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梅塞曼《意大利协奏曲》音乐风格的研究

2019-07-12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524094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协奏曲浪漫主义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524094)

一、《意大利协奏曲》的简介及创作背景

《意大利协奏曲》是法国长笛乐派优秀的长笛演奏家、作曲家德梅塞曼最有名的作品,由于乐曲中运用大量的那不勒斯民谣当成素材,所以被称为《意大利协奏曲》又名《音乐会独奏曲第六号》(Op.82)。该作品具有很强的炫技性、抒情性、流畅性以及民族性。

18世纪末,拿破仑遭遇滑铁卢战役惨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复辟了波旁王朝,这个曾经在法国喧闹一时的大革命无疾而终。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艺术领域,艺术家们的“主观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加强。由于教权皇权统治的逐渐衰落,及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一些受到过高等教育并有文化修养的中产阶级成为为该时期音乐家提供资助的主体。随之而来,音乐家在创作风格上一改高贵典雅的形象。甚至为了迎合主流大众的审美倾向,而更多的朝华丽炫技上发展,以提供更为刺激的视听感受。例如,19世纪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及李斯特,一度以高超技巧的演奏水平和技法繁复的作品赢得时代的青睐。

二、德梅塞曼的创作风格

一部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常借由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力度的变化、和声织体的构成、曲体结构的布局及作品中音色的布置等表现手法所组合而成的综合特征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中,不同风格流派的作曲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种类繁多,各不相同。而同一历史时期的相同流派中的作曲家们,则在相同的社会背景和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使用相近的表现手法,而使其作品呈现出总体风格的相似。

作曲家德梅塞曼便是在如此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创作的。从他的曲调风格上来看,民间舞曲的渗入,赋予了作品新鲜的活力,使作品更加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德梅塞曼的作品在和声方面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调性转换频率快、不协和和弦的巧妙运用等。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旋律性完美结合是他作品风格的体现。

三、《意大利协奏曲》的音乐风格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不但继承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还加入了作曲家们个人的生活感受以及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所以不再受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固定模式的束缚,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越发的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意大利协奏曲》是这一时期优秀的音乐作品,带有着强烈的民族性、炫技性和抒情性。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将从这三点音乐特性中具体体现。

1.民族性

浪漫主义音乐主要是研究构成其音乐的元素,如民间音乐的大量运用,这也直接反映了当时浪漫民族主义的音乐趋势。民族主义是浪漫派音乐的重要风格之一。民族音乐风格之间的差别被大肆渲染,民歌成为浪漫时期音乐创作的重要素材。《意大利协奏曲》中也是运用了塔兰泰拉舞曲风格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的。塔兰泰拉的意大利文是Tarantelle。最初可能起源于意大利塔兰图(Taranto)这个港湾,是意大利南部拿波里的一种民间舞曲,相传当地有一种毒蜘蛛(tarantula),被它咬伤的人必需发疯似的舞蹈,一直跳到筋疲力尽才能解毒,它的音乐风格跟古曲库朗特舞曲和吉格十分相像,近似于恒动曲(无穷动),这种一挥而就的舞曲体裁,是19世纪中期的音乐创作中较为常见的体裁,其特点为:典型的舞曲风格,节拍一般运用八三拍或是八六拍子,以三连音组成的节奏型贯穿全曲,速度极快,临近尾声的时候速度会越来越快,情绪兴奋、高涨。德梅塞曼除外,肖邦、李斯特、韦伯等一些作曲家也曾运用这种体裁写成很华丽,奔放的器乐曲。

2.炫技性

2001年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的炫技(Virtuoso)词条指出:“炫技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在早期(尤其在16、17世纪),炫技在音乐方面更多指作曲方面的成就。到了18世纪晚期,炫技才开始侧重于指演奏技术娴熟的表演大师。”1帕格尼尼是浪漫主义时期炫技演奏的开创者与佼佼者,人们深深折服于他高超的演奏技艺。舒曼也曾评价他为“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演奏大师”。德梅塞曼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炫技风格,体现了他深受帕格尼尼的炫技演奏的影响。炫技这一音乐特性的发展赋予作曲家创作的自由,为作曲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意大利协奏曲》中包含长连线旋律、快速的手指跑动、双吐等技术难点。表现了乐曲炫技的音乐风格的同时还提高了演奏者们的演奏技术。炫技逐渐发展到后来,大量的作曲家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出许多类似于《威尼斯狂欢节》这样只炫耀技术而缺乏艺术内涵的作品。这类作品忽略了音乐本身的内涵,纯粹为了炫技而炫技,使这一时期的长笛演奏进入了误区。所以,炫技必须要恰到好处,过多则会适得其反。

3.抒情性

浪漫主义音乐观中感性的成分较多,而古典主义音乐观相对来说要理性一些。极力追求自我的个人情感、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色彩的衬托和和声的转换、标记了诸多感情色彩的音乐术语、如歌的旋律及恰当的转调使作品产生出不尽的音乐美感,每一个特征都在彰显浪漫主义音乐“抒情性”。浪漫主义时期的长笛作品中,主题与旋律则是浪漫主义音乐抒情性的本质。《意大利协奏曲》第二乐章拿波里之歌就是抒情性音乐风格的最好体现。拿波里亦叫做那不勒斯,如痴如醉的好听的歌剧和民歌使人流连忘返。那个时期的拿波里没有战火的纷扰,家乡美景依旧,人们生活安定,歌曲都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饱含诗意,优美而又抒情的旋律则成为大部分作品的主旋律。《意大利协奏曲》中pp、mf、f、ff、ppp这些富有变化的力度记号,不仅给乐曲增添了音乐性,还可以使演奏者以饱满的情感表现来打动观众。

四、结语

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长笛演奏者了解该乐曲,并将乐曲风格融入到演奏中,更好地将作品表现出来。长笛是具有完美的技巧并富于音乐表现力的乐器。所谓音乐表现力的体现,就是演奏者对作者所赋予该作品的内涵用恰当的情感进行表达,而不是运用夸张的vibrato和毫无变化的声音来表现。力度强弱对比的幅度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也是表现情感张力的重要元素之一。力度强弱对比的幅度越大,则音乐情感的表现越饱满。要想完美的演奏《意大利协奏曲》,在解决了以上技术难点后,还要有音乐情感的表现。该作品中标记了很多富有表情的力度记号,从极弱(ppp)到很强(ff)的力度记号在乐曲中均有体现,在正确演奏乐谱的同时也要加入演奏者的情感,而不是机械的音量变化,缺乏情感的音乐又怎能打动听众。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演奏,只有将自己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演奏才能深入人心。

注释:

1.Sadie,Stanley.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acmillan Press,Seventh Edition 2001.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协奏曲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春日协奏曲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