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检验: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2019-06-21郑程浩张连成孙立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参与者损耗葡萄糖

郑程浩 张连成 孙立冬

1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州350007)

2 天津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实验室(天津300381)

自我控制是实现个人成就、幸福安康的关键,自我控制的好坏也是运动员竞技表现是否稳定的核心。实验室中双任务范式(the two-task paradigm)证明了自我损耗现象的存在[1]。自我损耗(ego-depletion)指的是能量的消耗,人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必须消耗一定的资源来遏制其固有的冲动、习惯以及定势,且根据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the 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由于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实施自我控制会对随后的自控任务造成不利影响[2,3]。目前,自我控制资源究竟是什么虽无明确的答案,但葡萄糖可能是自我控制资源的本质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损耗系列研究的发展代表着运动心理学研究进程的不断完善,而且该过程涉及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药物依赖和冲动购买等各类社会问题。在自我损耗理论的探索过程中,葡萄糖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例如,葡萄糖改善自我损耗效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自我控制前与后血糖值的相关性研究[4,5]、补给葡萄糖(操纵血糖)对自我损耗影响的研究[6,7]以及葡萄糖溶液漱口对自我损耗影响的研究[8,9]。

葡萄糖影响自我损耗的观点最早由Gailliot 等[6]于2007 年提出,随后有大量研究证实并支持葡萄糖对自我控制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多方面争议的问题。Scholey等[10]发现参与者实施自我控制任务(key-pressing 任务)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Gailliot等[6]的研究发现,谈论同种族话题时,参与者(不需要自我控制,即非损耗组)血糖水平无变化,但是抑制种族偏见(需要自我控制,即损耗组)的参与者血糖降低;Pfundmair 等[11]的研究发现低血糖与决策任务表现不良有关。尽管有大量研究证实自我控制会导致参与者血糖下降,但是针对该观点仍有学者[12,13]提出质疑(例如,针对力量模型的质疑或重复实验无法得出血糖水平下降的结论等),这些质疑也是部分学者对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进行批判和抨击的立足点。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整合前人研究并严格控制实验程序,设计预实验探究自我控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倘若运动员实施自我控制后血糖下降,进而探讨葡萄糖补给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这样才具有力量模型的理论意义。

另外,葡萄糖补给可以减缓自我损耗效应,那么补给多少葡萄糖可以达到促进自我控制的效果?关于葡萄糖的补给量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通过对自我损耗研究的整合,发现具有代表性的葡萄糖使用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Hagger和Chatzisarantis[8]的研究发现,18 g/100 ml的葡萄糖溶液(100 ml)可以缓解自我损耗效应,即增加参与者Handgrip任务坚持时间、促进饮用更多“难喝但健康”的饮品以及缩短Stroop 任务的反应时。第二种,Gailliot 等[6]的研究中,完成损耗任务(任务一:注意控制任务)后,补给14盎司(414ml)约含有33 g(140大卡路里)葡萄糖的溶液,发现补给葡萄糖溶液的参与者比补给安赛蜜的参与者在Stroop 任务中错误数更少。第三种,郑智生[14]发现,提前15分钟补给25 g/100 ml的葡萄糖溶液(100 ml),可以降低Go刺激的反应时、减少Nogo 刺激的错误率(任务二:Go/Nogo 任务);Kelly 等[7]发现,参与者完成需要自我控制参与的损耗任务(Stroop 任务),随后补给260 ml(溶剂中添加10 ml 不含糖的柠檬调味剂)含有25 g 葡萄糖的溶液并休息15分钟,葡萄糖不能改善其反向眼跳任务(the antisaccade task,AST)的表现;Birnie 等[15]研究发现,230 ml 含有25 g 葡萄糖的溶液(溶剂中添加30 ml不含糖的橘子调味剂)可提供额外的“燃料”,即葡萄糖补给提高了持续注意任务的表现;第四种,Dickinson等[16]探究葡萄糖对基于贝叶斯的启发式决策的影响,发现补给12 盎司(350 ml)含有40 g 葡萄糖的溶液参与者,起初延长了决策反应时(1~32 trial),随后缩短了正确决策的反应时(32~39 trial),结果表明葡萄糖有助于个体做出慎重决策。张力为等[17]提出,最佳竞技表现的核心是良好的自我控制。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员身体认知能力(如持续注意能力)的保持是取得理想竞技成绩的关键,这需要自我控制的参与。既然葡萄糖可以缓解自我损耗效应,促进自我控制能力,那么补给多少糖量可以达到最佳效果需要深入研究。考虑到检验葡萄糖补给对自我损耗补偿作用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补给量的标准不统一,因此,本研究参考前人使用的葡萄糖补给量,将探讨葡萄糖不同补给量,即含有0 g、10 g、25 g 和40 g 葡萄糖溶液(100 ml)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期望为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补糖策略,以缓解自我损耗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本研究在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框架下进行,且针对部分学者对力量模型的质疑,同时也为正式实验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首先进行预实验。

