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学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关系研究

2019-06-14谢青筱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王朔当代社会

谢青筱

摘要:“王朔现象”是市场经济下创作者迎合消费者而创作的典型个例,研究该现象所反映的文学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这对当代文艺价值观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王朔所代表的文学价值观与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基本一致,与社会主导价值观呈现出疏离与暗合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当代;文学;社会;价值观;王朔

在研究文学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要对“价值观”、“文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概念进行界定。一般说来,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评判的观点。当人们从事文学活动时,自然也会有自己的文学价值观,有学者认为,“所谓文学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文学价值的认识及其关于文学价值评判的观点或观念。”(1)而对于社会价值观,有学者认为,它是“社会大多数民众所信奉的或者作为社会大多数民众价值选择内在文化指令的价值观”(2)。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区分,“主导价值观通常是官方所倡导的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则是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所信奉、或者说对社会大众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价值观”(3)。明确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研究文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艺价值观的形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转型期。80年代末,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萌发,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消费社会形成,以及西方文化涌入,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大众文学的崛起、主流文学的缩减和精英文学的没落。与此同时,文学价值观也在经历着由一元向多元的转换过程。

从创作主体来看,正如有的学者所概括的那样,出现了“媚俗与抗争”两种文学价值观,一类作家表现出媚俗倾向,重经济效益,轻艺术追求,为追随市场而牺牲文学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王朔便是其中之一;还有一类作家坚守“纯文学”的创作理想,与媚俗倾向进行抗争,融创作于生命体验之中,追求文学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深度,比如张炜。

实际上,文学向“媚俗化”方向的发展与文学商业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商品化大潮即市场经济下,文学创作在无形之中被纳入了商品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无论是文学创作者还是接受者,他们越来越成为商业社会运作的一部分,文学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正如詹姆逊所说,“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4)。在经济为中心的商业社会,读者个体意识觉醒,他们阅读文学作品更多地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消费者很难形成判断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能力,缺乏欣赏真正好的文学作品的修养。当文学成为消费品,文学创造者为满足读者需求,不得不牺牲文学应有的文学特质,创作出带有不同程度的“媚俗”特点的作品。

二、结合“王朔现象”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文艺价值观

20世纪80年代末,精英知识分子中堕入“媚俗化”倾向的作家,王朔是一个典型代表,综合王朔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1984-1992)的创作来看,他的作品虽为精英知识分子所不齿,却正迎合了大众的文学价值观,赢得了很大的市场,原因何在呢?

首先,他塑造了一系列顽主“俗”人形象。虽然王朔在不同创作阶段塑造的顽主形象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特点,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去英雄化,即不同于之前主流文学中的英雄人物,而多是失意的世俗小人物。从《空中小姐》中的“我”,到《顽主》中的“痞子”形象,王朔塑造的“顽主”形象越来越没有责任心,对一切都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的市民气质相符,即充满迷惘与困惑的一代市井之辈。

第二,以“调侃”风格表现对传统的反叛。王朔作品中“调侃”的语言风格,是他独特的写作方式。以调侃的方式进行书写,看似玩世不恭,实则是一种政治策略。他极其擅长让笔下的“顽主”说一些不符合身份的正经话,达到调侃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在他这里,“调侃”风格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怀疑父辈们的崇高理想,破坏权威和正统,解构传统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的企图。

第三,为市场需要而生产。王朔具有很强的商业眼光和商业头脑,他会努力揣摩读者的心理需要,有意“冲着某类读者去”,他知道哪类人想看哪一类的小说,他自己认为,《空中小姐》是写给少男少女看的,《顽主》是写给城市青年看的,《玩的就是心跳》是写给文学修养高的人看的。他还善于利用传播媒介扩大作品的影响力,1988年,王朔有四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一年被称为王朔电影年,这让他得到了市场与官方的认可,也让他得到了名与利。

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之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变化,但社会主导价值观并未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社会仍然坚持以一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和精神价值观作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各种合理的价值观的存在”(5);而社会主流价值观却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世俗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对社会大众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文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时,我们也要分开来看。

作为市民意识的“代言人”、“發声筒”,王朔的文艺价值观与人们普遍持有的社会价值观基本吻合,所以能够赢得市场,正如陈晓明所说,王朔的小说“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今中国大陆市民阶层的生活原则和文化心态”(6)。与之相对地,部分精英知识分子坚守文学的审美理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脱节,从而导致了精英文学的没落。

至于王朔所代表的文艺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二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疏离与暗合的微妙关系。“疏离”表现为王朔通过“调侃”的风格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反叛和解构;而之所以说“暗合”,是因为王朔的“解构”只是停留在语言狂欢的表面,并未建构起新的价值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和社会主导价值观构成根本性质的冲突。况且,王朔在从事影视创作时,为追逐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为助力社会主导价值观规训个体发挥了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王朔毫无原则地趋向大众的社会价值观,导致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粗鄙低俗的内容,这种金钱崇拜的背后,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文艺价值观。

四、结语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社会价值观都不会是单一的、不变的,但是也不能是混乱的、无序的,正如学者赖大仁所说:“在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价值的多样化是正常的……(但应当)有这个社会所应当倡导的基本价值观,应当有关于是非、善恶、美丑的基本价值评判尺度。”(7)而文艺价值观应该随着时代精神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免阻碍文学的发展和进步。只是在反思、批判性地重建文艺价值观时,首先,应对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进行一番准确的把握;再者,作为文学创造者,绝不能抛弃文学的理想和道德价值因素,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负面效应。

注释:

赖大仁:《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31页

徐贵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化之研究透视》,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廖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价值观变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载《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1期

弗·杰姆逊讲演,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讲演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第148页

李皓:《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载《东岳论丛》,1997年04期

陈晓明:《王朔现象与当今民间社会》,载《文艺争鸣》,1993年第1期

赖大仁:《当代文学批评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载《中州学刊》,2013年03期

猜你喜欢

王朔当代社会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当代》背后的当代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