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的超声内镜及病理表达特点

2019-06-21谭诗云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危险度危组危险性

宋 凡, 谭诗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北 武汉 43006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其来源于消化系统内的Cajal间质细胞,60%~70%发生于胃部[1]。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多发生于胃肌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位于胃黏膜下层,胃近端好发。它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消化道间叶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点[2]。目前认为GISTs均有潜在恶性,应该进行侵袭危险性的分级。按照FLECTHER等[3]在2002年提出的标准,综合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两方面因素将GISTs的侵袭危险性分为极低度(very low risk,VLR)、低度(low risk,LR)、中度(intermediate risk,IR)和高度(high risk,HR)4个等级。GSTs的诊断需通过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CT等辅助检查,确诊则需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EUS可清晰地将消化道管壁分成5层结构,并且可以精确测量GSTs的大小,结合其图像特点可以帮助判断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对于确定GSTs手术方式及GSTs后期监测有较高的准确率[4]。但目前关于GSTs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临床资料及EUS结果评估肿瘤侵袭危险度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237例GSTs的EUS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以后临床工作中术前通过EUS判断GSTs的侵袭危险性及后期监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37例胃部占位患者术前经EUS检查且术后病理确诊为GSTs(本文所收集资料均经患者同意)(见图1)。男107例,女130例,男女比例为1.0∶1.2,平均年龄60岁(21~81岁)。肿瘤原发部位胃底135例,胃体69例,胃窦16例,贲门17例。

图1 GSTs病理诊断:间质瘤以梭形细胞为主呈编织状分布(HE 100×)Fig 1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GSTs: Woven distribution of mesenchymal tumors dominated by spindle cells (HE 100×)

1.2 研究方法本文收集病例的纳入标准为:(1)原发GSTs,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2)均接受手术完整切除原发病灶;(3)术前行EUS检查;(4)术前未行放化疗治疗。排除标准为:(1)复发、转移GSTs;(2)围手术期死亡;(3)有严重脏器损伤;(4)孕期、哺乳期。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将其分为极低危组、低危组、中危组以及高危组,回顾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组间临床资料及EUS图像特征,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EUS图像特征分析包括:肿瘤发病部位、起源层次、有无溃疡、有无出血、有无钙化、有无囊性变、边界是否清楚、回声强度和回声均匀性。因Flecther分级评估已包含肿瘤直径大小,故本研究未将肿瘤直径做特别分析。病理资料:核分裂象、危险度评估、DOG1、CD117、CD34、SMA、DES、S-100和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以上资料均由2名有丰富经验的主任医师盲法分析并取得一致意见(未告知其分组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资料及EUS图像特点采用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值多元Logistics回归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检测237例GSTs患者中,DOG-1、CD117、CD34、SMA、DES、S-100、Ki-67(>5%)阳性率分别为96.6%(229/237)、95.8%(227/237)、94.9%(225/237)、20.3%(48/237)、8.9%(21/237)、2.1%(5/237)、96.2%(228/237)。DOG-1、CD34共同阳性率93.2%(221/237);CD117、CD34共同阳性率92.4%(219/237)。CD34在CD117表达阳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48%(219/227),而CD34在DOG-1阳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6.51%(221/229),两者相互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G-1、CD117、CD34、SMA、DES、S-100等免疫组化指标在GSTs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的原发部位等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见表1)。DOG-1与S-100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侵袭危险度无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患者核分裂象有显著相关(P<0.05)。而CD34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核分裂象及侵袭危险度均显著相关(P<0.05)。

2.2 Ki-67的表达与GSTs危险度的相关性237例GSTs患者中,Ki-67增殖指数阴性、<5%、5%~10%和≥10%的例数分别为9、183、24、21例。Ki-67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核分裂象及危险度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1),但Ki-67的增殖指数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核分裂象及危险度显著相关(P<0.05,见表2)。

表1 DOG-1、CD117、CD34、SMA、DES、S-100、Ki-67在GSTs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Tab 1 The relationship of expressions of DOG-1, CD117, CD34, SMA, DES, S-100, Ki-67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in GSTs

表2 Ki-67的表达与GSTs危险度的相关性Tab 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Ki-67 and GSTs risk

2.3 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的EUS图像特点比较本研究中极低危组128例(54.01%),低危组61例(25.74%),中危组27例(11.39%),高危组21例(8.86%);GSTs平均直径3.93 cm,形状绝大多数规则,最常起源于胃固有肌层(182/237),病灶多表现回声均匀(199/237)、边界清楚(223/237),有一部分有溃疡(31/237)、出血(27/237)、钙化(40/237)以及囊性变(66/237)。按照危险度分级来分析EUS图像特点,发现GSTs的危险度与EUS下所见的表面肿瘤大小、溃疡、出血、内部回声不均匀、钙化及囊性变等现象有相关性(P<0.05,见表3、图2)。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以肿瘤大小、有无溃疡、有无出血、内部回声均匀性、有无钙化及有无囊性变为自变量显示,肿瘤大小、出血及囊性变的发生是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与有无溃疡(P=0.993)、内部回声均匀性(P=0.292)、钙化(P=0.643)无相关性。

表3 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的临床资料及EUS图像特点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and EUS images of different invasion risk GSTs

注:A:胃底处大小约0.9 cm×1.0 cm低回声病灶,起源黏膜下层,诊断为极低危GSTs;B:胃窦小弯侧大小约2.0 cm×2.0 cm低回声病灶,起源于固有肌层,诊断为低危GSTs;C:胃体处大小约3.6 cm×5.5 cm低回声病灶,起源固有肌层,诊断为中危GSTs;D:胃底大小约10 cm×9.0 cm低回声病灶,起源固有肌层,诊断为高危GSTs。

