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发现肺结节的临床观察

2019-07-15陈艳君

医药前沿 2019年15期
关键词:球体实性圆形

陈艳君

(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肺结节一般指肺部直径不大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在影像学检查中无意中发现,肺结节是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肺部病理性变化,常常与由肺部炎症或肿瘤有关[1]。由于部分肺结节可能为早期肿瘤性病变,故而对肺部结节患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胸片检查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有限,难以发现直径较小或位置隐蔽的病灶,故而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可以代替胸片的筛查手段,常规CT具有比胸片更高的分辨率,可以发现微小病灶,但常规胸部CT由于其辐射剂量高,限制了其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大规模普及;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克服了传统的CT与胸片的缺点,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不增加额外的辐射剂量,是临床上鉴别诊断肺部结节的可靠手段。目前,随着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体检中的普及,我国居民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2]。为进一步评估和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体检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此次以我院105例证实为肺结节的患者为对象,对其临床诊断资料和影像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间至我院体检且既往已确诊为肺结节的患者。纳入标准:(1)体检证实为肺结节,符合肺结节的诊断标准;(2)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诊断不明确;(2)合并细菌性、真菌性、病毒性肺炎或肺结核病。符合纳入和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105例。其中男31例、女74例,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56.9±8.4岁。

1.2 方法

1.2.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 (1)体检275名本院退休及在职(38周岁以上)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采用低剂量参数进行扫描,管电流为40mA,电压120kV,重建层厚为5mm,层距5mm,螺距1.0,重建矩阵为512×512.从肺底至肺尖进行扫描。(2)低剂量螺旋CT检出情况:本次观察275名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其105例中共发现肺部结节125枚,检出率38.1%。

1.2.2 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胸部扫描 对已检出肺部结节的105例再次进行64排CT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胸部扫描:采用低剂量参数进行扫描,管电流为130mA,电压120kV,重建层厚为5mm,层距5mm,螺距1.0,重建矩阵为512×512,从肺底至肺尖进行扫描。

1.2.3 扫描结果的比较 比较以上105例患者前后两次CT扫描的扫描结果,包括肺结节的检出率、检出数、结节形态的检出情况以及成像质量等。

1.2.4 肺结节诊断标准[4]影像学表现为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

1.2.5 观察指标 (1)前后两次CT扫描的扫描结果,包括肺结节的检出率、检出数、结节形态的检出情况以及成像质量等。(2)成像质量分级:Ⅰ级无伪影;Ⅱ级有少许伪影,不影响结节的发现;Ⅲ级有明显的伪影,影响肺结节的发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情况

本次275名体检人员均进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其105例中共发现肺部结节125枚,检出率38.1%。右肺共检出74枚,分别上叶21枚、中叶22枚、下叶31枚;左肺共检出51枚,分别上叶23枚、下叶28枚;右肺下叶发病率最高,占总比的24.8%。肺结节大小约0.2cm~1.5cm,其中肺结节大小≤0.8cm有97人,约占92.3%;其中两例患者发现时均为>3cm实性团块,随后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实性结节61例、其中胸膜下实性结节12例;纯磨玻璃结节22例、混合磨玻璃结节11例、含钙化实性结节或钙化灶11例,其中高密度结节6例;实性结节内见小空洞1例(图2)。

2.2 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像特征及分类如下

(1)肺内实性结节:肺实质内圆形或者类圆形(球体或类球体)边界清楚的局灶密度增高影,且病灶内支气管、血管边缘不能识别,最大径≤3cm。

(2)肺内部分实性结节(也称肺内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肺实质内圆形或者类圆形(球体或类球体)边界清楚的局灶密度增高影,且部分病灶内支气管、血管边缘可能识别,最大径≤3cm(图1)。

(3)肺内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肺实质内圆形或者类圆形(球体或类球体)边界清楚的局灶密度增高影,且整个病灶内支气管、血管边缘可能识别,最大径≤3cm(图3、4)。

