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6-04-14陈乃超王昊王道累

考试周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学科交叉

陈乃超 王昊 王道累

摘 要: 文章针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难、学科交叉突出、课时少和创新性培养难等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难题,提出知识点互联的课堂教学内容建设方法,降低学生对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难度;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以现有技术难题为引领,结合实验室设备,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对《机电传动控制》的认识。

关键词: 学科交叉 知识互联 《机电传动控制》

1.引言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是机械工程和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知识架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知识结构涵盖较多,涉及机械系统、电动机原理、传感器技术、低压电器、继电接触控制系统、PLC控制、电工电子、电机拖动等。对于机械背景的学生,电学及相应的控制理论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理解机械与电学统一、机械与控制结合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因此,《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科交叉明显,需要较广泛的背景知识[1]。但是,现有教学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实际动手较少,加之学科交叉,学生对于部分内容较难及时理解,不能紧跟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乏味,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好[2]。本文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相对应的改革方案。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交叉突出,部分内容学习难度较大。

以本校为例,《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主要在大三下半学期开设,教科书选用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冯清秀编写的《机电传动控制》第五版。本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包含机械系统分析、直流和交流电动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PLC控制器、电力电子、调速系统控制等[3]。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学部分的学习难度较大,特别是电力电子的内容,而且相应的知识本身就是自动化专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尤其针对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学过较多的电学课程知识,PLC控制器类的课程没有安排,因此,短期时间学习掌握这些知识,难度较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无法理解,导致对该课程失去兴趣,感觉乏味,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时少,内容多,课堂压力较大。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课时的压缩相对较大,这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传统课程教学要满足新的形势。《机电传动控制》教学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以本校为例该课程为2个学分,共32个课时,其中课内实验课时4个学时,实际课堂学时为28个课时。然而该课程涉及多方面的学科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对别的专业而言,可能是一门课程。因此,在这么短的课时内,将不同专业的知识教授好是非常不容易的。

(3)课程理论抽象,实践教学滞后。

本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不仅包含认知的知识,还包括一些理论分析,例如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部分,通过公式的推导,得出机械和电学特性,从而实现不同类型的控制。这些是磁场与机械力学的交叉,通过理论公式能够了解相应的转换过程。但是这些理论转换过程不直观,非常抽象,同时,相应的实践教学很难展示转换过程。因此,如何在实践教学较难满足的条件下,向学生课堂传授抽象的理论过程,是教学环节需要考虑的问题。

(4)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较弱。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机电传动控制》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由于本课程是传统的经典课程,主要讲授机电传动控制过程中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课程主要体现基础性介绍,相关技术发展较成熟,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难度较大。同时,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动手解决实际过程中面临的设计和运行问题。但是实践环节相对较复杂,连线、设备选择及对问题的设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设备,基于高效课时少、设备有限的情况,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难度较大。

3.教学改革的方法

针对上述《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探索。

(1)构建知识互联的教学内容。

由于本课程涉及不同学科的知识点,涉及机械学和电学两大学科群。机械专业的学生缺乏电学的知识,就会导致学习困难,这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消除知识之间的隔阂,构建内容互联的结构体系,避免造成孤立的知识体系,对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首先分析机械学与电学的课程体系,发现两个学科中的交集课程为电工学课程,工科学生都需要学习电工学。电工学是接触器及电力电子的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电动机原理和电动机控制,涵盖机械学的理论力学、机械控制工程等,电学部分包含低压电器—接触器、PLC和电力电子的组合,其知识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采用以电工学为基础,在课堂上逐步分析出低压电器、电力电子的特点及基本结构和回路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该部分的学习是电工学的延续,并不是新的知识点。通过电工学的原理分析电学知识和内容,完善知识的互联互通的结构体系。

因此,本课程内容以课本为基础,以电工学为主线,集机械学与电学于一体,实现机电传动控制知识体系的互联,避免知识体系的孤立,实现学生知识掌握的延续,从而加强学生对学科交叉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机电传动控制》教学方法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是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是确保该过程顺利实施的服务人员。针对本课程内容较传统、学科交叉、内容较难等特点,采用课堂口授较难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导致课程乏味。产生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并没参与教学,学生并没有动脑筋,想问题。教师采用口授的方式剥夺学生的主体责任。因此,需要让学生走出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还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采用教师教学为主(目的是掌控课程进度),学生讨论式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新方法。实施小组化学习与讨论,在小组内实现竞争,按小组化实时综合大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既要有自己方案,又要有小组整体方案,实现团队与个体协调、竞争发展。上课采用提问的方式,区别化对待学生,个性化培养。对于理解能力慢的学生,采用简单的问题提问,增强其自信心;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问题难度适当加大,增强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喜爱本课程。

(3)博众家之长,体现创新与动手能力。

为了实现创新能力培养,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采用科研促进教学的方法,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如高性能五轴联动系统的开发,电力行业变频节能电机控制系统等,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选取具有一定难度的科学研究项目,从中凝练出一系列技术问题,针对课时少,设备有限的不利条件,采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技术问题,通过教材、课堂和网络,以及有效的小组讨论,共同学习的方式,给出解决策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实时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并总结经验,提交视频和总结报告,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鼓励学生撰写工作报告或科技论文。通过这样一些实际应用分析,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面临的都是实际问题,在小组间的竞争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调动,为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4.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思路和措施,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其改革效果如下:

(1)将课程体系的知识点互联,大幅度减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的心理障碍,降低学科交叉导致的课程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容易地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采用小组化学习讨论,实行竞争,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积极性得到调动,自信心得到增强,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大幅增加。

(3)直接面临实际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实际进行处理,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学生的主动性空前高涨,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撰写科研和技术报告的能力得到增强,对《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理解更深入。

参考文献:

[1]吴涛,尹志宏.“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05-107,187.

[2]腾加庄,于东林,姜峰.机电传动控制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2):64-66.

[3]冯清秀,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上海电力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41113)。

猜你喜欢

学科交叉
ESI背景下材料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新模式的研究
新形式下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建设探究
大学科技社团关于学科交叉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
多学科交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