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的历史使命与行动路径研究

2019-06-2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一带

陈 刚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是“中国领导层在新的国内、国际背景下定位自身、表达国家发展方向的一种战略叙事”[1],旨在推动世界性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以“路、带、廊、桥”的互联互通为基础,实现整个世界的联通,反映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框架的思考。这一战略叙事既是中国多年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应然选择,也是迎接全球化和地区化双重挑战的必由之路。从本质上讲,“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理念、经验和模式的向外延伸,中国文明和发展价值的对外传播,将中国发展机遇变成世界机遇,开创了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化3.0时代[2]。在这一伟大事业中,全国上下一盘棋,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体育是国家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国运盛则体育兴,体育应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解读自身使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肩负起塑造国家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发挥有助于推动国家实现崛起的战略价值。同时还应积极借助“一带一路”加快自身国际化传播步伐,拓展中国体育的对外发展空间。

1 美苏(俄)社会发展中体育的重要价值

二战以来,美苏(俄)两国一直是国际力量的主导者,也是国际公认的体育强国,体育在两国的社会运行、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梳理两国体育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对我国体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体育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 传递国家精神和价值观

早期美国体育经历了“自由放任期”的乡村发展过程,形成了以欧洲体操的引进、创新为基本特征的“肌肉崇拜时代”。随着大量欧洲移民涌入带来的体育教育思想,实现了由“体操”向“身体教育”转型,到1885年体育逐步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时期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主要是突出教育地位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作用。十月革命成功到二战结束,苏联体育的主要功能是“使苏联强大得成为一个民族国家”,突出体育在国家和民族中的社会政治功能。斯大林时期,为了提高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军事防卫的能力,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制定了“劳卫制”体育制度。随着“劳卫制”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1.2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美国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剩余资本,推动了体育活动的组织化和商业化进程,各级别业余比赛和职业比赛相继成立,体育成为美国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职业体育联盟、电视媒体与赞助商的“造星”运动,宣传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引领了世界体育消费文化。在经济产业方面,尤伯罗斯开创了奥运会商业化运营模式,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体育的经济价值。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全球发展战略,带动了相关企业(NBA、耐克)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增强,推动了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苏联也积极利用国际体育交流和体育援助,向世界推销其发展模式,来实现自身的国家文化利益。

1.3 促进大国外交、展示国家形象

这一点在苏联(俄罗斯)身上特别明显。冷战后,苏联由于政治的需要选择了“赶超”式发展战略,开始谋求大国地位,体育为服务于这一战略主要致力于奥运金牌的争夺。从1952年到1992年苏美两国共同参加10次夏季奥运会(1992年以独联体的名义参赛),苏联7次位居金牌总数第1位,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之后,继承者俄罗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大国梦,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成为其重振世界大国地位和展示国际形象的重要平台,先后举办2014年冬奥会和2018年足球世界杯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维护了其体育强国地位。当然,美国也充分借助奥运会、中美乒乓外交这样的平台,展现超级大国形象,实现国家利益。

2 “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的历史使命

“一带一路”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路径。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的重心是“引进来”,那么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心更多是“走出去”,开启了中国主动影响世界的历史进程。在这一战略机遇期中,中国体育应积极借鉴美苏(俄)的部分经验,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为国民精神建构、国家形象建构和中国和平崛起做出历史贡献[3],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民心相通搭建平台。

2.1 体育行动与政治利益

2.1.1 对外交政策的促进: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进入跨文化传播单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从奥运会为平台的国家间交往转向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体育融外交”日益成为公共外交的常用形式[4],体育公共外交已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一个主要议题。例如,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新年的首访以体育外交为开篇,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获得外交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地区之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借助著名体育运动员、民间体育活动家、“一带一路”体育赛事营造体育文化事件,引导他国舆论,传递中国故事,可以更好地阐释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助力民心相通。

2.1.2 对国家形象的提升:扮演“国家形象”的代言人

从传播学和软实力的角度考察,体育自身的亲和性、渗透性和低政治性,使其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平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体育成绩承载国家形象、体育赛事展示国家形象、体育外交管理国家形象”的独特作用。第一,继续重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性体育赛事的成绩,通过优异的竞技成绩来展示国家的正面形象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第二,积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带一路”体育赛事(见表1),开发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功能,传播中国声音,拉近各国之间的文化距离。

表1 主要“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一览Table 1 Main sports events along"the Belt and Road"