1 预实验:自我控制对运动员血糖水平的影响

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探讨运动员自我控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损耗状态,包括损耗组和非损耗组;协变量为损耗任务前测的血糖值;因变量为损耗任务后测的血糖值。

1.2.2 实验参与者与地点

本实验选取某体育学院网球专业大学生运动员40人,全部为男性,年龄18.9 ± 1.1 岁,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损耗与非损耗组),每组20人。

实验地点:某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实验室,室温为25℃左右,15:30~16:00进行实验。实验要求:参与者实验前3 h 内禁食,近1周无熬夜状态,近24 h内有适量锻炼行为以保持精力充沛(为避免实验开始前的锻炼行为对实验造成干扰,实验前3 h 内参与者不能有剧烈锻炼行为)。体重不小于50 kg且无糖尿病以及糖代谢疾病,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右利手;测试屏幕正对参与者,统一注视屏幕夹角,其公式为∠A=(360/2π)×d/L,根据参与者身高调节眼睛与屏幕的距离(d为人眼与显示器的距离,L为目标刺激所呈现背景的长度),每次仅有1名研究者参与实验。

1.2.3 实验仪器与材料

(1)联想Y470 笔记本电脑,主要配置:Intel 酷睿i52410M 4CPU,主频率为2.3 GHz,2 GB内存,NVID⁃IAGeForceGT550M显卡,联想14寸液晶显示器,计算机屏幕分辨率1024×768,颜色为32 位真彩色,刷新频率60 Hz。(2)ACC 罗氏血糖仪(GA-3 型)。(3)米尺。(4)自我损耗的诱发材料借鉴张连成等[18]的Stroop 任务。采用E-prime 软件自编Stroop 程序。告知参与者需要对汉字的颜色和字义进行辨别,若颜色与字义一致,按“1”键,例如:绿颜色的“绿”字出现按“1”键;颜色与字义不一致按“2”键进行反应,例如:绿颜色的“蓝”字出现按“2”键。呈现刺激的屏幕背景为白色,刺激呈现为红、黄、蓝、绿4 个中文汉字,字体为黑体88 Pt 加粗。刺激呈现在屏幕中央,呈现时间为1500 ms,刺激之间的间隔随机500 ms~1000 ms,十字刺激呈现200 ms。正式实验共设置108 次反应,其中72 次为颜色与字义一致,36次不一致。损耗组完成色词一致与不一致2:1的Stroop任务,非损耗组进行的Stroop任务全部设置字词与颜色一致的刺激。所有刺激均随机(excel 随机序列编码)呈现,全部实验完成大约需要4 分钟。(5)《简式心境内省量表》(BMIS)。该量表为单维度量表,包含16 个条目,对这16 个条目在“完全没有”、“没有”、“有一点”、“完全如此”4 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当前心境的描述,分别记为1、2、3、4。其中条目3、4、7、8、9、10、12和15为反向计分。孙拥军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8,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19]。(6)《自我控制操控检查表》。该检查表包括两个题目:您认为完成整个任务的难度有多大?采用7点计分,1代表非常容易,7 代表非常困难;您认为按照刚才的要求完成任务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采用5点计分,1代表轻松,5代表非常努力。