(4)肺内钙化结节:肺实质内圆形或者类圆形(球体或类球体)边界清楚的完全钙盐沉积灶,最大径≤3cm,CT值通常达100HU以上。

(5)胸膜结节与胸膜斑块:胸膜结节为起自胸膜的圆形、类圆形(球体、类球体)或不规则的局灶性密度增高影,常与胸膜广基底相连,最大径≤3cm。胸膜斑块为胸膜局限性、广基底的不规则扁平状突出,表面不规则。

(6)胸膜钙化结节:为起自胸膜的圆形、类圆形(球体、类球体)边界清楚的完全钙盐沉积灶,最大径≤3cm,CT值通常达100HU以上。病灶完全为钙化者才可归类为胸膜钙化结节[2]。

图1 右肺中叶混合磨玻璃结节,病理证实腺癌微浸润灶

图2 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内见小空洞

图3 右肺上叶磨玻璃结节,病理证实炎性结节

图4 左肺下叶纯磨玻璃结节,病理证实腺癌微浸润灶

2.3 低剂量螺旋CT与常规剂量螺旋CT对肺结节检查效果的比较

可见两种检查方式对肺结节的检出率、诊断肺结节的敏感度、成像质量、结节形态的检出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1、2、3。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比较[n(%)]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率比较(例)

表3 两种检查方式对肺结节影像学特征的检出情况(例)

3.讨论

肺结节一般指肺部直径不大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本质为一种或多种病理因素导致的肺部病理性变化,常常与由肺部炎症或肿瘤有关。由于部分肺结节可能为早期肺癌的表现[3]。本组105例病例均是体检中发现肺结节,临床表现多不明显。由于良性与恶性肺结节在形态学与生长速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采用多排螺旋CT可以对肺结节的大小、结节形态来进行鉴别,以达到对肺结节定性的目的,肺结节形态学特征包括了结节的密度(实性高密度、混合磨玻璃密度、纯磨玻璃密度)和内部征象(钙化、空洞、空泡征),边缘征象(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凹陷、棘突征等)[4]。普通X线胸片检查虽对于肺结节定性有一定帮助,但其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有限,难以发现直径较小或位置隐蔽的病灶。本次使用多层螺旋高分辨CT扫描在肺结节的检出率,识别肺结节钙化、空洞、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征、胸膜牵拉凹陷征等形态学征象和结节直径方面与普通X线胸片相比占明显优势。

综合观察分析获得以下三点体会:(1)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在扫描对肺结节的检出率、影像学特征展现状态、诊断准确度等方面与常规剂量CT差别不大,应用价值相当,但常规胸部CT由于其辐射剂量高,限制了其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大规模普及,而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克服了传统的CT的缺点,在保证图像分辨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的辐射剂量,因而更适合在体检中临床推广。(2)实性高密度结节或钙化结节、含钙化成分较多的结节,边界清楚,直径在1.0cm以下,良性结节可能性较大,可以半年或一年随访观察。(3)纯磨玻璃或混合磨玻璃结节影,形态不规则、浅分叶征、细毛刺征、部分瘤肺边界清晰或边缘有膨胀性、直径≥8mm,应考虑恶性肺结节可能,并密切观察或及早手术治疗。影像科医师要持之以恒的整理和收集资料,认真分析肺结节图像特征,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在临床及体检中的诊断价值越来越明显,明显提高了肺结节的检出率。目前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还是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多层螺旋CT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空间分辨率高、图像直观清晰等优点[5]。在影像呈现通过横断位成像,构建冠状、矢状面与三维立体的图像,且具有很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4]。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以达到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球体实性圆形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越来越圆的足球
计算机生成均值随机点推理三、四维球体公式和表面积公式
广告创意新方法——球体思维两极法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圆形变身喵星人
Optimization of rice wine ferment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kinetic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