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

2019-07-08徐皓亮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原则

徐皓亮

[摘  要] 课程结构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笔者通过对比、研究,明确了教材编排结构的原则:整体——局部——整体. 文章中,笔者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为例,探究了“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原则,以期合理利用、发挥课程结构的优势,培养、提升高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 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原则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理念是“注重从整体图形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因此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的编排结构,准确抓住编写原则,精准掌握课程结构,促使教师完成“教材知识”向“教学知识”的转变,更利于学生完成“教学知识”向“学习能力”的转变,最终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要想改变课程结构,不仅要调整章节的顺序,还要更改具体内容的学习要求.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定理之一,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的理解上存在问题,更谈不上合理、巧妙的应用,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技能.

笔者就“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的章节内容进行了分析,该章节的处理可以分为问题提出、抽象概括两部分,就原则来讲,其编写遵循的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相比较而言,该章节内容的编写较为符合当前高中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同时还打破了欧式空间的公理化体系,致使课程内容从整体出发.

问题提出

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载体,而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换言之,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赋予课堂教学目标性与针对性,就必须要认识到教材的不可替代性,更要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的原则,进而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定理”这一章节,就编排来讲,首先从旋转教具直角三角板,然后整体提出了“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呢”这一问题,简单、直接、明了地将本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告知师生,有助于师生开展有针对性、目标性的活动,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够满足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研读教材发现,直接抛出“如何判断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呢”这一问题. 而为了细化问题,选择了师生较为熟悉的长方体ABCD-A′B′C′D′(图1),将问题转化成为两种情况:

(1)图2:b,c是平面ABCD(简称“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且相交于点B. 直线a垂直于直线b与c(a⊥b,a⊥c),那么a⊥α.

(2)图3:平面BB′C′C(简称“平面α”)内两条直线b,c垂直,但直线a与平面α不垂直.

问题是“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核心内容. 结合长方体将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即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还将完成了“整”到“零”的转化,这样的编写更符合当前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立体几何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为:对判定定理的证明要求越来越弱,而对学生直观感知、合理推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载体,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同时还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开展针对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等数学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章节的编写情况来讲,可以分为“问题提出”和“抽象概括”. 上文中已经表述了“问题提出”这一部分,下面就“抽象概括”的情况进行再现,具体为:

首先,将“直角三角板”作为教具,将其放置墙角进行转动,让学生对空间图形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引导学生对“直线垂直于平面”有一个基本认知;其次,提出“如何判断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呢”这一问题,并将师生较为熟悉的长方体ABCD-A′B′C′D′(图1)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直观认知、理解“直线垂直于平面”,并分为相交直线(图2)和不相交直线(图3)这两种情况;最后,运用几何语言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表述.

可见,教材弱化了证明判定定理的要求,而强化了学生直观感知、合理推理的学习要求,而结合教学的实况来看,教材的编排既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还符合高中生的思维过程. 通过学习,强化了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认知,丰富了学生大脑中的几何图形,为培养、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语

教材是施教的重要载体,而通过对比教材,发现新旧版教材的编排上存在区别,新版教材的编排结构可以概括为“整体—局部—整体”. 从本质来讲,旧版教材的课程结构呈现“直线式”,而新版教材的课程机构呈现“螺旋式”. “直线式”的课程结构,具有较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它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其是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所以教材编写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心理的发展特征、发展规律,进而完成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的转化.

对于教师来讲,好的课程机构有助于“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而对于高中生来讲,有利于“教学知识”转化为“学习能力”,所以教材编写时,要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具体如下(图4).

结合图4发现,首先,从感性的整体感出发,引导高中生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认清学习对象和目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其次,将整体划分为局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内部关联,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養和拓展,更利于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系统图;最后,整体上掌握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规律,进而引导、点拨,实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

概括来讲,由“整体—局部—整体”的课程结构,能够满足当前高中生的认知结构,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等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空间想象能力立体几何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关于高中学生立体几何学习困难的探索
试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
初中数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分析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向量法”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