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动共同体”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

2019-07-08田建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民主化自我管理

田建伟

摘   要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能动性的挖掘,民主化班级管理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中却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教师对“民主”的认知、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还是班级环境建设都不能真正实现民主化班级管理。因此,为充分发挥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本质效应,应从以下方面展开深度实践:对话与倾听,让学生从行动中拥有“民主”;刚柔并济,实施“艺术化”教育管理;回归学生“主体”身份,创建“民主化”的行动空间;将“包容与理解”融入日常,构筑民主化的班级生活愿景。

关键词 中学班级管理  民主化  自我管理  行动共同体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核心,发掘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个学校工作的重点;关注学生,遵循教育规律为每个学生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模式。另外,《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温馨、互帮互助的集体环境,努力建设开放型、有活力的班级氛围。这一文件,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提供了最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也激起了对传统班级管理的变革热潮,消除单一化的、专制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放弃过去“班主任式”的绝对权威管理,推进与完善民主型班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班级管理的基本效应。

一、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组织活动,它具有清晰明确的教育管理目标,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将班级资源整合利用而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随着教育变革和民主化班级建设的号召,民主化班级管理已是必不可挡的教育管理形势。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它一般被用在政治术语中,此处的民主自然脱离政治化的体系,是从生活形态中的民主来解释[1]。思想家兼文学家胡适认为,民主只是另一种生活形式,在这个形式中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才能智慧。因此,民主化班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民主化的表达权利,在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的带领下,实现教师民主管理与学生主体表现的协调统一,让班级日常运作成为学生平等参与、民主管理的生活之所。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不仅具有日常班级管理的共有属性,还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以尊重为核心,是实践民主化班级管理的指导理念。尊重思想体现在班主任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学生彼此之间的尊重及其对身边他人的尊重。尊重在民主化班级管理中体现为班主任将学生的权利归还于他们,让学生能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为其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尊重包括重视学生、热爱学生,但是不等同于教师对学生的宽松管理。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差异等,把“尊重”与制度相结合,班级管理才能实现管理目标,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其次,以自由为前提,是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先决条件。民主与自由的关系既独立又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是民主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自由很难想到人们在思想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能够自由行动,如心所愿,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学生追求自由发展就必须有“民主”的保障,也只有实行民主化班级管理,对学生展开民主教育,学生才能在人格上收获自由的精神,实现自由发展。与自由相对的是专制,在专制的班级里,学生成为被管控、被支配的的对象,没有自由行动的权力,没有自由思想的能力。所以,中学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民主思想的自由,展现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由民主的能力。

最后,以协商为载体,是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制度保障。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协商、讨论的机会太少,班主任通过自己的身份优势,使学生听从自己的决定。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有权利也有义务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所以,不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应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妥协与谦让,对于班级事务更应该彼此协商,让每个成员有足够的表达空间,这样才能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二、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实践困境与理论悖论

1.“民主”内涵解读不清晰,班级管理过分追求“制度化”

中学教师对民主化班级管理的认识误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将民主化班级管理简单看作一种班级的组织形式,并不理解“民主”的真正内涵。民主的核心是尊重,要关注学生民主思想和民主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其二,完全放弃教师主体的“人治化”管理,单纯追求制度化管理。在“民主”思想的号召下,教师有意地脱离专制型管理模式,使管理尽可能做到公平与民主。因此,不少教师致力于以规章制度来实现所有学生的公正待遇,但是却以另外一种专制形式制约着形式,即制度至上,缺乏弹性,将制度化与人性化相脱离。其三,教师认为民主化就是对學生的绝对信任。与专制管理模式不同,放任是缺少对学生的教导与引领。民主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彼此协商、科学引导进行班级管理。

2.推崇规范化管理制度,学生遭受无形规训

对于中学生来说,行为约束与规范是这一阶段必有的管理特点。严格、规范化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及时预防、发现学生的违规行为。当教师和学生说明规则时,每一项规则都被置以“崇高”的位置。对应地,违反规则必然接受一定的处罚,权威者会依据规则对他人的行为、语言、动作等进行处罚。当学生接受反复性处罚时会产生一定的条件反射。纠正错误行为,进而实现对学生的规训。在长期的规范化处罚体验下,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命令和处罚,但是,在这样的强制性、纪律性特点明显的环境里,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会被削弱。在班级中,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弱势群体,师生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应试教育的制度取向,也是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

3.中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欠缺,利己主义盛行

中学生的很多想法并不成熟,如果班主任没有进行正确的民主思想教育,甚至采取错误的民主管理方式,学生就会将民主视为自由自在、随心而为,对班级制度也并不在意。长期如此,学生容易形成自私心理,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甚至损害他人的权益,这就是班级中出现“小团体”的部分原因,这样的个人意识不仅不利于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更有可能形成不良的班级风气,比如,选拔班干部中的“拉票”行为,学生会模仿大人的模样,给同学一定的“好处”来为自己寻求支持。除此之外,中学生在自我实现方面没有清晰的目标,他们对于责任、担当这些词语并没有深刻体会,对班级管理没有长期稳定的热情[2]。这也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由班主任来管理班级,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所以主动关心班级事务、为班级出谋划策的学生很少。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参与班级管理也是自我实践能力的锻炼。另外,作为班级成员的一份子,为班级建设服务是每个学生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

