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方言文化衰退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2019-06-17王梦茹胡明锦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

王梦茹 胡明锦

内容摘要:方言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苏北方言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差距,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受经济全球化、普通话推广和缺乏方言文化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苏北方言文化日渐式微。为此,我们从国家语言政策、现代科学技术、学校教育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来扩大方言文化的传承空间。

关键词:苏北五市 方言文化 式微原因 解决对策

一.苏北方言文化概况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主要以平原为主,辖江临海,扼淮控湖,这也就使得苏北文化受海洋与农业文化的双重影响,更具开放性与多样性。曹志耘教授指出:“方言文化是指用特殊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1]苏北五市方言文化丰富鲜明,极具特色,这些民俗文化现象集中反映了苏北人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苏北方言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如“膝盖”:盐城人说腿节弯子;宿迁人说骼拜子;徐州人说胳了拜子;连云港人说磕腿拜;淮安人说磕几头子。还有“灶神”“走运”“去世”等词语,在不同的地级市有不同的说法,这生动鲜明地反映了苏北地区方言文化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地方歌谣能展现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特色,苏北地区有许多这样的歌谣。如“花鼓花鼓,打锣敲鼓。女顶彩球,男跨花鼓。蹦蹦跳跳,有文有武。”,这是徐州地区农民在务农闲暇之余创作的“段子书”。打花鼓展现出徐州人民的生活、劳作、情调,是一种精神化的宣泄方式。连云港因濒临黄海,所以方言民俗中有反映连云港海边人民生活的歌谣。如“大海螺,小海螺,一跑跑到大盐坨……煮螃蟹,剥虾婆,就是不煮大海螺。大海螺里住着我,煮了海螺疼死我。”

谚语和歇后语能反映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验,苏北五市有许多这样的民俗文化。如:当家要俭,做事要勤;身教重于言教,乱教不如不教;麻子不多,点子不少;从小不成人,到大驴驹货;天黄有雨,人黄有痞(病);该热不热,五谷不结。歇后语如:盐城人嫁女儿——摸黑进门;瞎子吃螃蟹——只只好;满脸冰糖渣子——甜不烁的;拾麦打烧饼——尽是利;大年五更死驴——不好还说好。

苏北地区还有许多戏曲,淮剧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苏北方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剧语言是以建湖方言为基调,兼顾淮安、盐阜等地的方言,进而戏曲化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反映了苏北人民的朴实淳厚,勤劳勇敢。例如淮剧《买油条》:全家数我起得早,家务由我一人包。客堂间勤打扫,天井内我把花浇,后门口我把痰盂子倒,厨房内把热水烧,煤炉子煽得火直冒,我再淘米下锅把粥熬,萝卜干子切切好,抽空档上街排队买油条。老太婆还在睡懒觉,家务事都由我把心来操。

二.苏北方言文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副会长戴庆厦在采访中曾经提到,一个物种的消失,只让我们失去一种动人的风景;一种语言的消失,却让我们永久失去一种美丽的文化。苏北方言文化以其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众多文史学者的追捧,但是其传承发展却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性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北五市方言文化的发展现况,以及人们对方言文化保护及传承的看法和态度,笔者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来对此进行分析。从结果来看:就青少年而言,相比于现下时兴的各色各样的网络快餐文化,人们对于诸如谚语、歌谣、民间传说、戏曲等方言文化知之甚少。就父辈而言,大部分的长辈不支持孩子学习民间艺术,只有少部分的人支持孩子学习民间艺术。由此可以看出,方言文化还没有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苏北五市的方言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与其相关的方言文化也正面临逐步消亡的危险,戏曲等民间艺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苏北方言文化式微的现状,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冲击着苏北地区的方言文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客观上造成了方言文化逐漸流失,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现如今,除了当地土生土长的老年人,越来越少有人使用当地方言,“无方言”群体逐渐流行开来,“乡音”成了一种奢侈的声音。其次,普通话的推广也对方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普通话的推广开始,到2010年的初步普及,普通话逐渐取代方言成为最为主要的交际工具,方言文化也由此被人们渐渐丢弃。再次,地方政府部门对方言文化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鲜有相应的方言文化保护政策和专门的保护机构。作为我国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言文化可以说是呈现地方文化、民俗、风俗的一种活化石,是展现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呈现地方文化的一种“软实力”。然而从事这方面保护和研究的人员较少,队伍建设较为薄弱。

三.苏北方言文化振兴的对策

方言文化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基因,反映着当地人的生活、工作、情感的需要,是一个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然而如今方言消失的速度正在加剧,越来越少的人使用方言,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文化也面临着逐渐消亡的趋势。因此,我们更应该行动起来,去抢救那即将消失的方言文化。所以,我们从国家语言政策、现代科学技术、学校教育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首先,适当调整国家语言政策,给方言一定的地位。《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7号协议》第23条第3项规定:“必须尽可能去采取适当的措施去保存母语或是方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由此可见,保护公民的语言权都是我国应该承担的一项义务。方言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法律上得到一定的保证,便更容易得到制度上的保护。国家可以适当调整现行的语言政策,比如提倡双语或多语生活方式,使得方言不至于处于消亡的趋势。政府还可以采取其它有效措施来保护方言文化。比如加大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力度,培养方言文化继承人;建立方言文化博物馆和方言文化数据库;设立方言文化推广周等。在宽松的语言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方言文化的保护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
担和平崛起大国形象,建和平稳定中日关系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输电线路运行事故及其解决对策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