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生命科学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探析

2019-07-10金朝霞俞志敏陈晓艺

科教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生命科学学科交叉创新实践

金朝霞 俞志敏 陈晓艺

摘 要 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生命科学课程改革的学科综合化与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实施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大连工业大学校级核心通选课“生命科学导论”开展课程建设,探讨了基于学科交叉理念,通过面向实践的课程交叉教学,如何从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结合课外学科交叉创新实践训练,引导和加强理工类院校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生命科学理念,提高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意識以及多学科思维模式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具有全面创造性多学科视角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生命科学 通选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6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disciplinary, it is imperative to train undergraduate talents and impl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 integra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filtration of life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general electiv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through the practice-oriented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how to construct the basic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how to further combine the extracurricular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is discussed. Practice, guide and strengthen the life science concept of non-biological undergraduat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s, improve and cultivate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multi-disciplinary thinking mode and comprehensive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then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creative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Keywords cross-disciplines; life sciences; optional course;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ve practice

“生命科学导论”是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全校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核心公共通选课。“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向非生物类本科生介绍生命科学的进展与前沿,[1]丰富学生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采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促进大学生不断提高对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内涵、进展及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1]加深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激情,帮助非生物类本科生提高科技素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 引言

1.1 多学科交叉在应用型本科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高度综合以及系统化、整体化的趋势,学科交叉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2-3]生命科学是推动21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关键性带头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息息相关。[1]21世纪面临的诸多世界性难题,诸如人口问题、资源和环境问题、营养和健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与生命科学有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中寻找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渗透已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2,4]由于生命科学兼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属性,与其它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且对其它学科影响巨大,使得生命科学向多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及其技术也与食品、化工、纺织、计算机、艺术等学科门类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大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生命科学课程改革的学科综合化与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实施势在必行。

1.2 多学科交叉是大学本科生综合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路径[5]

随着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到来,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新人才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文关怀等综合能力,大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学生的培养应逐步向学科交叉的模式转变,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需适应新信息和新技术的发展。科技服务的主体是为人类服务的,教育不仅要科技化、现代化,更要突出以人为本。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培养理念与教学模式,加强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思维智慧,培养未来能够解决综合性科技和社会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这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共识和趋势,也是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1.3 生命科学为本科生的多学科交叉科学素养的培养搭建平台

知识融合的内在需求,社会发展的外部驱动,大学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层次需要等,已成为当前深入开展多学科交叉培养的重要推动力。大学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其符合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同时能够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6]在生命科学的课程建设中克服学科文化的障碍,创建大学学科文化的对话平台,开放学科边界,加强生命科学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教师研究者的跨学科交叉学习,促进学科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是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途径。

2 应对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生命科学通识教育教学探索

2.1 多学科融合视域下生命科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目前生命科学与其它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教学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交叉案例相对较少。我们在前一阶段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此次课改更注重了不同学科内容的关联性授课,进一步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加以提升和凝练。针对既定的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内容梳理,课题研究打破了传统单一学科的教学,进一步加强了生命科学与其它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关键技术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注重文理、理工交叉,使学生具有初步多元化的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采用跨专业、多专题式教学模式。以生命科学知识为基础,以文理、理工与生命科学多学科交叉理论为核心和延伸,引导学生从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和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课程内容不仅涉及生命科学自身不同的专业工程领域,还涉及科研训练、工程伦理等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具体实施选择了“生命科学与我的专业”、“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生物科学与人文(人类文明)”“生物技术应用与生物工程产品”等专题,大专题下设小议题,知识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进而构建了基于生命科学素养核心价值观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2 教师研究者的跨学科交叉学习的研究

学科交叉研究是获得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程教学之外的课题研究中增加了课外的实践环节,通过加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学术专长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课外联合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和项目。同时将学科交叉的成果和理论引入课堂,促进各学科理论与知识的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领域,[6]采用研究型教学思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通过实地调研与综述报告的写作和讨论,引导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报告、作品展示等教学环节,[7]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2.3 生命科学与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实效性的论证与研究

最后,课题项目研究对课程多学科交叉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研究与论证,主要采用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评估课题实施的效果。课题研究不仅通过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参与、多学科教学知识内容和多元教学手段的采用,同时也实施了多元的考核办法,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学科交叉学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8]完善了考核评价的程序与方法,对课题的实施进行了综合评测和效果分析,验证了实际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

3 结论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学科知识与技能。本课题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大学生生命科学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树立大学生的学科意识,不断推进生命科学与其它各学科相交叉的教学新模式创新,整合生命科学、化学、食品、纺织、材料、信息、物理、艺术、景观园艺等学科资源,实现了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互动协同模式。课题以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为核心,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以生命科学及其它学科的关键技术为支撑背景,重点打通人文与理工、艺术与技术、知识与服务、科学与伦理的阻隔和壁垒,用多学科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本科生人才奠定了基礎。本课题的研究,为丰富和完善本科生课程学科交叉理论、搭建学科交叉发展的桥梁、为利用多学科交叉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也将为利用现代大学平台实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实践提供策略。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教育工作分会2018年度课题项目(QGJY2018002)

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支立峰,侯建军,陈雄文,等.省属师范院校非生物学类专业生物学教学的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

[2] 李文星,李建华.论构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5):43-47.

[3] 高磊,彭大银,赵文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综述及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4] 王军.学科交叉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5] 刘玲丽.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大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新区,2018(8).

[6] 殷敬伟,谭思超,秦洪德,等.交叉学科在通识教育中的探求——以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课程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3):90-92.

[7] 陈静,李文敏,郑曦.基于课程实践的生命科学与风景园林学交叉教学探索——以同济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

[8]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活动调查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5-9.

猜你喜欢

生命科学学科交叉创新实践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科技社团关于学科交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生命科学教育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