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肌综合康复治疗对盆底神经肌电生理及盆底肌功能康复分析

2019-06-18李军莉张亚红孙欣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肌电盆底肌力

李军莉 张亚红 孙欣

(陕西省兴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 兴平 713100)

分娩、妊娠可明显该变女性盆底部肌肉的生理解剖学,通常于产后6~8周内,盆底可恢复正常,但在如高龄、多产、分娩损伤及产式等因素干扰下,盆底肌肉未能修复,故而引起盆底功能障碍[1]。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压力性尿失禁属常见性并发症,严重干扰患者生活[2]。目前,临床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为外科手术与保守疗法,由于手术创伤大,以保守治疗的产妇居多,包括药物、盆底肌锻炼、膀胱训练、肌电刺激等[3]。本文主要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的盆底神经肌电生理及盆底肌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阴道分娩的80例产妇,按盆底肌治疗方法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22~31岁,平均年龄(28.14±2.41)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1±1.52)周,体质量66~76 kg,平均(71.35±5.48) kg;对照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7.80±1.07)岁,孕周37~41周,平均(38.51±1.52)周,体质量63~75 kg,平均(69.85±6.31) kg。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单胎、足月产,产后经检查存在盆底肌功能失调症状,盆底肌无法保持位置正常,排便时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不能控制,肛管松弛且无法活动自如等;产妇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盆腔术史、生殖泌尿疾病等排除。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产后行一般康复指导:多嘱产妇食用动物蛋白、果蔬,禁油腻、煎炸饮食;腹部予以专业收缩腹带;嘱产妇多休息,指导其睡前意识性主动收放练习盆底肌,肛门、会阴、尿道自动缩送练习2次/d,5~10 s/次收缩,时隔3~5 s,反复练习5 min,练习8~10周。观察组产后24 h行综合盆底肌训练:(1)盆底肌肉锻炼:指导产妇意识性主动收缩肛提肌肌肉群,收缩集中精力,深且缓呼吸,吸气后缩肛门,再缩尿道,以产生上提盆底肌感觉,收缩持续3~5 s,再呼气放松,15~20 min/次。(2)骨盆康复运动:产妇平卧,伸直两腿,两手放松侧房身体两旁,吸气收下腹、会阴、肌肉,屏气5 s;呼气放松下腹,20个动作/次。平卧,合并、屈曲两膝,两膝左右反复摆动大小腿5次,再伸直两腿,右手握右膝并弯曲至胸部,左手握右脚踝,慢松右手压力,轻摇右膝,同方法两腿交替练习,各5下,2~3次/d,直至产后3个月。(3)生物反馈-电刺激:生物反馈仪选PHENIX USB4型号,嘱产妇排空,半卧,生物反馈仪电极插入阴道,依个体情况治疗,Ⅰ类、Ⅱ类肌纤维,频率设8~33 Hz,320~740 μs脉宽,行生物反馈、电刺激,缓慢增加电流强度至产妇自感不适为止,电激20 min/次,2次/周,持续2个月;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 评价标准[4-5]参照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评定盆底肌力,共6级,0级:无法持续收缩;2级:持续1s收缩;3级:重复2次且持续收缩2 s;4级:重复3次且持续收缩3 s;5级:重复4次且持续收缩4 s;6级:持续收缩≥5 s;≥3级为肌力正常。按盆底肌功能障碍(PFDI-20)及盆底肌功能影响(PFIQ-7)评分评定盆底肌功能,均总分300分,分数均与盆底肌功能呈反比。

2 结 果

2.1 两组盆底肌力及肌电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肌力比对照组高,盆底肌各肌电值均高过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盆底肌力及肌电情况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盆底肌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FDI-20评分、PFIQ-7评分分别为(5.07±1.43)分、(13.32±5.14)分,优于对照组的(9.15±4.02)分、(19.26±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垂落1例(2.50%),阴道壁膨胀1例(2.50%),尿失禁1例(2.50%),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7.50%,对照组子宫垂落3例(7.50%),阴道壁膨胀3例(7.50%),尿失禁4例(10.0%),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25.00%。观察组低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产妇产后盆底肌发生功能障碍,是因妊娠时挤压盆底肌、损伤盆底神经致盆底肌受损降低肌张力所引起,进而产后出现尿失禁等系列症状。在盆底支撑结构中,肛提肌最为重要,阴道分娩可伤及盆底肌肉,引起神经源性、肌源性的损伤。肌源性损伤多为肛提肌受到极大剪切力或牵拉,其中耻骨、尾骨损伤最典型,从而下移盆腔器官[6]。以阴部神经传导阻滞为典型的神经源性损伤,可下降肛提肌的收缩性,缩减收缩时间,从而减小肌张力,致盆底组织呈松弛状态。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平均肌力比对照组高,总肌电值、Ⅰ类及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过对照组;这与孙智晶等的[7]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盆底肌力,增加盆底肌电值,促进盆底肌功能改善[8]。生物反馈仪探头置入产妇阴道内,可测量盆底肌的电信号变化,从而将视觉信号模拟出反馈于产妇,有助于产妇可规律性收缩盆底肌肉,利用场景不同模块练习Ⅰ类、Ⅱ类肌纤维收缩,提高协调性;同时还可借助测压测定直肠、阴道及尿道肌电反馈信号,选择恰当的频率、能量行生物反馈练习,唤醒受损盆底的神经肌肉,提高其弹性、强度,恢复盆底肌正常功能[9]。另外,电刺激利用电极于阴道内发出强度各异的电流以刺激盆底部肌肉,可增强其神经兴奋,激活因压迫致功能停止的部分神经细胞,有利于神经轴突加快再生速度,修复神经细胞功能,缩减神经支配肌肉的时间,加快恢复神经传导,提高其兴奋性,增生肌纤维的代偿能力,增加终末单位运动。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比对照组优,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7.50%比对照组25.00%低,进一步说明综合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效果显著,可减少盆底肌功能发生障碍[10]。受条件制约,关于综合康复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治疗可恢复产后盆底肌的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其障碍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电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