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发展与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9-07-05朱佳敏张宇奇莫家航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工匠精神

朱佳敏 张宇奇 莫家航

【摘 要】随着国家文化产业建设不断发展,国家对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重视,湖南武陵山片区通过对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来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因此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通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大对产业支持的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工匠精神

湖南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多达3200项,其中有24项属于国家级名录,50多项属于省级名录,是我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级城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只剩15位了,新增12位后,将达到27位。目前非遗传承情况严峻,许多传统文化流失,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保护政策,但是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无法适应新时代,利益的缺失得不到产业性发展。

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

(一)存在问题

湖南武陵山片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民间文化的逐渐流失,民族工匠的人才流失以及文化市场发育滞后等。它导致很多本土的企业发展不起来,局限性很大,因此文化产业需要工匠性。传统的产业发展都需要文化元素的注入。要做好一个企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它就像精神支撑,支撑着企业前行。

(二)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

何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工匠以极致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或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概括起来,现代意义的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劳动者对工作所秉持的职业操守、精品意识和卓越追求,以达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产业形式。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大对产业支持的力度,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当中,把工匠精神提到了很高的层面,党的十九大和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了打造工匠精神。文化产业需要工匠性。传统的产业发展都需要文化元素的注入。要做好一个企业工匠精神必不可少。它就像精神支撑,支撑着企业前行。由此可见,工匠精神在文化产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湖南武陵山片区作为第一批的扶贫试验地点,更应该将工匠精神完美的应用到工匠精神在武陵山片区的文化产业及其产品中。

在湖南武陵山片区,应把“扶持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人力资源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坚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提升农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促进农村劳动和农民收入。

(三)武陵山片区目前在工匠精神的运用方面上的影响因素

1、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影响工匠精神的实践

近年来,湖南武陵山片区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当地居民都普遍焦虑,心态浮躁,缺少耐心和意志力。由此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产生。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呈碎片化模式,当地人民的视野变小,很少有人遵循工匠世界的“一万小时定理”,脚踏实地的付出,大家对于付出便能得到回报的事情有更深的热情,因此放松了对技艺的钻研和对技能的打磨。任何技艺的传承都需要勤学苦练,日复一日的练习,没有足够的热爱就很难将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2、固有认识制约着工匠精神的发展

工匠概念早已耳熟能详,但大多数人只是了解片面的意思。湖南武陵山区当地的人们对其片面的理解是对于坚持某种手艺的形容。这也因此导致了一些老的手艺人固步自封,缺乏创新,其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也产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与时俱进。比如日本的企业,对于工匠精神的运用便是淋漓尽致。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企业,用尽全部的热情与身心,终其一生,只生产一种产品,这是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运用与发展。

3、文化环境的不足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产生一定影响

湖南武陵山片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丰富,但是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渐渐地失去了本该有的民族特色,比如当地人穿的不是苗服,说的不是苗语,甚至民族特色的节日也很少举行。主要是由于尚未形成工匠制度及正确的工匠价值观文化。要想发展,就必须发挥其优势,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当地特色文化上。以湘西州乾州古城为例,当地环境优美,有工艺品苗画,苗绣和苗族服饰等等,但是相比较旅游业,这些文化产品的输出占比较小。这正是因为不足的文化环境导致当地人对于这些工艺的不重视,没有体会和挖掘其背后具有的无限价值,只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件饰品,一件衣服或者是一张普通的刺绣作品。

二、解决对策

(一)注重工匠精神培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用心、专注、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传承与培养湖南武陵山片区传统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让手艺人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转变观念,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对于制作出的产品精雕细琢,多一些认真持久,对技艺一丝不苟,在传承与培养中,获得人生价值与社会认同感。培育工匠精神也就是培养人才。传统的文化产业需要优秀的传承人,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要敢于创新,拥抱革命,把传统手工艺做大做强,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通过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和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才引领,在提高自身技艺的同时,培养文化自信,精益求精,通过重塑自身企业文化来实现转型和升级。

(二)构建工匠环境

构建良好的工匠培育环境。一是要创造开明、宽容的成长环境,提供优秀文化氛围的环境,鼓励武陵山地区手艺人大胆“试错”、反复实践,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要完善激励制度,政府应响应国家政策,提供福利,让工匠们获得与才相称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凭技术和“绝活”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二是营造浓厚的活动宣传氛围。线上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展工匠微电影、工匠小故事、工匠手机拍客等活动,线下举办工匠精神培训、工匠精神征文、匠心讲坛、工匠绝活秀等活动,以立体式的宣传,使手艺人理解工匠精神实质,形成尊崇工匠、弘扬工匠的共识,使更多的人喜欢了解尊重匠人。

(三)实现产业转型

选取优秀手艺人典型做好“传、帮、带”工作,既传承优秀技能,也传播职业精神的同时,依靠匠人发挥匠领辐射带动效应,从而带动传统手工业以及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充分发挥老一辈匠人的引领作用,摆脱固步自封的传统思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让武陵山片区的传统企业走出去,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机遇,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产业性转型,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顺应新时代潮流,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总结

研究湖南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对武陵山少数民族的工匠精神的培養的研究,制定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在促进本地区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企业走出去,也能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产业制定合理的措施,正确促进地方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施。唯有培育工匠精神,方能紧跟“新时代”的前进步伐。

【参考文献】

[1]伍欣,杨丰齐,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效益评估[J],求知导刊,2018,08

[2]陈轩,林翎,培养工匠精神锻炼工匠人才[OL],2018.06

[3]李洪雄,武陵山片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N],湖南日报,2018.05

[4]孙志毅,邹唯.我国农村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5,01.

[5]沈梅.“匠心精神”文化下的职业人才学徒式培养[J].中国商论,2017,04.

猜你喜欢

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工匠精神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