续表1

2.1.3 对国际治理的参与:促进世界体育多样化

随着杭州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先后成功举办,全球治理日益成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内涵。在体育领域,我国还未形成推动全球体育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体育议程设置能力、规则制定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也较少。为此,应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共建的契机,主动推动区域体育治理的探索。第一,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体育理念,贡献一些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站得住脚的中国命题、概念,引领国际体育的发展方向。第二,提供“一带一路”体育公共产品,打造“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体育论坛,争取国际话语表达机会,推动体育多样化发展。

2.2 产业发展与经济利益

2.2.1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力经济转型

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1.7万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5],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的重要力量。在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赛事为引领、以融合寻突破”的理念,推动体育赛事IP、健身休闲、体育中介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激发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新产品、新模式,形成新产业链。通过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等重大项目,推动体育领域深化改革。大力发展“体育+”,推动体医结合、体育金融、体育科技等相关业态融合发展,使体育产业在结构转型和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2.2 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为全球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新路径。推进“一带一路”体育产业合作,可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各国改善民生、释放消费能力、经济发展转型的引领功能。第一,加强沿线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对话,建立区域间协调机制,搭建体育国际合作平台。第二,开展体育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加强在体育经营管理、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学术等方面合作,促进沿线各国体育市场的融合。第三,体育赛事联通,利用赛事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推动体育区域合作。例如,2018年丝路冰球超级联赛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30支球队参赛[6],有力推动了沿线国家冰球联动发展,拓展了区域体育产业合作的维度和广度。

2.3 体育传播与文化利益

2.3.1 体育先行,促进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价值的认同、文化的包容和相互尊重,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支柱。“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发挥文化桥头堡作用,以体育文化交流合作为切入点,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7]如中国CBA赛场上就有多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运动员身影(见表2),这些外援成为中国观众了解和认知其国家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的一扇窗口。他们在CBA的成功也带动了本国媒体和民众对中国文化、语言的关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交流方式是传播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2.3.2 提供“一带一路”体育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作为“体系内大国”引导域内国家“联合供给”该区域匮乏的经济类、文化类公共产品的行为[8],提供的公共产品在不同的层次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五通”的实现过程也是公共产品的生产及提供过程。[9]通过提供“一带一路”体育公共产品,构建“一带一路”体育共同体,深化合作的民意基础。一方面,加大“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援助等物质层面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推进各国体育共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体育论坛、体育留学、体育合作办学等非物质公共产品,强化体育发展理念,推进沿线体育融合发展。

表2 2017-2018赛季CBA“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球员一览Table 2 CBA players from"the Belt and Road"countries in 2017-2018 season

2.3.3 推动体育文化国际传播

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步伐日益加快,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主导了全球体育文化交流互动的发展格局,西方大国更是把体育产品打造成一种文化商品、文化符号,以成功的商业推广、精彩的赛况直播,压缩了其他民族的体育生存空间。因此,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化会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全球化中国版本“一带一路”,新构地缘格局,推进了地缘与文化的认同,为体育文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与突破口,为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指明了战略方向、传播的“基本盘”与“重点盘”[10]。

3 “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的行动路径

3.1 理念层面,构建体育商业、服务、金融、文化四维发展观

着眼于未来的历史使命,中国体育急需转变观念,需要从商业、服务、金融和文化四个维度上重新定位[11],通过与商业、金融、文化的运作拓展国家体育利益,传播国家的价值观,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服务。

(1)体育的商业定位是其运行基础。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产阶级崛起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作用下,体育消费需求增长迅速,商业价值与日俱增。当前,随着国家政策、消费升级、资本参与、互联网+体育直播的不断推进,国人已从“关注”体育转变到“参与”体育发展进程中来,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商业价值正在不断被挖掘、商业模式不断革新,应积极探求商业体育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融合,推动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体育的服务定位是其发展基础。进入21世纪后,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对体育服务呈现出多层次、高质量的需求,结合中国体育发展的状况,应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完美的个性化服务,不断创新的服务产品三方面入手,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运动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为体育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和动力。

(3)体育的金融定位是其壮大基础。国家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显得日益重要。当前,体育与金融的结合还在十分初级的阶段,创新金融支持手段显得刻不容缓。一方面,加快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步伐,通过PPP模式带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运营,通过P2P网贷来服务中小微或种子期的体育企业,另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开发体育金融产品,降低体育融资的门槛。

(4)体育的文化定位是其价值基础。西方体育“借助强大的政治经济杠杆向生产方式落后国家渗透,成为当代体育的主流”[12],美国NBA篮球文化风靡全球,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影响着接受地区人民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13],实际上也是西方国家在进行一种文化传播。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提质增效”、寻求突破点的背景下,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应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文化先行思路,实现从政府间体育交流的单一“平面”,到政府、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立体”格局。

