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06-25李焕玉李卫东沈鹤军李明达谢秀叶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验组对照组比赛

李焕玉,李卫东,2,沈鹤军,杨 明,赵 琦,李明达,谢秀叶

兴趣是由个体的需要所引起的,并在个体的主观状态与环境特征相互作用下而产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性心理状态,是推动与维系个体持续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保障[1]。兴趣可以归类为个人兴趣和情境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人在进入特定情境之前由个体倾向性所引起的兴趣。情境兴趣是由当时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刺激而对个人所产生的兴趣。情境兴趣是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它具有短暂性的特点,因而相较个人兴趣它更加容易改变。个体参与某项活动的兴趣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随着个体的情境兴趣不断地累积,该个体对于该项活动的兴趣更加持久。情境兴趣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展为相对持久的个人兴趣 (Krapp,Hidi,&Renninger,1992)[2]。体育学习兴趣是个体主观状态与体育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状态[3],是个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心理动力之一,直接影响个体投入运动的专注、努力与坚持程度,以及情绪体验[4],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学习效果。在国家体育教育事业战略层面上,已把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内生动力上升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并纳入了国家的战略性框架之内,如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与运动兴趣[5];2016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的基本原则[6]。可见,解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问题,对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观念较为滞后、课程内容脱节学生实际生活、教学方法传统与教学形式单一等[7-8]。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度不够,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依旧存在。有学者[9]研究发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包括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也有学者们[10-13]探讨课程内容、课堂氛围、教学评价,以及动机气氛等因素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但缺乏系统地从体育课程模式的角度来探讨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创新和发明许多体育课程模式,如领会式教育课程模式[14]、运动教育课程模式[15]、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16-17]。尤其是在近几年,美国学者李卫东博士及团队,以情境学习理论为基础(Lave&Wenger,1991)[18],梳理国外文献[19-21],创造性提出了“实战情境课程模式”[22],它由实战情境组合练习,感知、相关关系分析与制定决策,执行和实施决策,以及比赛表现等4个部分组成(图1);具有单元性、相关性、情境性、具体性、真实性、问题导向性和适应性等7个重要特征。该课程模式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年龄发展水平,将各个年龄段真正比赛中用到的战略、战术以及其他的运动指标进行深入整合,并制定一系列循序渐进且具有代表性的实战情境组合练习。其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比赛情境片段,找出比赛情境中的各种关系(如球员的位置、空间、技术与战术,以及比赛规则等),在感知到有效信息、分析相关关系以及制定决策后,进而在练习/比赛中执行和实施决策,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比赛能力[23]。

目前,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非常强调体育课堂教学中复杂的、丰富的情境创设[24],实战情境课程模式非常契合这个需求点。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从组成部分、特征,以及目标的视角分析,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竞技观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比赛能力”的协调发展;完善了教学内容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身心发展特征,并与实际比赛场景相结合。(2)实战情境课程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并融合特定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以“循序渐进”方式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技术与战术能在实际情境中合理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将所掌握的技战术积极地运用到平时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去。(3)实战情境课程模式通过情境组合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对手和比赛规则,对于学生的体育道德有潜在的影响作用。

图1 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组成部分(Li,Xie,&Li,2018)Graph 1 Components of curricular model of situated game teaching through set plays(Li,Xie&Li,2018)

普通高校各类运动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优化运动项目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文章将从排球运动项目入手,探索不同课程模式对排球教学单元中大学生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佐证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可为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促进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对象

选取某高校二年级4个排球选项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组:男生班26人,女生班27人;对照组:男生班35人,女生班26人,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x±S)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x±S)

1.2 上课教师

笔者是实验组的任课教师,参与了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完成了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教案编写,能够很好地把握该模式的内涵与实践操作;对照组教师参与了传统教案的编写,熟悉教学内容与流程。两组任课教师都具有排球专项硕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效果良好。

1.3 实验干预设计

实验组的教案是由笔者根据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结构、特征编写而成,并得到该课程模式创始人的指导;对照组的教案是由大学体育排球课程组根据教学课程大纲共同讨论编写而成,且经过三年教学实践。

1.3.1 教学内容设计

(1)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整体教学内容相一致,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准备姿势与步法、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基本战术(阵容配备、接发球站位)、身体素质(弹跳、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考试(技术、素质考试)。但教学进度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实验组是根据情境组合练习掌握的难易度而设计,大致分为4个阶段:第一,基础阶段:学习简单的、比赛中高频次出现的情境组合练习;第二,发展阶段:学习较难的、比赛中适中频次出现的情境组合练习;第三,提升阶段:学习复杂的、比赛中低频次出现的情境组合练习;第四,运用阶段:以比赛运用为主[23]。对照组是根据技术或战术的掌握难易度而设计的,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基础阶段:学习基本技术;第二,发展阶段:学习基本战术;第三,运用阶段:主要是教学比赛。

