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作品中的现代主义影子

2019-06-14张静怡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

张静怡

摘要:鲁迅的文学创作理念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对于鲁迅研究,多见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探索鲁迅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关系相对较少。探究其二者的关系对触及中西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鉴赏异质文学作品。

关键词:鲁迅;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

鲁迅先生著作等身,是中国现代文坛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中,都曾出现过一些人们妇孺皆知的文学佳作。虽早年赴日留学,但其作品中依旧充满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子。本文将重点对于鲁迅作品所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观念做一粗浅分析。依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类型的特征,并结合鲁迅的创作,我们可大致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以及存在主义三个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简要探讨。

一、鲁迅作品中象征主义的魅力

欧美的象征主义代表作家的主要成就集中于诗歌领域,尽管鲁迅的作品多以小说散文为主,但是受西方先进文学的思想,他的作品里依然体现了象征主义的色彩。思想内容方面,表现了对中国现实社会的愤懑与不满;艺术手法方面,同样采用“对应手法”,如《祝福》以“门槛”与苦难相对应。初读鲁迅作品,几分晦涩生僻之感油然而生。正如黑格尔坦言:“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和它的表现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1]

鲁迅生活在中国黑暗的封建社会,残酷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欺压着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一方面受地主的经济剥削,另一方面,又无法逃脱千百年来的精神毒害。鲁迅他以犀利的语言,深刻的思想,拷问着麻木不仁的国人,凝视着世风日下的社会,更苦苦探求着泱泱大国的前途。为了传达那“爱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声音,他极力地表现下层农民生活的心酸,富有神秘色彩的象征主义成为鲁迅的不二选择。象征主义作家放弃描写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与自然状态,转而致力于通过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塑造令人匪夷所思的世界,凸显人物的真实性格,生发作品的背后寓意。不论是鲁迅还是波德莱尔,他们对于现实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与细腻,恰当的运用象征手法往往比现实描绘略胜一筹,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是现实手法不可比拟的,精准的意象选取常常令作品入木三分。象征主义所追求的是作品中攫取的意象背后的深意,即作者妄图通过意象给予读者感官以冲击,进而使读者体会作品的人生哲理。

我们不妨剖析那富含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药》。这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愚昧无知的茶馆主人华老栓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医疗水平的落后无法治疗痨病,年轻生命的逝去固然使我们扼腕叹息,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是,老栓给儿子买的药居然是刑场上刽子手里的“人血馒头”。老栓愚不可及的思想不是个例,老栓象征着像他一样的下层穷苦人民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侵蚀。“人血”又从何处来,那血来自为革命牺牲的夏瑜,他英勇无畏,斗志昂扬,甘于为拔出封建毒瘤而獻身,可悲的夏瑜却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甚至他的血被夏老栓当做珍贵的“药”给儿子治病。“人血馒头”是鲁迅选择的特殊意象,象征着下层百姓对于生命的麻木不仁。“华家”和“夏家”又代表着“华夏”,“华家”和“夏家”的悲哀命运更象征着华夏民族的腐朽落后。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用象征手法凸显了情感的表达。

与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相比,这个荒唐可笑的象征故事,同样体现了鲁迅对封建社会生活进行深刻的剖析和尖锐的批判。无知愚蠢的百姓与冷酷麻木的看客充斥在华夏大地上,这是一种事不关己的自私,这是一种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无情,这更是中国封建吃人制度下的病态心理。一方面,这体现了鲁迅对人类劣根性的无奈与绝望,另一方面,这也不能不说是鲁迅对旧社会现实的一种尖锐的批判:

专制制度的罪恶不仅在于它每日每时地都在制造着悲剧事件,而更在于他悄无声息地对人类灵魂的普遍而广泛地扭曲。[2]

二、鲁迅作品中表现主义的光芒

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侧重于利用抽象变相的手法突出异化的生活现实,揭露事物的本质,透视人物的灵魂,这正与鲁迅的作品同声相应。不论是《狂人日记》还是《故事新编》中,都是运用了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法展现了旧中国对下层民众的戕害,这些艺术手法正是表现主义的创作原则。

当表现主义登上中国的舞台,作为一个先进的知识分子,鲁迅立马拿来为其所用。毋庸讳言,《狂人日记》收录于《呐喊》,现实主义小说是多数人对它的定位,但是鲁迅却将表现主义的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用狂人视角自叙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戕害,以及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异化的相处体验。