图2 不同侵袭危险度GSTs在EUS下表现
Fig 2 GSTs with different invasion risk levels performed under EUS

3 讨论

GSTs多以中年人好发,本研究中位年龄为59岁,与文献报道一致[5]。GISTs的生物学行为可以从良性至恶性变化。CD117和DOG-1在免疫组化染色中通常阳性表达,对证实诊断非常有用。85%~90%的GSTs含有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约95% GSTs内DOG-1、CD117表现为阳性,临床病理诊断中已将DOG-1及CD117作为诊断GISTs的标准[6-7]。此外,在GISTs中,免疫组化检测CD34阳性率为95%,SMA阳性检测率为20%,Desmin阳性率为8%,S-100阳性率为2%,这对GST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8-9]。CD34蛋白是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特殊性抗原,在原始造血干细胞、内皮细胞、肌纤维母细胞与GISTs内均有阳性表达。SMA是肌源性指标,表现在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内,这种肿瘤细胞的形状常常是梭形,表现为束状,含有丰富的细胞浆,在组织结构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丝。S-100蛋白是神经源性标记,是一类能够溶解的酸性蛋白,神经鞘膜瘤强阳性表达。本研究显示,DOG-1、CD117及CD34在GSTs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95.8%、94.9%,虽然CD34阳性表达率略低于前两者,但其在GSTs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D34也是诊断GSTs的可靠指标,而SMA、DES、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8.9%、2.1%,可见DOG-1、CD117和CD34在GSTs组织中阳性表达较高,SMA、DES和S-100这些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标志物在GSTs中呈低表达。艾力·赛丁等[9]研究70例GSTs患者的病理切片特征表明,CD117、CD34、SMA、S-100等免疫组化指标对GST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结合SMA、Desmin、S-100等标志物与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神经鞘膜瘤进行鉴别[10]。

本研究大部分患者属极低和低度危险,中、高危相对较少。本研究发现,CD117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核分裂象及侵袭危险度无显著相关,因此,CD117不能作为评价GSTs的危险度指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1]。DOG-1与S-100阳性表达率与患者侵袭危险度无相关性,但与患者核分裂象显著相关。姚军等[12]认为,GSTs中DOG-1表达情况与细胞核异形性及Fletcher危险程度分级有关,而国外学者也指出,DOG-1在GISTs中的表达与不同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与危险度也无相关[13]。本研究与相关文献报道不一致,可能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明确关系。而本文发现CD34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核分裂象及侵袭危险度显著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评价GSTs的危险度。

近年来关于Ki-67用于评估判断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研究增多[14-15],Ki-67是一类体现细胞分裂与增殖活力的标志物,由于它能够在G1晚期、S、G2与M阶段得到标记,但在最初阶段细胞不会被标记,当前Ki-67被普遍运用在临床上,主要是判断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预后远期效果[16]。本研究结果提示,Ki-67可以作为评价GSTs危险度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评估GSTs的恶性潜能及肿瘤的进展有一定意义。Ki-67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部位、侵袭危险度及核分裂象无相关性。

EUS在评估胃黏膜下肿瘤起重要作用,因其可以清晰显示病变来源于胃壁的哪层结构、部位及病变的大小、形状、边缘和回声等情况,已成为鉴别黏膜下肿瘤的首选方法。在EUS下GSTs多起源于胃壁固有肌层,肿瘤多呈低回声,肿瘤较大时内部回声不均匀,可有点片状高回声、不规则无回声区或囊状无回声区及边界不规则等改变。目前针对EUS于GSTs术前良恶性评估的相关文献较多,如SHAH等[17]报道了肿瘤大小、不规则腔外边界、局部侵犯及内部回声不均匀是预测GSTs恶性潜能的重要指标。国内彭春艳等[18]研究及程卫杰等[19]研究均表明,EUS对GSTs侵袭危险性判断有重要价值,侵袭危险性越高,钙化、囊变、表面溃疡发生概率越大。本研究发现,GSTs侵袭危险性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溃疡、出血、回声均匀性及钙化、囊性变的现象有关,此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一致。此外,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除肿瘤大小外,出血的发生及囊性变的现象也是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结果与国内卢光荣等[20]发现的溃疡发生是唯一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分级的独立因素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数偏少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对病例选择存在偏倚,对此需选择外院病例或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证实;受医师操作水平、图像相关特征(如回声强度、回声均匀与否)无具体量化值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检查结果存在经验性、主观性,但本研究由2名经验丰富医师阅片,可减少误差。

总之,GSTs的准确诊断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免疫组化检测使GSTs鉴别于其他间质肿瘤。目前认为CD117、DOG-1是诊断GSTs的敏感性指标,而CD34的高阳性表达率可作为GSTs诊断的另一敏感指标。尽管SMA、DES、S-100等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DOG-1及CD117表达阴性的可疑病例中最终诊断可以在检测SMA、DES或S-100等免疫组化指标表达的基础上成立。同时免疫组化检测的Ki-67蛋白可以作为评价GSTs危险度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能与GSTs的恶性潜能有关。另一方面,EUS对术前GSTs侵袭危险性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回声、钙化、囊变、表面溃疡、出血等EUS特征对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诊断鉴别有重要作用。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在EUS图像的表现有所差异,除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外,出血及囊性变的发生同样是预测GSTs侵袭危险性的重要标志,这将有助于内镜医师在术前综合判断GSTs侵袭危险性,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进一步参考。

猜你喜欢

危险度危组危险性
不同危险度分级胃肠道间质瘤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危险性感
危险性感
一起汽车火灾调查与油品泄漏危险性分析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船舶碰撞危险度模型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基于模糊理论的船舶复合碰撞危险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