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净化联合常规疗法救治儿童重型毒蛇咬伤的疗效

2019-06-19黄小泰

广西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蛇咬伤蛇毒毒蛇

黄 琦 黄小泰

(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钦州市 535099,电子邮箱:123517397@qq.com)

毒蛇咬伤属于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中并不少见。毒蛇咬伤的病情进展较快,进入体内的毒素会迅速对人体各脏器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儿童被毒蛇咬伤后,自救和处理能力以及对疾病的耐受程度有别于成人,只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本文观察在常规毒蛇救治方法的基础上,使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儿童毒蛇咬伤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4~11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PICU共收治10例重型毒蛇咬伤患儿,年龄2~10岁,男女各5例,其中被银环蛇咬伤4例,竹叶青蛇咬伤4例,眼镜蛇咬伤2例,均未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所有患儿均依据Downey分级标准判定为危重型[1]。毒蛇咬伤部位分布在四肢,以手掌、小腿、足掌多见;伤口处可见成对的毒牙痕,有渗血;咬伤后患肢明显肿胀,表面皮温高,皮下可见瘀斑,疼痛明显。10例患儿均于咬伤后6~24 h内到我院救治。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1)入院后常规对术口进行清创处理,口服季德胜蛇药片(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048,0.4 g/片),首剂20片,以后每隔6 h服用10片,并将季德胜蛇药片研磨呈粉末后混合水外擦,直到中毒症状消失。(2)肌注破伤风。(3)按照咬伤毒蛇类型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4)给予抗感染、抗过敏、抗休克、补液、镇痛、止血、保护脏器功能等对症支持治疗。

1.2.2 血液净化治疗: 应用金宝生产的PrismaFlex床旁血液净化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给予持续(24~72 h)血液透析。(1)血浆置换:使用TPE1000血浆分离器,血浆用量为30~50 mL/kg,治疗时间2~3 h/次,血流速度3~5 mL/min,置换液速度200~300 mL/h。对年龄小、体重低的患儿在治疗前给予红细胞悬液预充体外循环回路。治疗过程中未给予抗凝剂。(2)持续血液透析:使用HF60滤器及管路配套,选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模式,血流速度4 mL/min,置换液速45 mL/(kg·h),透析液速15 mL/(kg·m2),枸橼酸钠液速6 mL/(kg·h);脱水速度视患儿病情具体设定,约2~5 mL/(kg·h)。治疗过程中给予枸橼酸钠抗凝,并于体外持续补充10%葡萄糖酸钙预防低钙血症,速度0.6 mL/(kg·h)。其中2例患儿感染严重,在完成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后,还隔日进行1次血浆置换治疗直到病情稳定。 治疗期间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1.3 监测指标 治疗前以及治疗后72 h,监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ALT、尿素氮、肌酐、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ine kinase isoenzyme-MB,CK-M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指标,观察治疗后患儿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有1例患儿因伤口较深,感染面积较大,后期需外科清创处理,随访时伤口恢复情况好;其余9例患儿患肢肿胀、疼痛、渗液等均明显减轻;10例患儿均未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治疗后,患儿的感染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等指标均较前降低(均P<0.05),其中CRP、降钙素原、APTT及PT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见表1。

表1 10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x±s)

3 讨 论

在我国,目前已知的毒蛇至少有100多种,常见的毒蛇主要有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竹叶青蛇等,均为致死率较高的毒蛇。蛇毒的主要成分为大分子蛋白质(酶占蛋白质的50%)、小分子肽类和非酶类物质,是由许多结构相似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活性蛋白,以及氨基酸、核苷酸、游离脂质、碳水化合物、生物碱、可结合蛋白的金属元素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2]。

蛇咬伤的救治原则是阻断蛇毒继续吸收,促进蛇毒排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止并发症,尽可能减轻局部损伤的综合治疗[3]。 蛇咬伤后提倡早期集束化治疗,在确诊蛇咬伤后应迅速实施有效治疗措施,其中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4]。局部治疗主要是绷扎患肢、适当制动,以延迟蛇毒扩散;同时,对伤口进行清创消毒,并及时使用抗蛇毒血清。切忌因清创而延迟应用抗蛇毒血清,如果出现抗蛇毒血清皮试阳性,可考虑脱敏疗法[5]。蓝海等[6]研究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被毒蛇咬伤后,蛇毒在3~5 min即可进入人体血液循环,30 min左右在血中即可达到最高浓度。另有研究表明,早期毒蛇咬伤抢救的黄金时间分割点为2 h,尽可能在2 h内完成毒蛇咬伤的救治工作[7]。被蛇咬伤后,如不能确切排除毒蛇咬伤,应按毒蛇咬伤观察和处理,并注意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和局部伤口等情况。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是较常用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中毒早期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以及血浆置换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刘皖娟等[8]发现,早期及时应用血液净化技术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不但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对蛇咬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也能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毒性反应,降低发生多器官衰竭的风险。姚国明等[9]采用血液净化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指标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对于毒蛇咬伤患儿,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清除毒物所致机体产生的炎症介质,治疗中毒造成的肝肾功能不全。本组10例患儿,在常规毒蛇咬伤治疗后,均及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后患儿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感染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肝功能、心肌酶、肾功能等指标均较前降低(均P<0.05),提示联合血液净化是治疗毒蛇咬伤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对缩短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血液净化治疗包含了血浆置换和连续性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可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血液病、肿瘤、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和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10]。急性中毒事件常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除常规治疗外,对于与大分子蛋白紧密结合的毒物,通过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的方法很难清除,此时需要行血浆置换清除毒物。血浆置换清除效果取决于被清除毒物的特性,如果该物质的脂溶性大和(或)血管外分布容积大,则清除效果差。毒物的蛋白结合率高,并且代谢缓慢是血浆置换的适应证。临床研究表明,血浆置换可用于蛇毒中毒患者的救治,能迅速清除体内各种毒素,且应用时间越早疗效越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11-12]。在疾病的早期,可连续行2~3次血浆置换治疗。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疗法联合常规救治疗法是治疗毒蛇咬伤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清除体内毒素和促进疾病恢复有较好效果。但本研究属于单中心、非对照、小样本研究,所得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以证实,对该类患儿的临床救治方法,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猜你喜欢

蛇咬伤蛇毒毒蛇
毒蛇自毙的启示
蛇毒组学与抗毒素组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抗蛇毒血清效价评估中的应用
蛇血蛇胆蛇毒引病来
注射蛇毒却不死的人
蛇咬伤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的体会
会奏乐的毒蛇——响尾蛇
浙江省台州地区蛇咬伤患者与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相关性研究
毒蛇自毙的启示
一朝被蛇咬
毒蛇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