(2)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实验组的练习内容是从普通大学生排球实际比赛的情境中挖掘出来的,能够代表该类学生群体的真实水平与能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技战术组合练习;对照组的练习内容是以单个技术、战术为主。例如:第一次课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实验组——介绍课程、发垫球的场景组合练习、综合运用练习、教学比赛(3 VS 3)、身体素质练习;对照组——介绍课程、学习准备姿势与步法、学习下手发球(女生)/上手发球(男生)、学习正面双手垫球、身体素质练习。

1.3.2 教学过程与步骤设计

(1)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过程都包括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基本部分,实验组的基本部分是“以实战场景技战术练习为基础、以综合运用技战术练习为重点、以教学比赛为主线”[23]的教学过程结构;而对照组的基本部分则是以单个技术与战术的新授、复习为主的教学过程结构。

(2)每个练习的教学步骤。实验组的技战术场景组合练习的教学步骤:场景呈现——场景分析与决策——场景练习——教学反馈,其中练习方法,主要运用比赛场景进行技战术组合练习,并把练习内容融入教学比赛。对照组技术练习的教学步骤:讲解——示范——组织练习——教学反馈,其中练习方法遵从由徒手模仿到有球练习,从抛垫球到对垫球的无比赛、无对抗模式的技术练习。以第一次课的一个教学内容为案例(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垫球教学步骤对比Table 2 Pedagogical steps of teaching forearm pas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3.3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等;对照组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示范法、直观教学法、完整法与分解法等。

1.4 实验干预的有效度检验

通过教学记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1)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步骤和方法来进行教学,并通过日志与反思,记录每堂课的教学过程执行情况。(2)课题组人员运用预先设计的教案执行情况表,随堂记录教师的教学过程执行情况;在遇到下雨天气,顺延教学进度来保证教学内容执行的连续性。其中,实验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按照教学进度执行,仅有一次下雨天气教学顺延。最终,实验组与对照组都只完成11周的教学内容。

图2 比赛场景Graph 2 Game scenario

图3 情境组合练习Graph 3 Situated set plays

1.5 实验步骤

实验组与对照组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的第一周开始教学,每周两学时,教学持续12周,在第13周(2016年11月21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进入实验班与对照班,统一指导学生填写问卷,并当场检查与回收问卷,回收问卷114份,有效率为100%。

1.6 研究工具

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如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家庭状况等;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如排球运动经历、锻炼行为阶段,以及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

1.6.1 锻炼行为阶段测量

锻炼行为阶段测量运用跨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表现一种新行为的个体是沿着前意向、意向、准备、行动与维持等五个阶段有序执行。以下5个问题对应上述5个阶段,您目前从事有规律锻炼(是指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至少20分钟)的状况是哪一种?(请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1)我目前没有运动,在未来6个月内也不打算运动。(2)我目前没有运动,但我打算在未来6个月内开始运动。(3)我目前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规律。(4)我目前正在从事有规律锻炼,但未超过6个月的时间。(5)我目前从事有规律锻炼已经超过6个月的时间[25]。

1.6.2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是课题组根据以往学者[26-27]的研究成果改编而成,由积极兴趣、消极兴趣、自主学习,以及关注和锻炼程度等4个维度构成,其中积极兴趣包括题项 1、7、11、13、16、18、21、23;消极兴趣包括题项 9、14、17、19、24、26、29、30;自主学习包括题项 4、6、12、20、22、28、31、32;关注和锻炼程度包括题项 2、3、5、8、10、15、25、27;题项3、4、5、6、10、11、13、32 为反向计分。 在问卷的提示语中,特别要求学生回答在排球教学单元中学习的实际感受。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重测系数R=0.8,P <0.05;KMO 检验系数 =0.803;Bartlett球形检验 P=0.000<0.05[28]。

1.6.3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来自全校性统一测试。体质健康测试中心人员在2016年9月初至10月底的周末时间对全校大学生分专业、分时段、分批次进行测试,其中男生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1 000米、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女生测试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800米、坐位体前屈和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按照全国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统一进行,所有仪器采用泰美泉品牌(5100型)的学生体质测试智能化系统。