1.2.4 实验程序

参与者填写实验知情同意书后,由主试介绍实验流程,实验前休息3分钟。

第一步:熟悉Stroop 任务程序1 分钟。第二步:测量血糖值基线(采指血、记录血糖仪读数后转换单位为mg/dl)。第三步:进行Stroop 任务。两组指导语均为:接下来您会看见一些汉字,当汉字的词义与颜色一致时按“1”键,不一致时按“2”键进行反应,按任意键开始实验。第四步:再次测量血糖值。第五步:填写《简式心境内省量表》和《自我控制操控检查表》。第六步:实验完成,向参与者解释实验意图。

1.3 实验结果

首先对损耗任务是否有效进行验证。以损耗状态为自变量,难度、努力程度和心境量表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剔除4个无效数据,最终纳入分析的数据为36个)。损耗组与非损耗组在难度得分上差异显著,F(1,34)=23.361,P<0.01,η2=0.401,损耗组参与者在损耗任务难度评价得分(3.2 ± 1.2分)上大于非损耗组参与者(1.6 ± 0.8分)。损耗组与非损耗组在努力程度得分上差异显著,F(1,34)=42.877,P<0.01,η2=0.6,损耗组参与者在损耗任务努力程度评价得分(3.1± 0.9分)上大于非损耗组参与者(1.3 ± 0.6分)。损耗组与非损耗组在心境得分上差异不显著,F(1,34)=0.026,P=0.872。因此,该损耗任务可有效诱发参与者损耗状态。

为检验自我控制对运动员血糖水平的影响,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以损耗状态为自变量,前测血糖值为协变量,Stroop 任务后的血糖值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ANCOVA)。首先进行协方差前提条件检验:通过绘制散点图发现,协变量与因变量具有线性相关趋势。另经统计分析发现,前测血糖值与后测血糖值交互作用不显著(P=0.195),即各实验处理组中依据协变量预测因变量的回归线斜率系数相等,亦即各条回归线相互平行,因此可继续进行协方差分析。不同损耗状态下的参与者前、后测的血糖值如表1。

表1 不同损耗状态下的参与者前、后测的血糖值(mg/dl)

控制前测血糖值后发现,损耗状态主效应显著,F(1,33)=8.176,P=0.007,η2=0.199。调整前测血糖之后发现,损耗组参与者的血糖值(90.6 mg/dl)明显低于非损耗组(96.4 mg/dl)。

1.4 讨论

有研究者提出自我损耗效应可能与脑中葡萄糖的供能有关[6]。本实验控制协变量后,发现损耗状态主效应显著,即实施自我控制后参与者血糖水平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自我控制导致运动员血糖水平下降,自我控制消耗了葡萄糖,实验结果恰恰验证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支持了葡萄糖是自我控制资源生理基础的观点。葡萄糖在血液和脑中存在一种平衡[20],参与者完成一项初始任务后血糖降低,可预测随后任务的不良表现。例如,高难度的考试导致个体血糖水平降低,为在测验中得高分而花费长时间进行自我控制会损耗更多的自我控制资源[21]。Baumeister 等[2]主张自我损耗效应不源于生理学或与生理学没有一点关系是不可能的。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在需要认知参与的复杂迷宫任务中,大鼠海马回的细胞外葡萄糖水平下降了31%,而在相对简单的迷宫任务中,老鼠的葡萄糖含量仅下降了11%,在迷宫任务之前,葡萄糖补给可以提高老鼠的任务表现[22]。这提示我们大脑某些部位的血糖水平会影响一些复杂的认知任务,补给葡萄糖可以促进自我控制任务的表现。从目前的实验证据来看,自我控制资源的损耗似乎与血糖值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该结论为葡萄糖补给以促进自我控制提供关键性的证据,并支持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关于葡萄糖补给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人们自然会关注如何补给的问题。那么,补充多少葡萄糖可以缓解自我损耗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2 正式实验: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2.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探讨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组间设计,自变量为葡萄糖补给量,包括0 g(对照组)、10 g、25 g和40 g四个水平。因变量为Visual-CCPT 任务虚报数、漏报数(个)和反应时(ms)。

