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颈定眩汤联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0例

2019-06-15朱恪材

中医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颈性椎动脉颈椎

朱恪材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及颈项软组织劳损引起的眩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电脑、手机的普及,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伴之而来的颈性眩晕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目前,颈性眩晕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等,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2016年2月—2018年2月,笔者采用疏颈定眩汤联合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开封市中医院康复颈肩腰腿痛科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1~59岁;病程10 d~3年。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33~58岁;病程7 d~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拟订。①眩晕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部活动受限,椎旁可触及压痛阳性点,触及偏歪棘突;④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体及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寰齿间隙欠对称;⑤ 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⑥CT及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硬膜囊受压。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瘀阻阳亢型。①主症: 眩晕,头目刺痛或胀痛,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者突然扑到。②次症: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耳鸣,或面唇紫暗。③舌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等。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接受随访,依从性好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②合并头颈部肿瘤、结核者;③合并严重出血性疾病者;④合并严重心、肺、脑、血管疾病和肝、肾器质性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以及精神病患者;⑥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⑦合并梅尼埃病、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征者;⑧有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其他疾病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颈椎牵引和推拿治疗,操作方法:①颈椎牵引:采用坐位颌枕头套牵引,牵引质量为5~10 kg,每次15~20 min。②推拿治疗:嘱患者坐位,医者在颈枕及肩部肌肉行推揉滚按手法,待颈枕部和肩部肌肉放松后行颈部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法。复位操作方法:医者立于患者身后,用拇指触诊偏歪棘突,如棘突右偏,以左手拇指顶按右偏的棘突,其余4指支撑于颈肩部,右上肢屈肘,环抱患者下颚部,使患者头颈保持前倾并向健侧稍偏,拔伸牵引颈部,并斜向右上方发力旋转,此时多感到指下关节移动,并可闻及“咔咔”的响声,每次治疗约15~20 min。1 d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服疏颈定眩汤,药物组成:天麻10~15 g,钩藤(后下)30 g,白芍30 g,川芎15~30 g,紫丹参15~30 g,葛根30~60 g,茯苓30 g,炙甘草10 g。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人参;阴虚者,加熟地黄、黄精、沙参;血虚者,加当归、桑葚;痰湿中阻者,加姜半夏、陈皮、苍术;湿热者,加黄连、黄芩、龙胆草;痰热甚者,加贝母、黄芩、瓜蒌;肝阳上亢甚者,加石决明、生铁落;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头部疼痛者,加羌活、白芷,蔓荆子。1 d 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 mL,分2次于晨起、睡前各服1次,14 d为1个疗程。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眩晕改善情况

眩晕程度按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4]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评分。5分为无症状;4 分为轻度眩晕,可忍受,能够正常行走;3 分为中度眩晕,较难受,尚可行走;2 分为重度眩晕,极其难受,在扶助下行走几步即出现头晕,必须坐下;1分 为剧烈眩晕,无法忍受,必须卧床。

5.2 TCD观察

观察TCD报告中治疗前后LVA、RVA、BA的变化。

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订标准。治愈:眩晕及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等伴随症状消失,TCD复查结果正常。显效:眩晕及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能够自己行走,复查TCD结果基本正常。有效:

眩晕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但不能独立行走。无效:眩晕及伴随症状轻微减轻或者无变化。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
眩晕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TCD参数对比

见表3。

表3两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TCD 参数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LVARVABA治疗组60治疗前41.58±3.9540.18±4.2742.84±3.86治疗后47.59±4.09∗∗##45.78±3.49∗∗##47.12±3.75对照组60治疗前41.94±3.6840.74±3.5442.95±4.09治疗后44.33±3.59∗∗42.93±3.56∗∗45.60±3.95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认为颈椎的创伤、退变、炎症、机械性因素的改变,可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这些原因可以造成颈椎的失稳,对颈部的软组织,骨关节,椎动脉、交感神经等造成刺激和压迫,进而引起椎动脉的扭曲,最终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而发病[5]。临床治疗多以牵引推拿治疗为多见,颈椎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颈椎和颈椎关节、韧带及肌肉达到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粘连;增宽椎间隙,扩大椎管容量;调整椎动脉和椎动脉孔的解剖位置关系,使扭曲或受压的椎动脉伸展、通畅,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液循环。推拿和整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组织的炎性粘连,整复手法可以有效纠正椎间关节的错位,解除肌肉痉挛以恢复脊柱内外平衡。共同作用可以从外部解除或改善椎动脉的压迫或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学将颈性眩晕归为“眩晕”范畴,其发病实因本虚标实。虚者,精髓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两虚,正气不足为病之本,风、寒、痰、湿、瘀等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血不上行濡养头目而发眩晕。疏颈定眩汤中葛根归阳明、太阴之经,味辛能散,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解肌退热,升阳生津,养阴舒筋,是治疗项背部强痛和颈椎病的常用药,现代研究发现其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供血[6],有效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为君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川芎乃活血行气之品,引血上行,直达巅顶;丹参以活血化瘀见长,与川芎同用,共奏活血通络之效。以上诸药共为臣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息风通络之效,可改善血液、血管和机体内环境,达到改善全身状态的作用。

经本研究观察,目前牵引和推拿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方法,但效果不够理想,其主要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从外部解除或改善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从而达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作用;疏颈定眩汤具有活血化瘀、息风通络的作用,可有效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同时降低血液黏度,达到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脑供血,对血液和血管状态进行调整,从而巩固和提高疗效,彰显出颈源性眩晕中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猜你喜欢

颈性椎动脉颈椎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针灸推拿在颈性眩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QOL评分的影响研究
什么是颈性眩晕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