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皮质类固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氟米龙眼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2019-06-18罗永旗王力李怡浩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类固醇结膜炎皮质

罗永旗 王力 李怡浩

(渭南市潼关县人民医院眼科,陕西 渭南 714399)

过敏性结膜炎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AC)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发病率高达15%~20%[1]。药物治疗是治疗SAC主要的方式[2]。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与非皮质类固醇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在治疗SAC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长时间使用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出现较多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也较为慎重[3]。本方案采用非皮质类固醇眼药联合小剂量、短疗程的氟米龙眼液对SAC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21眼,女17例32眼,平均年龄(41.35±7.37)岁;病程(2.24±0.35) d。观察组男15例27眼,女15例28眼,平均年龄(41.27±7.32)岁;病程(2.19±0.32) d。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无多种药物过敏,对本方案所用药物不过敏者;(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眼科其它疾病者;(2)入组前3d内使用其它眼药治疗者;(3)妊娠期、哺乳期或备孕期妇女;(5)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者;(6)无法自行遵医用药者;(7)正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用眼卫生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遵医用药,药物不良反表现及观察方法、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等。两组患者均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迪菲)滴眼液[S.A.Alcon Couvreur N.V.(比利时)生产,H20140975,规格:5 mL:2.5 mg/支]治疗,1滴/次,2次/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予以低浓度氟米龙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62,规格:5 mL:0.1 mg)治疗,1滴/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率,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SAC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判断标准参照《过敏性结膜炎的特点》[4]测评。临床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90%;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20~89%;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19%甚至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临床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体征积分比较

注: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30例53眼)完成治疗后显效21例(39.62%),有效23例(43.40%),无效8例(15.09%),总有效率84.91%;观察组(30例55眼)完成治疗后显效27例(49.09%),有效28例(50.91%),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30例53眼)用药过程中发生眼刺激感1例(3.33%),头痛1例(3.33%),视物模糊1例(3.33%),乏力0例,怪味1例(3.33%),药物不良反应率13.33%;观察组(30例55眼)用药过程中发生眼刺激感1例(3.33%),头痛0例,视物模糊1例(3.33%),乏力1例(3.33%),怪味1例(3.33%),药物不良反应率13.33%。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普通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SAC春季夏季为主要的发病季节。SAC发病机制复杂,以IgE所介导的超敏反应为主。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SAC的药物以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双效作用药物、非皮质类固醇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为主[5-6]。其中抗组胺类药物临床使用最为广泛,其通过与拮抗结膜和眼睑效应细胞上组胺受体竞争性结合而降低组胺水平。

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迪菲)对通过结合组胺而发挥对H1受体的拮抗性,而对其他变态反应的受体影响较小。临床众多数据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迪菲)滴眼液对于SAC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耐受性,且安全性高[7]。本方案以其作为治疗SAC的常规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作为强效抗炎剂,其同时还发挥免疫抑制和抗增殖的作用。其在炎症发生过程中,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合成,从而降低炎症介质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的合成,达到控制炎症的作用[8]。其同时还可抑制巨噬细胞功能、控制淋巴细胞因子Th2细胞源性转录和活化过程,降低其变态反应过程。0.1%氟米龙滴眼液为临床广泛应用的眼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而氟米龙临床应用中较常出现眼压增高的问题,但低浓度的氟米龙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其临床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同类型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9]。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皮质类固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氟米龙眼液治疗方案较之于单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迪菲)滴眼液治疗方案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更具优势,临床总有效率也明显提高,且未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

综上所述,小剂量、短疗程非皮质类固醇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酚酸钠(迪菲)滴眼液联合皮质类固醇眼药氟米龙眼液可有效改善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短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类固醇结膜炎皮质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超声引导腕管注射类固醇治疗腕管综合征及其对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人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与表达的实验研究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春季过敏性结膜炎的防治战略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混合制剂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止痛疗效
蒙医治疗结膜炎症临床研究进展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