2.2.2 实验参与者与实验地点

选择某体育学院68 名社会体育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运动员参与本实验。年龄19.0 ± 1.5岁。实验地点与要求:同预实验。

2.2.3 实验仪器与材料

(1)联想Y470 笔记本电脑,同预实验。(2)米尺。(3)电子秤,度量精确到0.1g。(4)量杯。(5)Visual-CCPT 任务。本实验根据Visual-CCPT 范式,采用Eprime 程序编制,共有9 个数字(0~9),目标刺激为白色,呈现刺激的屏幕背景为黑色。要求研究参与者用右利手食指按键盘的“1”键对屏幕中央所呈现的“7”后紧接着呈现的“3”进行反应。目标刺激呈现时间为150 ms,刺激间隔时间为800 ms,所有刺激伪随机排列。所有刺激字符为500 个,其中目标字符“7”和“3”各为150 个,分别占字符总数的30%,其余字符数各为25个。其中数字“7”后面紧接着出现数字“3”的数量为50个,计算机自动记录虚报数、漏报数及反应时[18]。(6)自我损耗的诱发材料借鉴郑程浩等[23]的Stroop任务,正式实验共设置216次反应,其中144次为颜色与字义一致,72次不一致,完成实验大约需要8分钟。

2.2.4 实验程序

参与者填写实验知情同意书后,由主试介绍实验流程,实验前休息3分钟。

第一步:随机将参与者分为4组,补给量分别为补给0 g、10 g、25 g和40 g。第二步:进行Stroop损耗任务。第三步:10 g组补给含有10 g葡萄糖的100 ml溶液,25 g 组补给含有25 g 葡萄糖的100 ml 溶液,40 g组补给含有40 g 葡萄糖的100 ml 溶液,0 g 组(对照组)补给100 ml 的水进行对照。第四步:休息8 分钟。第五步:进行Visual-CCPT 任务。第六步:向参与者表示谢意,完成实验并解释实验意图。

2.3 实验结果

为检验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以补给量作为自变量,Visual-CCPT 任务的虚报数、漏报数和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描述统计结果如表2。

多元检验结果发现,葡萄糖补给量主效应显著,P=0.001,η2=0.133。继续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葡萄糖补给量在虚报数上主效应显著,F(3,64)=10.221,P<0.001,η2=0.324;在漏报数上主效应不显著,F(3,64)=0.190,P=0.903;在反应时上主效应不显著,F(3,64)=1.212,P=0.313。事后检验发现,补给水组与补给10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302;与补给25 g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05;与补给40 g 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718。补给10 g 葡萄糖组与补给25 g 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不显著,P=0.647;与补给40 g 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11。补给25 g葡萄糖组与补给40 g 葡萄糖组在虚报数上差异显著,P<0.001,η2=0.023。

本实验通过探讨葡萄糖不同的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并增加补给水组为实验对照组。结果发现,补给10 g和25 g葡萄糖可以缓解参与者自我损耗的负面影响,而补给40 g 葡萄糖或补给水则不能缓解自我损耗效应。