4.班级文化建设不到位,民主化管理缺乏实践基地

民主化班级管理并不能够凭空实践,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支持。许多班主任为建设良好的班风,企图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来建设全新的班级风貌,以为只要“民主”进入班级就会形成民主化或者其他形式的班風,但是班风建设与民主化班级管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比如,现实例子中,班级中学生因为“拉票”而成功当选班干部,一些真正具备能力、拥有良好品格的学生却没有当选。另外,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面对这样的现象,作为班主任应该反思,如果我们的班风是民主、公正的,学生就不会“拉票”,不会模仿社会中的行事作风,更不会为了给自己谋取更多利益而失去了公正、民主的精神。如果一个班级轻视班规,不顾集体形象,“民主”必然得不到支持与实践。

三、走向行动共同体: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实践路径

1.对话与倾听,让学生从行动中拥有“民主”

班主任对中学生有着榜样、表率的作用。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对学生仍然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如果想要真正地实现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消除已有的传统思想,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同等的高度来与学生对话,走入学生的世界,理解他们的精神领域,为民主化行为提供最大可能。与学生对话不是简单的询问与回答,首先要以尊重的心态、平等的原则为前提,如果教师主观上就认定了学生的话语没有任何价值,则会陷入消极的对话情绪中[3]。对话也是一种倾听学生内心想法的方式,它没有任何形式感,不会对学生造成压力,却便于教师轻松地获得学生的心声与最真实的表达。这样,对话就是间接体现民主化班级管理的一种表现。另外,教师角色的扮演也影响着班级管理模式的转变,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必须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形成民主化的班级舆论,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从思想上认识到“民主”是每个人理应追求的生活方式。但是,也不能让学生遗忘了履行义务的责任。

2.刚柔并济,实施“艺术化”教育管理

艺术管理是推进中学民主化班级管理最有益的管理技巧,它是以艺术化的理念为指导,将一定范围内的人力、物力等,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来领导某个团体,最终达到艺术形式的管理美感。艺术管理对班主任来说就是找到最有效、最适宜的技巧,来领导全体学生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其一,批评的艺术。一个最真实的例子反映了如何艺术化地教育学生: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在小学期间偷偷将校长的狗杀死了,校长明确地告诉他要接受处罚。然而,校长“罚”他画出那只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正是如此,约翰·麦克劳德深受感动,在之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应实施有效、及时和适度的处罚教育。其二,模糊管理。班级管理最终体现教师的权威和威信,而且习惯于凌驾学生之上,但是教师不防尝试模糊化的管理,即不必事事俱到,时时“认真”,这样的“模糊”反而为学生腾出一个的宽松班级氛围。当然,教师要注意“刚”与“柔”的适度结合[4]。

3.回归学生“主体”身份,创建“民主化”的行动空间

中学生虽然没有成熟理性的思考能力,但是他们都是内心丰富、具有活力的鲜明个体,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由行动的权利和能力。所以,教师也不能完全将学生束缚在一定的制度之内。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里,班主任应该赋予学生一定行动自由,鼓励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充分给予学生的信任空间,善于去发现学生管理班级的潜力[5]。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将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减少班级管理中“命令式”“否定式”的话语,调动学生独立的行动热情。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比如,班内组建文学、爱好、科技等小组形式,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渐渐融入管理的环节之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智慧,争取成为民主化班级管理的“主人翁”。另外,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也是提高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教师要突出教育的育人本质,让信任成为学生自我发挥的最有利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快乐[6]。

4.将“包容与理解”融入日常,构筑民主化的班级生活愿景

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日常的班级生活。当前,多数班级管理只是在维护班级日常运行,规范学生的行为,“民主”思想并未体现其中。所以,应转变班级的管理功能,将管理从约束学生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将班级看作是共同生活的地方,师生之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民主的班级生活是彼此包容、有爱,善于发现与理解,同时这样的班级生活也是实践民主化班级管理最有利的环境[7]。虽然实现民主化的班级生活实属困难,但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追寻这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只有心存希望才能有目标,自我表达的欲望才更强烈。在自我追求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艰辛、不被理解,它需要学生具备坚持的品格、努力的心志。所以,班主任必须通过民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民主班级生活的美好,对其寄予厚望并为之付诸努力。在追寻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的民主意识或是学生的品德修养,都将收获满满,进而在未来的生活世界中也能享受“民主”思想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赵庭.民主:从班级管理开始[J].中国德育,2018(01).

[2] 陈栩,张建霞.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现状分析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05).

[3] 赵荣辉.班级管理:从权威走向民主[J].当代教育科学,2015(02).

[4] 龙汉武.中学班主任班级六维管理模式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09(07).

[5] 劳可夫.基于授权理论的大学班级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管理,2013(08).

[6] 张鲁宁.论班级民主管理中学生的有效参与——来自阿伦特“行动理论”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02).

[7] 王芳.基于HOUSE体系建设的学生管理模式探新[J].上海教育科研,2018(05).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民主化自我管理
雷圭元“版、刻、结”设计理念探析
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试论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施及价值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