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的效果观察

2019-06-20邓慧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劳宫涌泉穴双侧

邓慧明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州 510095)

缺血性中风即临床上所指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尤其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升高,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3]。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中风后患者常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偏瘫侧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导致患者运动受阻,甚至发生永久性的关节挛缩[4~5]。因此,中风后上肢乏力是一直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临床针对中风后遗症多采用康复治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6~7]。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8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 16例;年龄 52~75岁,平均年龄(58.4±6.2)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17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58.9±6.4)岁;合并疾病:高血压病18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满足中医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诊断标准,症状表现为倦怠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软、口唇紫暗、脉沉弦细、头痛且痛处不移;西医临床经CT或MRI影像诊断确诊;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处于6个月内恢复期或6个月以上后遗症期;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其它原因引起的上肢乏力;正在接受其它治疗,有可能影响本研究观察指标;合并严重脏器疾病。

1.3 治疗方法 在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及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疗法,包括肢体的摆放、肢体发热伸展与牵拉、关节活动度训练、上肢运动训练、肘部运动训练等,1次/d。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桂枝、桃仁、红花、宫丁香、山奈各60 g打粉调匀,蜂蜜调糊,敷贴于患者双侧涌泉穴、劳宫穴。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两组患者肌张力,该量表共分为0、Ⅰ、Ⅰ+、Ⅱ、Ⅲ、Ⅳ6 个等级,分别记 0、1、2、3、4、5 分,主要用于评估患者肱二头肌的痉挛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被动阻力越大,患者上肢肌张力越高。(2)采用简化Fugl-Meyer(FAM)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该量表由10个项目构成,共包括33个小项,每个小项0~2分,总分6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好。(3)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估两组患者综合功能,该量表由18个项目组成,其中6个项目与上肢运动有关,每项1~6分,总分36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上肢综合运动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MAS、FAM及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FAM及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AM及F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MA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MAS评分比较(分,)

FCA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MAS治疗前 治疗后FAM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3.04±0.353.06±0.33 tP 0.266 0.792 0.89±0.14 1.39±0.12 17.363 0.001 14.58±4.53 14.62±4.56 0.040 0.972 28.63±6.78 23.72±6.54 3.337 0.003 14.28±2.36 14.27±2.34 0.019 0.981 26.42±3.54 22.51±2.47 5.800 0.004

3 讨论

中风后上肢乏力是由于患者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引起的运动障碍,患者可伴有腱反射亢进,α运动神经元兴奋,同时γ运动神经元敏感性也增加,导致患者出现痉挛[8~9]。痉挛会引起患者上肢疼痛,并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中风后上肢乏力治疗主要以运动为主,其中Bobath技术可通过对患者肢体的牵拉、按摩、活动等作用,抑制肌群的痉挛。

中医认为,中风上肢乏力发病原因为内伤积损,情志不遂、劳动休息失调而导致的脏器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治疗应温经通络、活血化瘀[10~12]。我院自制贴敷药方中,桂枝可温经通络;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宫丁香、山奈可暖肾、止痛。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在第2、3掌骨之间,是养气血的大补穴,可使气血顺畅;涌泉穴在第2、3脚趾缝和足跟连线靠近脚趾端的部位,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可促进气血通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MAS、FAM及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FAM及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AM及F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肌张力,并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有助于经络打通,气血通畅,减少痉挛及肌张力反射,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恢复。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双侧涌泉穴、劳宫穴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恢复期上肢乏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肌张力,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综合功能,为我院中风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经验。但本研究由于病例数及研究时间的限制,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劳宫涌泉穴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劳宫穴的妙用
掌中珍宝
——劳宫穴
常按涌泉穴等于补肾
蒜末敷脚心去虚火
人人手上都有一个“解压阀”
劳宫穴断心火
治病毒性感冒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