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在高校发展中的问题

2019-07-05李浚宁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互联网高校

李浚宁

【摘 要】在我国“保增长、扩内需”的背景之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变得日渐重要。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诞生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揭开了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序幕。我国高校学生以客群基数大的特点和特有的消费习惯,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重要目标客户群体。本文对我国高校中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高校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高校;问题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向客户提供消费贷款及相关金融服务。有着审批快、无担保、无抵押质押、手续灵活简便等优点。当下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支出途径多、收入来源少”的趋势,并越来越体现出对3C产品(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要。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出现能够更好的满足大学生日益旺盛的消费需求,因此,积极正确引导高校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一、我国高校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高校学生信贷消费意识不强,互联网消费金融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作为国家近年来支持并发展的新兴行业,互联网消费金融正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使用传统的信用卡消费,而是开始使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当下盛行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工具。目前高校市场上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群体主要有三类: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消费金融,银监会批准挂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依托于电商平台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在高校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信贷风险意识相对薄弱

信用消费是一种超前的消费模式,即“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的生活”。放眼当下,不少电商平台都针对大学生推出了各种“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无需抵押质押,开通使用近乎“零门槛”。近年来,大学生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大学生对于3C产品、轻奢品的需求不断扩大,为满足过度的购物欲望而寻求消费贷款和分期支付业务的不在少数,这一消费行为往往超出大学生自身的还款能力,导致一些大学生负债累累,甚至因无法还贷而引发校园悲剧。加之校园借贷平台参差不齐,部分平台利用购物广告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而大学生对信贷工具的了解甚微,风险意识薄弱,消费更图一时之快,很少考虑承担未知的风险和后果,容易掉入“利滚利”的深渊。

(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尚未成熟

当下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鲜感”、“时尚感”,消费不断趋向于购买档次较高、价格较贵的产品,且容易存在消费冲动。主要表现为:自控能力差,对喜欢的东西不加克制的购买,忽略了自身的需求情况;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盲从心理,不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追求时尚高端,购买高档品、奢侈品;消费缺乏计划性,对零花钱的使用毫无规划,导致过度消费。不仅如此,在当下社会,产品的更新换代逐渐加快,潮流更替,喜好瞬息万变,也一定程度加速了大学生“喜新厌旧”。这样一来,学生们所有的收入就远远不够满足消费支出,致使大学生萌生“借贷”的想法。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环境存在漏洞

互联网消费金融由于存在征信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不严谨等问题,缺乏风险控制,容易造成坏账。且我国信用消费起步较晚,尚未有统一的征信标准,这给信用环境的监管加大了负担。而大学生群体消费承贷能力不强,征信记录不完善,更容易成为信贷盲区。同时,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存在着泄露个人信息的隐患。相较于传统的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缺少严格把控,更容易存在漏洞,有可能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倒卖、传播、滥用。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缺乏监管是阻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来管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及保护个人信息。缺乏对违法行为的约束和制裁会导致该行业乱象横生,同时也加剧了行业发展的困难。尤其是对于“状况百出”的大学生而言,不良借贷事件的频发折射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潜在的巨大风险,缺乏法律的保护也让不少大学生对这种信贷消费产生了望而却步的心理。

三、在高校中防范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措施

(一)高校需要对学生加强法律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

高校应当重视对学生法律知识和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新生入学讲座的方式,将宣传教育普及到初入大学的每一个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大学生对“校园贷”、“暴力催收”等事件有更生动、深刻的认识;可以通过聘请法律方面的专家,开展法律讲堂,学习一些常识性的金融法律法规;还可以通过对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经济金融相关的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金融知识,学习一些理财技巧。

(二)学生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是一个较容易接纳新鲜事物的群体,而与此同时,风险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互联网消费大行其道的当下,提高大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够一定程度减少“校园贷”等类似事件的发生,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违约所需承担的责任和后果。除此之外,高校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攀比盲从,对生活费合理支配,量入为出,不做过度消费;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而不是将向父母索要生活费作为唯一的收入途径。

四、结语

我国高校有着人数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将成为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进一步布局的重点。作为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成果,互联网消费金融兼具了二者的优势,成功打造出依托互联网运营消费金融的模式。大学生初入社会,面对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尚未有很强的辨别能力,还需要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帮助和不断引导。

【参考文献】

[1]赵大伟.大数据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7(01):41-45.

[2]孟妍.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法律监管制度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3]李小龍.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安徽大学,2017.

[4]马肖娜.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研究[D].兰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互联网高校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