前需要的体位是仰卧位, 且将44枚无磁性纽扣式电极片放置在患者的左心前区, 使用导线进行连接;使患者配合检查, 教会患者呼气方式并熟练练习, 使用的呼吸方式一般为:吸气-屏气-呼气, 从而能够提升检查的成功率;通过监视器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 线圈中心线与两侧乳头连线对准, 进行患者的心前区扫描操作;在为患者检查时, 对比剂的选择为扎喷替酸葡甲胺, 且每次使用要将使用量控制在30 ml, 并在患者的前臂静脉处使用防磁高压双筒注射器将其注入, 注射流速控制在3.0 ml/s, 在注射完成后进行冲管, 一般使用10 ml浓

度为0.9%氯化钠溶液[2]作为冲管剂, 在注射5~15 min后, 为患者进行扫描。

1. 2. 2 多层螺旋CT检查 设备的设定:CT射线管的工作电压、X线球管输出功率分别为120 kV、850 mAs, 扫描准值和扫描螺距均控制为0.6 mm, 重建层厚度为0.4 mm。进行患者胸部扫描, 使患者呈仰卧位, 扫描的范围从气管分叉到患者心脏的底部, 采用心电门控制技术采集图像, 在扫描之前嘱咐患者屏气20 s, 从而为多层螺旋CT检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采集图像后对患者进行碘普罗胺静脉注射, 选择患者的肘静脉, 注射速率为4.5~5.0 ml/s;整个检查过程中, 扫描造影剂<1.5 ml/kg;在注射时应使用双向注射法, 能够防止患者的右心房出现不同程度的伪影。注射后的30~90 s进行扫描, 扫描过程中使患者屏气20 s, 并保持3~5 s的扫描时间。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

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诊断准确率为66.67%,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6.67%。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高于MRI,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注:与MRI比较, aP<0.05

3 讨论

之前在临床上进行扫描使用的CT机, 在每次使用之前均需要进行几项必要的操作过程, 如启动、加速、取样、停止等, 对于扫描的结果和效率来说存在很大的阻碍和限制。但是当前医疗中使用的多层螺旋CT却不存在以上缺点, 并且能够对患者进行连续扫描, 在持续工作上与扫描床进行配合, 从而很大程度提升了扫描的效果和准确率[2, 3]。多层螺旋扫描的方式是围绕人体进行螺旋式的数据采集, 而不是针对人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数据的采集,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采集效率和效果, 从而被医学上称为体积扫描[4]。这种扫描方式具有很快的速度, 并且采集的信息为三维信息, 能够增加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 临床表現并不是在人体的某一部位, 单一部分的数据采集并不能将患者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 也无法正确诊断患者的具体病情, 而使用多层螺旋CT则能够将患者全身的部位进行检测, 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 从而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诊断有效率。

近些年, 随着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 “基于压力导丝的血流储备分数(FFR)”正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于解释冠脉狭窄病变, 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这些病变是否能够引起心肌缺血、是否需要放支架等[5]。作为一种冠状动脉功能性检查, FFR是目前业界心血管病功能学评估的金标准, 但由于其有创性、操作复杂以及压力导丝费用高等问题, 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近日, 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成为全球首个获CNDA认证的FFR技术, 这标志着中国在冠心病诊断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也开启了QFR测量系统在全球冠心病诊断领域临床应用的新篇章。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肌缺血而引发的疾病。2004年至今, 心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速, 心血管疾病给中国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日渐加重[6-9]。而据研发团队在QFR临床应用启动仪式上介绍, QFR的临床应用有望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度, 改善患者预后, 并降低冠心病患者医疗开支。QFR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度对比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冠脉造影诊断方法提高了33%, 且测量快速便捷, 可在心脏介入手术过程中实时测量, 有望成为世界冠心病诊断技术“新标准”[10-12]。

综上所述, 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数据, 并有利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是临床上检测冠心病的优选方式, 具有在临床中使用并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德强, 万志强, 刘继蓉. 多层螺旋CT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2(6):19-21.

[2] 沈晓勇, 叶鑫, 黄强, 等. 多层螺旋CT与MRI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浙江医学, 2017, 39(8):648-650.

[3] 林震华. 用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对比. 当代医药论丛, 2015(3):174-175.

[4] 殷保江, 贾晓辉, 杨星奎. 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5(8):71-73.

[5] 崔铁坤. 冠心病76例影像学综合诊断. 当代医学, 2014, 20(7):53-54.

[6] 舒茂松. 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当代医学, 2017, 23(11):57-58.

[7] 孟雷, 许崇永.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比较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32):84-85.

[8] 周铁力, 杨秀文, 李京顺. 冠心病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分析. 当代医学, 2017, 23(4):66-67.

[9] 王曦. 常规心电图与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24):3640-3641.

[10] 王东奎, 袁泽, 张凌,等. 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9(4):350-352.

[11] 罗贵全, 余冬梅, 王强. 多层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西部医学, 2013, 25(3):378-379.

[12] 刘颖, 马乐艳, 刘忠啸,等. 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5):210.

[收稿日期:2018-12-26]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CT及多层螺旋CT在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应用价值研究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氙同位素应用及生产综述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