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9-06-20肖泽兵孙秀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5期
关键词:胰岛胰岛素血糖

肖泽兵 孙秀丽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濮阳 457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是指女性妊娠后首次出现糖代谢功能紊乱。受到妊娠年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GDM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现已成为诱发高危妊娠的重要因素[1]。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是临床治疗GDM的常用药物,可有效保持患者血糖水平平稳,但有部分GDM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若增大胰岛素用量又极易引发低血糖等并发症[2]。因此选择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GDM患者十分必要。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GDM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8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G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9.07±4.15)岁;孕次 0~4次,平均(2.09±0.35)次;产次0~3 次,平均(1.71±0.31)次;孕周 24~33 周,平均(28.75±2.27)周;初产妇27例,经产妇21例。研究组年龄 20~36 岁,平均(28.89±4.22)岁;孕次 0~4次,平均(2.15±0.31)次;产次 0~4次,平均(1.75±0.36)次;孕周 22~34 周,平均(28.67±2.39)周;初产妇26例,经产妇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临床资料完整;符合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制定的G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5.1 mmol/L,服糖75 g后1 h血糖≥10.0 mmol/L,服糖75 g后2 h血糖≥8.5 mmol/L,满足任意一项即可确诊;入组前未接受过降糖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者。

1.3 排除标准 妊娠前糖尿病者;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其他类型内分泌疾病者;严重感染者;恶性肿瘤者;精神障碍者;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运动指导,对照组接受腹部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40106)治疗,0.15 U/kg,1 次 /d;研究组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国药准字J20171052)治疗,地特胰岛素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二甲双胍初始剂量为0.5 g/次,2次/d,餐中服用,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用量,最大剂量不可超过2.5 g/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6周。

1.5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血糖控制指标水平;根据治疗前后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 素 分 泌 指 数 (HOMA-β),HOMA-IR=FPG(mmol/L)×FINS (mIU/L)/22.5,HOMA-β=20 ×FINS(mIU/L)/[FPG(mmol/L)-3.5],评估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和Excel表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P 9.03±1.56 9.11±1.39 0.265 0.791 6.71±1.36 5.09±1.22 6.143 0.000 14.93±1.79 15.12±1.65 0.541 0.590 7.59±1.93 6.38±1.86 3.128 0.002 9.47±1.27 9.53±1.15 0.243 0.809 6.21±1.03 5.43±1.10 3.586 0.001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剖宫产、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 n 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48 48 tP 3.61±0.75 3.70±0.68 0.616 0.539 1.86±0.35 1.27±0.29 8.993 0.000 31.49±2.45 31.61±2.57 0.234 0.815 54.35±5.27 64.19±5.63 8.840 0.000

3 讨论

虽然临床对GDM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乏有关。胡可佳等[3]的研究结果显示GDM患者脂联素、内脂素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女性,且GDM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较高。现代医学研究显示GDM不仅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还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大大提高,从而威胁孕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对GDM孕产妇和胎儿均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仅接受地特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后研究组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而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降低G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这与李京娜等[4~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地特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其有效弥补了常规胰岛素的不足,每日皮下注射1次即可,效果持续时间长达24 h,使用较为方便,且降糖作用较为稳定,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6]。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其可通过恢复胰岛素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加快肝外组织对葡糖糖的代谢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7]。地特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均可用于GDM的临床治疗,但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两种药物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不仅能降低GDM血糖水平,还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综上所述,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GDM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胰岛胰岛素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