文中的隐喻手法随处可见,眼色奇怪的赵贵翁代表了维护封建制度的无可救药群众;何先生不再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是封建礼教的帮凶。狂人的幻觉比比皆是,他认为小孩、赵贵翁、路上行人甚至是一条狗,都要想吃掉他。多疑恐惧的内心世界,奇怪变态的意识想法,这异于常人视角看似凸显的是狂人的病态观,实则启发我们扭曲变形的生存状态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社会制度,伦理纲常。正如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己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表现了狂人体会到了异化的生存状态是无情冷漠的,更是胆战心惊的。麻木不仁的常人却一直在落后腐败的封建社会中长睡不醒,浑然不觉,常人的无知与狂人的清醒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这对比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异化色彩。鲁迅对社会、对人类的思索无疑具有十足的进步性。

在《故事新编》中,女娲的悸动、孔子的狡诈以及眉间尺的软弱,鲁迅将故事中所有的人物都予以重新刻画。他还时不时加入一些现代主义元素,如《起死》中的警棍,《理水》中的“OK”等。鲁迅以独特的方式将古今紧密联系,怪诞之余却又平添几分新奇之感。正如严家炎先生所言:“《故事新编》插进某些现代内容和现代细节,以古和今的强烈反差造成滑稽和间离的效果,这正是体现了表现主义艺术的特征。”[3]在《理水》中,鲁迅用古人的骸骨来衬托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讽刺官员的腐败无能。《起死》则通过庄子和活尸之间的对话,讥讽那些超现实的“第三种人”。鲁迅借古代故事将自我的感情直接袒露,毫不遮掩,如《铸剑》眉间尺的复仇故事暗示了作者对黑暗势力的殊死搏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表现主义倡导的直接表现自我。

三、鲁迅作品中存在主义的色彩

《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众所周知,1924年至1927年正是国民大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无数年轻的生命惨遭屠戮。鲁迅的这株“野草”萌芽于血雨腥风的年代,历经风霜,记录了震撼人心的恐怖与阴霾,但表达了绝不向现实妥协低头的决心。正如鲁迅向现实发出的怒吼:“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4]

在《<野草>题辞》开篇,鲁迅说自己对“过去的生命”与“死亡”有大欢喜,他不畏于生命的消失,不惧于时间的消逝,因为正是无数生命的牺牲与努力才能换来制度的更替,社会的进步。“地火在运行”,这“地火”代表着新兴的力量正在蓄势待发,即使有反动势力的不断摧残,不断压制,只要坚定理想信念,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初读《影的告别》,极尽晦涩生僻,常言道“形影不离”,“告别”又谈何说起,其实,“影子的独白”正是作者内心的想法与情感的真实表露。当权势名利置于眼前,谁能视而不见,不为利欲熏心,曾经的朋友都在奔向“金钱的世界”,可是当作者去反思人生存在的意义时,他知道,不被腐朽的统治阶层所侵蚀,与黑暗的社会抗争才是他无悔的事业。

《希望》是一篇深刻的自我剖析的文章,作者用“白发”感叹时光的飞逝,青春已走,韶华不再,留下的只是平静。当回忆涌上心头,曾经的“血和铁”依然会令作者生发热情与力量,青春之火早已熄灭,当下时光会令作者振奋抗争,以一己之力与黑暗做殊死搏斗。尽管时间与青春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绝望与沉思,但是鲁迅却从“绝望”一端将无数勇士推到另一极端---希望。作者描写《希望》的深层次原因是给予年轻人向上拼搏的动力,给予先锋者勇往直前的希望。裴多菲曾将希望比作妓女,讽刺希望只是暂时性麻痹人的神经却转瞬即逝。作者在结尾运用裴多菲的诗,“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激励后人勇于投入革命生涯,忘记痛苦,忘记绝望,用希望迎接黎明。

作者在《野草》中不断反思自我,哀叹虚无,寻找生命的意义,体现出浓重的存在主义倾向。这种倾向首先来源于在赴日留学时期,尼采的存在主义哲学对他的影响,前文已有提及;其次,创作时代环境正处于军阀混战与国民大革命时期。加之,鲁迅对于中国未来道路的担忧,使得《野草》充斥着存在主义文学的魔力,即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总是处于逆境,这种令人难以抗衡的外部世界使人感到苦恼、烦恼、孤寂、厌倦、恐惧,甚至绝望[5]。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鲁迅文本的简略分析、讨论放弃一元角度评价作者与作品,从不同维度将文本与时代,与西方现代文学结合起来。力求深入理解文本,理解作者,较为细致、全面地分析鲁迅的作品,尽量避免以偏概全的阅读文本。从西方现代文学的角度也可以使对作家的研究趋向客观性与科学性,促进对中西文学的主题和意义表达的分析与掌握。

参考文獻: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

[2]刘西普.鲁迅小说的象征手法与安特莱夫[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

[3]严家炎.鲁迅与表现主义——兼论《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J].中国社会科学,1995.

[4]鲁迅.鲁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徐小平.执著的抗争与绝望的虚幻——兼论《野草》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存在主义倾向[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关于表现主义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