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现状分析及教学对策初探

2019-06-17彭绿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思路共情大学语文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大学语文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体系,应用型地方性高校由于自身发展定位等原因更是将大学语文课时一再缩减,这些学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令人担忧,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中大学语文课程出现的问题,从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共情、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视角进行知识串联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的初步探索,以期应用型地方性高校能够逐渐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推动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学语文 共情 教学思路 教学模式

大学语文教学历经百年,1904年,清政府癸卯学制规定国文科为高等学堂必修科;民国政府教育部也将国文作为大学必修科目;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国内高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程从此消失, 1978年,国内部分高校才恢复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自此大学语文成为普通高等学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课。在建国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学语文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在大学语文重新开设的今天,这门课程仍然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它既不像思想政治课有着政策的强制规定,也不像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有着全国的统一考试并成为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应用型高校强调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实习实验实训条件,有些高校顾此失彼,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人文教育,理科生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大學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种种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现状

部分地方高校追求课程设置充分对接就业市场,对大学语文这类不能为学生就业提供直接帮助的课程能删则删,将其从基础课改为选修课甚至是公共选修课,不断压缩课时和学分。很多地方性高校甚至没有大学语文教研室,对大学语文教师的培养也不充分。

课时的不足造成课本内容无法完整表达,例如,要将中国文学史的各时期优秀作品都展示,仅仅三十几个课时完全不够,更遑论展开充分的教学互动,探索新的课堂形式。另外对教师培养的不足通常使教师不能充分领会大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意义,易使大学语文沦落为“高四”语文,部分教师仍然用与高中语文相同的方式教授。

课时的不足与非必修的课程性质,导致学生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认为混到学分即可,认为大学语文很容易,只要吃高中的老本就能蒙混过关。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单一枯燥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在课后不做扩展阅读,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令人担忧,那么是不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就真不需要大学语文了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提升学生母语水平

在网络新词泛滥的当下,大学生需要一门课程告诉他们母语应该是怎样的,应该怎么标准地运用语言,怎么清晰地表情达意,怎么使语言富有美感。

(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既包含知识视野又包含文化品位还关乎胸怀境界、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生命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人格的重要组成方面。大学的教育既是技能的培养过程也是人格的养成过程,大学语文通过对文学经典文本的鉴赏告诉学生什么是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他们习得审美的能力,通过对古今文本的串联与联想使学生思接千载仰止先贤精神启迪当代智慧,让他们认识到发生在遥远的时间与空间内的那些经典文本与他们有着鲜活的血肉与情感联系。通过中外同时代,同类型文本比较,让他们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体悟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生命意义。

因此,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需要大学语文。

三.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课程设置

高校应给予大学语文课正常的课时,作为同大学英语和计算机一样的公共课基础课开设。应该组织专门的大学语文教研组或教研室,聘用专业教师,进行集体培训,集体备课。

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不能延续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死板地按照字词串讲、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步骤解剖文本。“文学是人学”要让学生在文本的解读中感受到文本所呈现的生命灵性,文学的重要功能是照进当下,要让文本成为照进现实的一条通道,而不是将知识点填鸭给学生。

(二)开拓教学思路

大学语文教学宜抛开高中语文教学的套路和窠臼。大学语文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注重文本与学生的共情,也就是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将古人之情感、文本之情感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联系到学生自己身上。明代传奇《牡丹亭》中《游园》一出被很多大学语文课本选入,但是只看《游园》本身,很难体会这一折戏在整部戏剧中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从头至尾梳理《牡丹亭》的故事情节,只有这样才能读懂《游园惊梦》,而只有看懂这一折戏才能真正明白《牡丹亭》有别于传统才子佳人戏的重要意义,才能明白在明代那个封建枷锁特别坚固的年代,汤翁借戏剧表达人正当欲望的觉醒,呼唤人之真情觉醒的珍贵之处。主人公杜丽娘青春欲望的觉醒以及对人生命运的勇敢抗争并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说教传达的,而应通过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欣赏戏剧才能真正获得。牡丹亭选段虽文辞典雅,但是对于非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况且整本《牡丹亭》体量较大,学生如果没有兴趣很难读下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昆曲的讲解与演唱,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传统戏曲,提升学习兴趣,通过选段教唱,现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戏剧之美,从而主动阅读,主动欣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的反馈作业中,一些艺术系学生甚至将戏剧元素很好的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是需要学以致用。

学屈原作品,学生普遍兴趣不高,一是年代久远,由于年龄的局限,人生阅历匮乏,学生很难体会屈原作品蕴含的人生与家国情感;二是文字繁难,用现代语音读来诘屈聱牙。笔者联系屈原本人的人生经历,将其作品分散入其人生阶段中讲解,说明当时时代背景,尤其是屈原所属的楚国与中原大部分国家的不同,楚人的筚路蓝缕开辟家园的艰辛,与中原文化的联系与分野,充分模拟情境,使学生仿佛至身于战国时代的楚国,让他们进行角色扮演,制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情境模拟结合朗诵、歌咏,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文本中主人公建立起情感的联系与在遥远时间和空间中的作家、诗人沟通情感与心灵。

二是注意文本之间的历史联系与继承关系。譬如教师说到楚辞是浪漫主义诗歌的肇始,就应例举出后世浪漫主义诗歌的诗人与代表。讲庄子就应指出他的风格对李白诗歌的影响。讲曹氏父子的诗就要讲到魏晋南北朝这一中国文学自觉的时代,就要结合当时的文学思潮来鉴赏,就要讲建安文学,讲魏晋风流,不仅要讲诗歌还要涉及文学批评,甚至涉及到当时的社会风俗,这样才能构建出遥远时代的轮廓让学生徜徉其中。讲鲍照、谢朓必联系到他们对唐诗的影响,对李白的影响,才能让学生看到中国的诗歌在唐代走上顶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产物,李白诗的登峰造极是构筑在前代诗人积累的基础上,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甚至可以联系现代文学中新月诗派作家闻一多,他研究庄子和唐诗,也提出对现代诗歌格律的要求,两者之间也必然有着某些联系,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联系进行进一步探索,激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构建整体的文学史观,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从而真正使他们认识到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血脉联系。

三是注意中外文学的比较,比如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与西方诗歌的叙事传统的比较,中国先民的《诗经》与西方先民的荷马史诗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其差异与原因,鼓励他们课外阅读《伊利亚特》、《奥德赛》,体会中西方文化源头的不同。说到中国戏剧大师汤显祖,可以与西方同时代的戏剧巨匠莎士比亚比较,引导学生扩展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从中西方戏剧传统的差异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等。

(三)探索基于网络及多媒体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可以为课堂提供多种可能,可以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帮助教师和学生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课前布置问题,由学生课后借助网络查找资料。课堂上教师就学生了解的信息启发大家进行讨论。针对课堂上无法仔细展开的作家作品或文学理论教师可制作慕课视频,供学生下载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件、视频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君子不器”,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而不是培养只有一技之能的工具。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在先贤的血液中汲取营养与力量,才能塑造健全之人格,才能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更大的潜能。

“大学语文”是通过“文学”的熏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能力。地方性高校在建设应用型高校的同时应当重视大学语文教育,重视大学语文以文化人的作用,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让大学语文发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步高.大学语文[M].上海: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245-246.

[2]周金声.张祥平.大学语文的本质追求與改革途径[J].教育评论,2014(7):102-104.

[3]刘传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5):3-7.

(作者介绍:彭绿原,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教学思路共情大学语文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