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9-06-18沈薇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格列汀糖化

沈薇

(上海市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070)

随着社会的发展,糖尿病(DM)的发病率越来越高,DM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DM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1]。根据研究显示,全球大概有2.85亿的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数字将达到4.38 亿[2]。2型糖尿病大约占糖尿病发病率的百分之九十五。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胰岛素的用量增加,到了后期,单独的使用胰岛素已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且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50例。单独用药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62.1±3.7)岁;联合用药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61.9±2.3)岁。所有患者都符合WHO所规定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2)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3)服用具有影响血糖效果的药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方法 单独用药组仅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60 U/d;联合用药组采用胰岛素(>60 U/d)联合西格列汀(100 mg/d)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质量,用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和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西格列汀片(捷诺维)购自:默沙东公司,规格:100 mg,国药准字号:H20090834。所有患者均不使用调血脂药物。在治疗期间着重关注患者血糖情况,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如果患者血糖低于3.9 mmol/L则认为患者出现低血糖事件,具体临床表现为:出汗、心悸、无力手抖饥饿感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2 h血糖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有所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2 h血糖对比

2.2 两组治疗前、后BMI值、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MI值、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单独用药组的BMI值与治疗前比上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109,P<0.05);联合用药组的BMI值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差异(t=1.322,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BMI值下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t单=2.173,t联=3.001,P<0.05),联合用药组下降更为明显(P=0.00);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318,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BMI值、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脂水平无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单独用药组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甘油三酯水平与单独用药组相比下降的更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2.4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单独用药组低血糖发生7例(14%),而联合用药组低血糖发生2例(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2.5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变化 通过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而单独用药组明显上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够降低胰岛素的使用量。

表4 治疗前后胰岛素变化(n=50)

3 讨 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出现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来治疗,而到了疾病发展的后期,降糖药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胰岛素治疗成为必要之选,胰岛素能够直接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而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增加胰岛素。临床上也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来达到长期、有效的降血糖方式来治疗2型糖尿病[3]。西格列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通过口服用药可改善血糖[4]。有研究表明,西格列汀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具有很好的耐受性[5-7]。西格列汀可抑制糖尿病患者β细胞的凋亡,同时促进β细胞的新生,能够通过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数量,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西格列汀是DPP-4抑制剂的一种,DPP-4抑制剂能够保护基质细胞的降解,同时抑制内皮祖细胞的降解,达到保护血管的作用,而内皮紊乱又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西格列汀能够降低血脂,因此使用西格列汀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心脑血管,降低血糖,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P<0.01)。联合用药组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含量与单独用药组相比均有所下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用胰岛素组有7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的现象,而在联合用药组中仅有2例,两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60 U/d)联合西格列汀(100 mg/d)的治疗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有利于患者血糖与BMI值的控制,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同时可以减少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能够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西格列汀糖化
漫长的旅途
西格绍尔名枪汇
混血“帮派”西格绍尔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160例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