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查森与阿尔贝反常规叙事理论对比分析

2019-06-18畅雷雷陈文铁

文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查森阿尔贝叙事学

畅雷雷 陈文铁

内容摘要:作为叙事学研究的新流派,反常规叙事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或因国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或因西方反常规叙事学者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作为该领域两大领军人物,布莱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和扬·阿尔贝(Jan Alber)的理论观点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两人分别以“反摹仿”和“不可能”为核心提出了不同的定义,又以此为根据划分了不同的文类范畴,继而提出了不同的解读策略。本文从反常规叙事的概念、文类范围、阐释策略三个基本方面梳理二人的观点,比较其异同,从而提出笔者的观点,为将来反常规叙事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反常规叙事 反摹仿 理查森 阿尔贝

  一.引言

当文学史跨入后现代时期,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奇异、怪诞、超越现实范畴的反常规元素,读者在面对此类违背认知的元素时,或将其忽视,或将其理解为作者创作时无心出现的失误。以自然摹仿为基础的传统叙事理论无法解读此类现象,也无力阐释反常规叙事的相关概念,因此便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弥补空隙,丰富和补充原有的叙事理论,反常规叙事孕育而生。近年来,反常规叙事已成为叙事学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国外发展得如火如荼,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其中以布莱恩·理查森和扬·阿尔贝的成就最为突出。

布莱恩·理查森是反常规叙事的领军者。2006年,理查森在《反常规声音—现当代小说的极端化叙述》中首次使用“反常规(unnatural)”一词(Richardson,2006),并于2010年与其他学者联名发表《反常规叙事、反常规叙事学:超越摹仿模式》,被视为构建反常规叙事学的宣言,之后理查森又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和著作。他的研究扩展并启发了现有的叙事理论,使学术界开始关注以往被忽略、被边缘化的反摹仿叙事技巧,推动了反常规叙事学的诞生和发展。

扬·阿尔贝是继理查森之后的另一位重要学者,为反常规叙事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阿尔贝于2009年首次提出从“不可能的故事世界(Impossible Storyworld)”研究反常规(Alber, 2009:79),并与其他学者共同编著相关的合集和文章。2016年初,阿尔贝出版《反常规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系统论述了他的反常规观点,此书也是目前该领域最新的专著。

虽然理查森和阿尔贝都主张研究文本中的反常规现象,但二者的观点却存在较大差异。

相比国外反常规叙事研究的欣欣向荣,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或因反常规叙事学刚刚兴起,国内学者对其关注不足;或因反常规叙事学内部仍存在诸多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反常规叙事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细致梳理理查森和阿尔贝观点的基础上,从反常规叙事的定义(什么是反常规叙事)、文类范围(反常规叙事包括哪些文学作品)及阐释策略(如何解读反常规叙事)三方面对比分析两人的观点,比较其异同。

  二.“反常规叙事”的定义

反常规叙事与自然叙事相对,自然叙事又称摹仿叙事,一般“以对真实话语情景的摹仿为基础”(Richardson,2006:4)。摹仿说作为西方最早的文艺理论,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于古希腊时期形成(王一川,2009:7)。在批评理论史上,摹仿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Richardson,2002:58)。美国语言学家威廉·拉波夫认为自然叙事是自发的或自然发生的口头叙事。受拉波夫的影响,美国叙事学者莫妮卡·弗鲁德尼克将“自然叙事”定义为“自然的口头故事讲述”(Fludernik,1996:13)。理查森认为,很多关于叙事的定义都带有明显的摹仿偏见。事实上,叙事充满了反常规元素,甚至违背、嘲弄传统叙事的核心假设。理查森和阿尔贝都主张正视文本中的反常规元素,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

在区分摹仿(mimetic)、非摹仿(non-mimetic)和反摹仿(anti-mimetic)的基础上,理查森指出反常规叙事是以明显不可能的事件违背摹仿规约的叙事(Richardson,2012:96)。摹仿指现实的非虚构作品,描绘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体验;非摹仿即非现实,仍遵循现实世界的规约,只是添加了超自然的元素;反摹仿与摹仿相悖,文中多出现陌生化的场景和事件、不可能的时空现象、以及反常规化的叙述行为,如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在理查森这里,反常规基本等同于反摹仿。

与理查森不同,阿尔贝认为反常规叙事指“在物质世界、逻辑上、人力范围内不可能存在或发生的场景和事件”(Alber,2016:25)。具体来说,物质世界的不可能指违背现实世界的自然法则,如麦克尤恩的新作《坚果壳》以胎儿视角讲述了一个类似《哈姆莱特》的谋杀故事;逻辑的不可能指违背现实世界的逻辑规则,比如马丁·艾米斯《时间之箭》中倒退发展的故事时间,违背了现实世界时间向前的逻辑;人力范围的不可能指超越了人类正常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如拉什迪《午夜之子》中萨里姆的读心术。

虽然理查森和阿尔贝的定义不同,但二者都强调反常规叙事来源于现实世界的范畴,同时强调故事的不可能性,不真實性以及虚构性(Alber,2013:102)。笔者更认同理查森的观点。反摹仿与摹仿(现实世界)相对,违反了摹仿规约,文本便是反常规。阿尔贝的定义以“不可能”为基础,但某些现在不可能的事件可能只是因为人类现阶段的科技水平低或认知范围小,未来完全有可能发生。因此,笔者认为理查森的定义更严谨,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反常规叙事。

  三.“反常规叙事”的文类范围

纵观当前的反常规叙事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后现代主义叙事作品,因为其中“充满了与支配物质世界或被接受的逻辑规则相冲突的因素”(Alber,2011a:55),但反常规叙事并不仅限于后现代文本。

(一)从历时角度看,理查森认为反常规叙事自古有之,甚至可追溯到西方文学史的发端。古希腊喜剧、梅尼普讽刺体、十八世纪物叙事小说、浪漫主义的大部分作品、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小说、元小说、反传统小说、大多数“新小说”、布莱希特史诗戏剧、元戏剧、荒诞剧、先锋派、魔幻现实主义、科幻小说及超小说中都包含反常规叙事(Richardson,2015:9)。

猜你喜欢

理查森阿尔贝叙事学
比公主终与父亲团聚
布莱恩·理查森叙事理论研究综论
加缪《来客》中自我与他者的人道主义和解及其局限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局内人·局外人·反抗者
叙事学与文体学双重视域下的小说“三要素”教学模式重构
帕梅拉还是莎梅拉
外宣翻译研究——基于修辞叙事理论视角下的构想
奥巴马没上台先折大将
女球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