3.2 制度层面,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体育的内生力和国际竞争力

3.2.1 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提升体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功能

“一带一路”国家人口众多,体育合作呈现多样化的产品服务需要,中国体育能否提供有效供给,取决于自身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面对巨大的消费需求,中国体育产业只有从供给端进行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于“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文化使者的作用。

在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重点是要补短板[14],可围绕产业规模、产业特色、产业布局、产业环境等方面做大做强,补好产业人才、赛事服务体系、商业模式、市场主体活力等产业发展基础性构件的“短板”,开发、完善“政府—市场”“供给—消费”和“国际—本土”间对接渠道。其次,做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完善产业体系。提升竞赛表演业、健身休闲业等行业的比重,支持体育用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体育+”,拓展体育新业态。最后,推进国际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第一,推动区域体育治理体系的变革,扩大中国体育的话语。第二,促进沿线各国体育在政策、人才上的互联互通,打造“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体育合作组织、体育论坛等合作平台。

3.2.2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活力

改革创新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综合来看,可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针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存在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的弊端现象,改革国家管控的方式,探索社会组织社会化的现实路径[15]。以造血为主、输血为辅,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性和自主性[16]。第二,推进职业体育改革。首先,要解决职业体育的定位方向与价值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发展职业联盟。其次,推进体育协会管办分离、探索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式。最后,从职业体育产业、职业体育联赛、职业俱乐部三个层面构建职业体育的运行机制。第三,实施足球、篮球改革。足、篮球改革是我国体育迈出管办分离、政企分离、官民分离的“试验田”。强化中国足(篮)球协会改革的主导地位,发挥职业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3.3 行动层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体育行动,拓展体育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

3.3.1 总体思路

秉持共建共享,互利共赢;重点突破,创新发展;政府引领,市场主导的合作原则,健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合作机制,着力推进一批体育互联互通合作项目,打造一批“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合作平台,通过顶层设计、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体育交流、产业合作。

3.3.2 合作重点

(1)开展体育互联互通合作。第一,体育政策沟通。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体育合作协议,发挥体育院校、体育智库的沟通优势。第二,体育赛事连通。积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体育赛事,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赛事打造成沿线体育交流合作的平台。第三,体育产业融通。支持体育产业跨境投资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合资合作,推进面向沿线国家运动训练基地建设,打造中国—东盟体育合作交流示范区,把广西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中心。

(2)开展体育人才培养培训合作。第一,实施“一带一路”体育留学计划。支持体育高等院校扩大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设立“一带一路”中国政府体育奖学金,为沿线各国培养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竞技人才。第二,实施“一带一路”体育合作办学计划。推动成立“一带一路”体育院校战略联盟,探索跨国人才培养新机制,加强在教育教学、竞技训练、学术交流、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合作。第三,实施“一带一路”体育师资培训计划。加强先进体育教育经验交流,推动沿线各国中小学校长交流访问、体育教师交流研修,提升区域体育教学质量。

3.3.3 共建路径

(1)完善领导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体育总局职能部门与商务部对外援助司、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中心的联络沟通,做好“一带一路”体育对外合作重大项目、重大机制等的设立、论证和实施监督工作。

(2)构建沿线国家政府间体育沟通与协调机制。通过高层互访为引领,建立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体育常态交流机制,以双边合作为着力点,选择沿线重要节点国家共同商讨、共同规划体育交流合作的方向与步骤。发挥沿边省份作为连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门户和纽带,利用地缘、人文优势,推进跨境体育发展,大力发展友好城市伙伴关系,完善与沿线主要支点城市间体育交流机制。

(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第一,打造“一带一路”体育赛事。赛事的内容和形式上应突出“一带一路”的宗旨和理念[17],可重点打造“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形成常态化,形成特色及品牌。第二,推进“跨境体育圈”建设。西南和西北省份连接东盟和中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成为跨境体育合作的重要门户,通过共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跨国体育圈”,为边境地区体育合作提供新的平台,拓展民间交流和经济交往的新途径。

4 结语

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18]。“一带一路”就承载着这一使命,它不是简单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战略,而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开创了大国崛起的新模式。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推动这一倡议由规划设计方案变为各方参与的合作行动。在国家大战略格局下,要跳出体育看体育,要从融入中国梦、“两个一百年”的角度看体育,中国体育应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向外拓展国家利益,发挥助力和借力“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推进“一带一路”体育行动是体育部门对国家战略的响应和对接,通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体育国际合作,推进人文交流、战略互信和经贸合作“三驾马车”的齐头并进,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的互联互通,是中国体育的历史担当。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一带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体育产业之篮球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