表2 不同葡萄糖补给量下Visual-CCPT任务表现

2.4 讨论

个体为什么会成功抵制诱惑或是自控失败,这是自我控制研究中热议的主题。针对这一现象最具有影响的解释是:个体必须消耗一定量的能量源来抑制优势反应或者冲动[24]。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自我控制指的是状态自我控制,也就是说即便是特质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个体也会出现自我控制失败的现象。具体来说,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认知、行为或情绪依赖于同一种且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进行自我控制会暂时导致随后的自控能力下降。关于葡萄糖补给缓解自我损耗效应的研究,尽管补给溶液量不同,但绝大多数研究者采用25 g葡萄糖进行补给。主要根据实验程序需要以及普遍的葡萄糖代谢速率进行设计的,25 g 葡萄糖在8 分钟左右恰好可以代谢到脑[25]。本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资源的补充量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对于对照组(补水组),补给40 g 葡萄糖的参与者在Visual-CCPT 任务中表现较差,而补给10 g 和25 g 葡萄糖的参与者表现得更好,正如大部分学者[14,15]提到25 g左右的葡萄糖可以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目前的研究中鲜有学者采用10 g 葡萄糖的补给剂量,而本实验结果显示补给10 g 葡萄糖也能达到促进自我控制的效果,可能是10 g葡萄糖产生的能量恰好可以弥补本实验损耗任务消耗的自我控制资源。因此可以考虑根据运动员对于能量的偏好调配合适剂量的葡萄糖溶液,以缓解自我损耗现象。另外,有质疑者提到休息会使自我控制资源恢复,那么葡萄糖促进自我控制是由于葡萄糖供能还是休息导致必须要明确。实际上,休息因素在前人经典的研究中仍是一个未排除的额外变量。为排除休息对自我损耗的影响,王慧[26]发现葡萄糖能克服高自我损耗个体利他行为的减少,而给高自我损耗的个体摄入水或无摄入则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每组参与者均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该实验不仅验证了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不是由于暂时休息(恢复资源)导致的,同时还为葡萄糖促进自我控制提供证据。并且由于本实验也设置补水组为对照,发现摄入水对参与者后续任务无明显促进作用,进一步验证葡萄糖对提高自我控制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补给40 g 葡萄糖却无法促进运动员Visu⁃al-CCPT任务表现?根据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自我控制资源的储备不同于意志力(无限的),而是有限的。潘爱玲等[27]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资源总量恒定,并在某一时间内有限,个体在消耗自我控制资源后,会导致资源库中可提取的自我控制资源相应减少。补给10 g和25 g 葡萄糖均可以达到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效果,但是过量补给(40 g)不能缓解自我损耗效应,这可能违背了自我控制资源的有限和能量守恒原则,即与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不符。然而,Dickinson 等[16]的研究发现,补给40 g葡萄糖溶液的参与者,起初延长了决策反应时(1~32 trial),随后缩短了正确决策的反应时(32~39 trial),结果表明葡萄糖有助于个体做出慎重决策,即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其一,Dickinson 等[16]采用的是230 ml 含有40 g葡萄糖的溶液,而本研究采用的是100 ml含有40 g葡萄糖的溶液,浓度过高可能引起参与者不适,导致较高的渗透压影响任务表现[28]。其二,本研究表现任务采用Visual-CCPT任务属于短时间持续注意任务,不需要过量的葡萄糖进行供能;而时间跨度较长的决策任务相对于持续注意任务可能需要更多的葡萄糖弥补损耗的自我控制资源。因此,本实验结果支持自我控制资源储备量是有限的,补给10 g和25 g的葡萄糖可以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过量补给对于需要自我控制参与的持续注意任务则过犹不及。

