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6-20刘孟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研究组情绪

刘孟花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神经衰弱是一种心理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其本质是一种功能性的紊乱,主要是由患者的大脑兴奋和抑制兴奋的抵制功能失调造成的[1]。患者临床表现为不能合理控制自身的兴奋和冷静,有时会出现焦虑、恐慌等状况,加重大脑的负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2]。本研究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02—2017-02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收到的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6-02—2017-02收治的128例确诊神经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1例,女57例,年龄19~68(35.8±4.9)岁,HAMD评分12.2~17.8分,平均15.4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20~68岁,平均35.9岁,HAMD评分12.5~17.8分,平均15.5分。研究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19~67岁,平均35.1岁,HAMD评分12.2~17.4分,平均15.2分。2组患者年龄、性别、HAMD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放松心态,注意休息,并严格按照医嘱规律用药。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首先保证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才能积极配合治疗[3]。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渠道,通过护理人员良好的、阳光的心态及亲和态度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解决紧张、恐惧的心理问题,取得其信任。让患者形成心理上的依靠,给予关爱和同情,消除寂寞感和孤独感,帮助其树立对正常生活的向往。(2)疏导患者情绪。神经衰弱患者的情绪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改变,可以说非常敏感[4]。这需要护理人员尝试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时刻掌握其情绪波动。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实时的心理状态,利用科学有效的护理知识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合理利用一些活动消除其紧张情绪,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安排一些对大脑负担小、竞争因素少的活动,如广场舞、散步、植树养花等,让患者的大脑得到放松,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3)尽量回避患者角色。神经衰弱患,在思维方式上易走极端,会过分关注自己的饮食作息情况,并与自己的疾病相联系[5]。一旦不适,就会认为病情加重或胡乱揣摩病情,出现厌食、失眠等精神症状,进而造成恐慌,形成恶性循环。作为护理人员要尽量淡化患者的患病事实,对身体出现的不适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引导患者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式,尽量回避患者神经方面疾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重饮食科学搭配,加上适度的运动,保证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6-8]。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并做到张弛有度,休息与劳动相结合。让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建立战胜病魔的决心。让患者坚信疾病是一定能治愈的,并不会有遗留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根据病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参加文体活动,让患者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对患者重拾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患者一起参加文体活动,也可对护患关系的建立和改善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这些活动和交流,充实患者的生活,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虑程度,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患者情绪的调整有很大帮助。(4)实施教育疏导干预。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一般采取单独和集体两种形式[9]。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教育,通过教育让患者和家属能正确认识疾病实质和一些防病知识,使患者的思维更趋向理性,增加疗效,尽早恢复健康。(5)营造良好环境。神经衰弱患者康复需要良好的环境。由于患者长时间在室内,首先要保证声音环境,不能有喧哗、吵闹情况;其次是空气环境的要求,室内不能吸烟,在保证温度的情况下要定时通风,保证空气质量,对神经衰弱患者也十分重要[10]。(6)注意饮食。合理科学的搭配患者的饮食,口味适中,荤素搭配,尤其不能食用刺激性或难以咀嚼的食物。但可以适当增加甜食有助于舒缓患者的情绪,提高睡眠质量[11]。饮食上也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以便于增强抗病决心,提高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抑郁状态评分,采用5级别评分法,以HAMD总分表示抑郁状态[12]。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患者数×100%。HAMD评分和护理满意率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统计。

2 结果

2.12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由表1可见,研究组护理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由表2可见,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神经衰弱多发于30~50岁,以长期从事脑力劳动人员居多。发病患者表现为情绪出现波动的幅度较大,抗外界干扰能力弱,好生气,易怒,病情周期较长,多次出现反复,多则几年甚至终生。临床表现有无精力、动作迟缓、记忆力减退,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没有激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13-20],甚至眼神呆滞,身体功能减退。此时,需进行心理干预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神经衰弱患者多无实质性身体疾病,与社会环境、心理压力、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有较大关联。神经衰弱的实质是一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病变[21-30]。现代社会人们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角色,随着压力的增大和角色的不断变化,长期处于心烦意乱、睡眠环境不好、休息时间不足的状态,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医护工作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14-16,31-34]。一旦心理上出现上述症状,在接受疏导和干预等治疗时,又会对医护人员产生过分依赖,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要让患者明白心理问题是首要因素,需要自己能够将心理的焦虑、恐慌讲述出来,让平时积累的压力和焦虑得到释放,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疏导和干预方案[35-38]。治疗过程中还需关注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一般采取调整膳食结构、保证睡眠时间等手段,从而保证患者康复阶段具有良好的身体基础[17-23,39-46]。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改善抑郁的效果明显。综合手段进行疏导和干预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患者的情绪在可控范围内,加强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意愿,对患者早日康复、走向正常学习及生活有较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研究组情绪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