1.7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17.0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协方差分析,以P<0.05、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组别学生学习兴趣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3可知,在学习积极兴趣、自主学习、以及关注与锻炼程度等3个维度的均值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在学习消极兴趣维度的均值上,对照组高于实验组。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习兴趣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x±S)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students'situational interest in all dimensi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x±S)

2.2 不同组别学生学习兴趣的差异性检验

研究以性别、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排球学习经历,以及体质健康状况为协变量,以组别(实验组与对照组)作自变量,学习兴趣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协方差分析。由表4可知,性别对关注与锻炼程度的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9.103,P=0.003<0.01);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对学习兴趣各个维度的效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F=8.671、9.424,P=0.004、 0.003 < 0.01; F =5.828、 6.081,P=0.017、0.015<0.05);排球学习经历与体质健康状况对学习兴趣各个维度的效应,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除协变量的影响后,组别对学习积极兴趣、消极兴趣与自主学习的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F=15.410、8.764,P=0.001、0.004<0.01;F=6.197,P=0.014 <0.05);对关注与锻炼程度的主效应,具有边缘性统计学意义(F=3.415,P=0.067 >0.05)。

表4 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多元协方差检验结果Table 4 MANCOVA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situational interest in physical education

3 讨论

以往研究表明,性别、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排球学习经历,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28]。为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研究采用了协变量手段来控制。前期研究发现,工学、医学、农学、理学和文学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体育价值观认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体育价值观与锻炼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性[29];不同学科专业学生、不同选项课的体育学习兴趣存在差异性。因此,实验设计中被试随机选取相同学院、相同时间段与选择相同课程的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实验处理前这些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干扰。实验没有采用重复测试是因为本研究不是强调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学生个人兴趣的影响程度,而是重在了解其与传统课程模式之间对学生学习情境兴趣影响的比较。情境兴趣是在特定环境里所产生的兴趣,可以不进行前测试[30]。综上所述,研究采用“组间实验设计”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实验设计”是可行的。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积极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兴趣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实验结果支持研究提出的部分假设,即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大学生学习积极兴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学习消极兴趣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究其原因,是以成功体验为根本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的影响。成功体验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进行学习。实验组教学内容的构建,是通过课题组对该校排球协会组织的排球赛进行录像,并观看比赛视频,分析学生在比赛中使用技术、战术和比赛情境的频率与效果等情况,以此为基础设计从易到难的情境组合练习内容。情境组合练习内容选取与运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运动规律,保证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体验成功。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学习自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1)以真实比赛场景为主体的情境组合练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实验组教学中的情境组合练习来源于大学生排球比赛的真实场景,通过课堂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详细的信息,从而使得学生觉得练习内容有意义。当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做某些事情时,学生们可能更愿意参与该项活动。随着学生越来越多的参与,他们的技术和知识不断增加,不断产生的成就感也可能使得他们更加愿意继续参与到该活动中去。同时,情境组合练习中所包含的知识是置于其所应用的结构和环境中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该知识的应用情境,而且学生也可以将课堂整个决策制定的过程应用到日常参与的任何体育活动中去[23]。学生在课外优异的运动表现,可提升的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2)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与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操作策略[31-33]。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实现程度;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本研究每个情境组合练习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该模式的组成部分,以“场景呈现——场景分析与决策——场景练习——教学反馈”为主线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过程。而且,每个环节运用了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第一,“场景呈现”环节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第二,“场景分析与决策”环节运用了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观察法、目标学习法;第三,“场景练习”环节运用了情境体验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第四,“教学反馈”环节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自评法。该课程模式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问题导向性,即所有的情境组合练习都涉及某个问题供学生讨论、分析与解决。建立在问题之上的决策制定可以使学生学习如何在不同比赛情境中做决定[23]:如什么时候,哪个位置,采用什么技战术,怎么执行战术意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与分析,并采用批判性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另外,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关注及锻炼程度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但是存在利好趋势。在本次实验中,笔者都没有把平时提问、测验,以及课余参加锻炼等纳入成绩评价体系,这可能是影响学生关注与锻炼程度的主要原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方法等,可以解释研究结果,与国内学者的观点较为一致: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内容的新与难;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倾向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快乐体验[34]。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从情感目标角度探讨实战情境课程模式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情境兴趣的影响,在排除性别、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排球学习经历,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干扰后,该课程模式对于提升大学生排球学习积极兴趣与促进其自主学习,以及缓解其消极兴趣,仍都具有明显的作用。然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多维度、多方面的,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应从认知、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方面探求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作用;同时,在大、中、小学生群体中加以验证与实施。

猜你喜欢

实验组对照组比赛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选美比赛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