3 综合分析与讨论

人类的大脑几乎只使用葡萄糖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15],由于储存量有限,所以依赖我们饮食中稳定的燃料供给。预实验发现个体实施自我控制导致血糖下降,那么通过摄入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以促进自我控制,这一过程已经揭示其对认知功能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对记忆和注意力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且保持相对平衡的,并不是补糖量越多缓解自我损耗的效果越好。尽管有学者认为自我控制资源和认知资源应该是两种独立的资源,但近期的研究却表明两种资源是相互影响的[29]。实际上关于“资源”这一概念至今仍然没有标准的定义,“资源”目前仅能当作一种隐喻。例如,将人类大脑比喻成可耗尽、可充电的“电池”,葡萄糖则是电池储备的电量,因此葡萄糖可视为“自我资源”的隐喻[30]。这种“电池”的储电量是有限的,补充葡萄糖可以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但过量补给却适得其反。近年来,在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的启发下,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开源”和“节流”的思维模式,即“提升资源储量”和“减缓或恢复自我控制资源”[31]。行为训练(身体锻炼、坚持训练等)、正念(冥想、呼吸训练等)、积极情绪诱导、休息、补给葡萄糖等,均属于减缓或恢复自我损耗的干预方法,但如何扩大自我控制资源的储备量仍需进一步研究。补给100 ml含有10 g 或25 g 葡萄糖的参与者相对于补给水或40 g 葡萄糖的参与者表现更好。当个体血糖水平较高或葡萄糖水平较为充足时,过量补给葡萄糖则无法改善任务表现[7],这也恰恰证实了力量模型的观点。

抑制主要来源于自我调节能力,就其本身而论,其依赖于自我认识,同样受到意志力的影响[32]。自我损耗也可理解为个体进行自我控制,进而导致意志力削弱的状态。有意识的抑制欲望是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特征,是文明社会所要求的,同样也是解决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裁判不公正判罚等现象的根本要求。由此可将人类进化的核心理解为自我控制能力的提升。抑制习惯行为不只是对抗个体原始的本能冲动,也是促进个体最佳的行为表现,自我调节和自我损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抑制行为。葡萄糖有利于减少个体在抑制行为时产生的资源损耗,且是自我控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把能量和意志力视为隐喻,这是合理的,自我控制过程与身体的实际能量转化有关[33],葡萄糖在此过程扮演重要角色(葡萄糖在血液中以血糖的形式存在,输送能量至脑和其他器官、肌肉等)。 基于力量模型的假设,骨骼肌在运动过程中会疲劳,是因为该过程消耗了可用的葡萄糖,而葡萄糖不足是肌肉疲劳和自我调节疲劳的主要原因;大脑同时也需要葡萄糖来执行各类认知功能等。本研究探讨自我控制是否会导致血糖下降,进而探究葡萄糖补给量对运动员自我损耗的影响,两个实验佐证并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本研究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由于实验条件有限,预实验使用家用血糖仪(罗氏血糖仪)采血,精度不如YSI2700 葡萄糖/乳酸分析仪[34]。第二,本研究探讨了葡萄糖补给量的问题,以认知任务(Visual-CCPT任务)为表现任务,以期促进运动员自我控制。但表现任务涉及的领域仍不全面,例如认知功能还包括许多子功能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此,未来研究需将认知功能下各个子功能一并考虑。第三,本研究的参与者均为体育学院的体育生,其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与国家队运动员存在差距,未来应该对国家队运动员进行研究。第四,前人研究和本研究未探明葡萄糖补给量与自控能力之间的数量关系,未来研究需考虑补给葡萄糖与自控能力之间的剂量效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设计合理的补给策略,以提升裁判、运动员和学生等(经常进行自我控制的群体)的自我控制能力。

4 结论

自我控制导致运动员血糖下降,补给10 g和25 g葡萄糖均可提升运动员自我控制能力,过量补给则不能缓解自我损耗效应,这提示自我控制资源的储备不是无限且保持相对平衡的,佐证并支持了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

猜你喜欢

参与者损耗葡萄糖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碘酸钾催化电解葡萄糖制氢过程研究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多工况下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分析
RP-HPLC法测定诺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含量
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糖尿病患者能吃氨基葡萄糖吗
定制私家影院系统中的传输损耗(上)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