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水平的研究

2019-07-05李想

山西农经 2019年8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提升途径精准扶贫

李想

摘 要:在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推动下,国家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资助形式,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教育问题。但是,高校在实行资助助学的过程中,重视经济助困,却忽视了资助中的育人作用。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对高校精准资助育人的意义、困境与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育人;提升途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8-000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F323.8        文献标志码:A

1  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首先,实施精准资助育人是教育公平的需求,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困难学生的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困难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期,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需通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来化解,只有通过高校实施的精准扶贫育人工作,助力困难学生成人成才,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教育公平。

其次,实施精准扶贫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提高育人效果。高校一直以来的资助育人工作,更多的是粗放型帮扶,精准扶贫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上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准帮扶有助于高校提高精准资助育人的效果和可持续帮扶措施的实施。

最后,精准资助育人是困难学生教育质量的保障之一。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不仅仅要从经济上解决学生的上学问题,更要从心理上、升学就业上重视困难学生的需求,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高度。

2  资助育人工作的困境

2.1  资助对象认定不够精准

目前,高校现行的资助政策体系比较完善,保障了贫困学生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体现了教育公平[1]。但是,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首先,认定程序的启动由本人提出,部分学生虽然家庭贫困,却由于自我认识不全面或碍于面子等原因没有提出申请。此外,部分学生家庭并未达到贫困的标准,但学生由于利益的原因,提出贫困生认定的申请。

其次,学生进行贫困生认定时,由本人携带“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到家庭所在地村(社区)、镇政府(街道)等民政部门进行盖章证明,存在当地民政部门不认真审核学生家庭真实情况,而出具证明材料的情况。此外,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地域性经济条件的差距真实存在,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时缺乏统一、科学的界定标准,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

2.2  重视经济帮扶,忽视育人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2]。目前,党和政府逐年提高资助的费用,一定程度上为贫困学生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但是资助育人工作却存在着滞后性。一部分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从小就接受政府和社会资助,很多时候觉得家庭困难接受资助理所当然,容易出现一定的依赖心理,甚至曲解了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本意。此外,我国的大学生资助政策重视对学生资金的补助,忽视对大学生心理层面包括情感、人格、技能等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影响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

2.3  缺乏受助后的跟踪管理

很多高校非常重视资助工作的申请、审核、发放工作,一般认为一旦资助的款项发放到学生的银行卡,资助工作就算完成了。其实,发放资助款项恰恰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新开始。根据相关调查,少数受资助的学生存在着滥用受助资金进行消费、挥霍等行为,一旦学校放任受助学生这种行为,没有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容易导致他们难以形成感恩、诚信、节约的责任意识,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3]。

2.4  考核体系不完善

高校资助工作的管理机构主要是高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高校资助管理中心直接负责具体资助管理工作。目前,高校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责集中在资助材料的审核、上报和资金发放方面,对于受助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缺乏考核手段和办法。首先,高校缺乏对于受助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公益等方面没有制定统一、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其次,考核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多高校仅仅是的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没有对有挥霍受助款项、缺乏诚信等情况的学生进行惩罚。

此外,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方面的考核。服务意识应是受助学生应有的品质,受助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服务,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能体现资助育人的效果。

3  提升资助育人的途径

3.1  建立健全贫困生精准认定体系

高校可以建立学生资助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贫困生精准认定的工作。从学生进校,高校可以利用平台登记学生信息档案。第一,通过建立学生生源地相关机构的联络机制,共享学生家庭信息成员、收入、支出、负债等信息,高校资助机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资助申请进行核实。第二,资助信息平台通过通过学校考勤系统、教务系统、团学系统等收集学生在校情况的信息,包括考勤信息、成绩、团学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信息,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信息的收集,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方便对其进行学习状态的认定。第三,资助平台可以通过后勤平台获取学生校园一卡通在学校食堂消费情况,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将分析结果作为对其进行精准的贫困认定的重要参考和补充。

3.2  扶贫不忘扶志,提升资助育人功能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4]。高校在做好经济扶贫的同时,要重视在扶贫过程中的育人工作。根据新资助政策中两种类型的资助项目,进行相关的育人工作。新资助政策中各高校设立表彰型和资助型的资助项目,分别是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通过对国家奖学金的申报、审核和发放,宣传优秀学生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设立,更多是使贫困学生通过国家的资助完成学业,高校资助机构要通过设立评选标准,引导和激励贫困学生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信、诚信、感恩、奉献的意识,增强贫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提升途径精准扶贫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