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主义视阔下《桃花扇》中文化负载词翻译探究

2019-06-14王文静孙大为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桃花扇解构主义

王文静 孙大为

摘要:《桃花扇》是昆曲的代表作,传统文化代表作的翻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其英译本进行梳理分析认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原作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的再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兼具文化传播和文化外交等多重功能。本文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照,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并批评《桃花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能够对今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关键词:《桃花扇》;解构主义;文化负载词;翻译

一、引言

中国戏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学、文化价值的重要承载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赵征军,2013)。因《桃花扇》在文化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关注点不一,对其研究视角也不同,在这里只对其翻译研究做文献综述。对其翻译研究主要从两个不同视角,一是对其不同译本的比较,二是关注其译本对传统文化的译介。而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几乎为空缺,本文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照研究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案例分析

德里达认为原文依赖于译文,没有译文就没有原文。译者所追求的文本意义不是潜藏在原文中而是在译文中。每一次翻译都是新意义的创造,它改变了原文单一的固定的意义,译者是创造者,翻译文本是一种意义制造活动,因此文本的定义是由译文决定的(肖维青,2010)。翻译就是意义的增长和延续。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视角探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Eg1.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译文 A red building is located in a sloping lane,

Where the nobility and scholars often go by cart.

The Qingxi River is lined with lily magnlia trees,

Which are not as attractive as peach and pulm blossom.

这是侯方域题写在桃花扇上赠予李香君的诗,文化负载词“青溪”意为晶莹清澈的溪流,比喻香君所处。“富平车”指富家贵族的豪华车子,因汉张安世封富平侯,五世袭爵,富贵至极故称。

富平车译为“nobility and scholars often go by cart”,根据许渊冲在长期文学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翻译策略,这属于“浅化”翻译(许渊冲,2006)。即是为了应对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那些深奥复杂的中国文学作品语句,译者可以采用浅化的方法浅化原文,使译文精炼易懂(董雁,2013)。在这里译者给出了富平车一个通俗的解释,直接反映出追求香君的都是富贵王孙,这也同样符合德里达解构主义提出的翻译更注重的是理解和阐释,而不是翻译和转换(王宏印,2006),该翻译既是对“富平车”内涵意义的理解,也是对其语境意义的阐释。关于“青溪”的翻译,笔者认为“clear stream”勝于“Qingxi”,译文所追求的文本意义在译文中,而“青溪”的在译文中的文本意义该是什么?作者是想借香君居住之地衬托香君之美,当然要将她的居住地进行美化,所以音译为“Qingxi”欠妥。

Eg2.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

缘何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译文:Li Xiangjun was an unsupassed beauty,

And an elegant girl hidden by dress and sleeve.

just like the goddesses of Mount Wushan,

who waited to meet Prince Chu in their dreams.

该诗是对香君美貌的赞美,也是对两人之间浪漫爱情的诠释,诗中“十二巫峰女”文化内涵为:巫山十二峰在四川巫山县,战国时宋玉作《高唐赋》说楚怀王游云梦中的高唐之台,曾梦与巫山神女欢会。后即以巫山作为男女幽会的典故。这里是代指香君,楚王代指方域,译者将“十二巫峰女”译为“goddesses of Mount Wushan,”这是异化的处理,没有对其内涵意义做进一步解释,也没有点出其中的典故,但是译文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即是“就像巫山女神在梦中等待与楚王约会”。也不难推测是将香君比喻为“巫山女神”,但为什么做这样的比喻,到底巫山女神是什么样?译文读者若想进一步了解,便需要自己去查阅相关内容,译者的翻译起到激起译文读者了解诗词背后文化的欲望,之后怎么了解就靠译文读者自己完成了。译者做到点到为止,去引起读者进一步欲望,这才是真正好的翻译,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才能占有主动地位。

翻译作为文化介入的手段,注重翻译在主体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国打造文化强国,倡导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就需要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激起译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而不是一味迎合外国读者,将所有的文化负载词一一做解释。

Eg3.匆匆忘却仙模样,

春宵花月休成慌。

良缘到手难推让,

准备着身赴高唐。

译文:I can scarcely tear my eyes from your fairly-like beauty,

on a spring evening when the moon is bright,one mustn't make false vows.

benevolentfate has led us together,and will not lightly let us go,

prepare yourself for the bridal chambers.

这是香君的一段唱词,一方面表达对侯方域的眷恋之情,一方面又怕被辜负,嘱咐方域千万不能说谎。这里的“春宵”,在新华字典里指春天的夜晚,形容少女青春短暂,青春易逝。后来常被认为是新婚之夜,洞房花烛两情相悦,每一刻都千金宝贵。

在这里直译为“spring evening”,在原文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美好时刻,你说的话可要作数。”根据上下文语境中提到的“赴高唐”不难推断,这里的春宵便是两情相悦共度良宵的意思。而英语中的spring evening是不是和春宵是一对一的关系呢?查阅相关文献后作者没有发现在英语里spring evening具有男女之爱的意象。所以作者认为翻译成“amorous night”即“恋爱的夜晚”更为妥切。这样从语义上就更容易让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即“在这个恋爱的夜晚,你我如此真诚,彼此欣赏爱慕,你可不能说谎呢”。而且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译文一旦形成便是原文的再生,便独立存在,这样的翻译才能够保证原文文化负载词的语境意义在译文中得以再现,使得译文能够自然的成为又一文化环境下的美文,既保持了对原作的忠实,也实现了译作的再次投胎转世,实现原作生命的延续。

三、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为使外国读者能够理解原文的深奥内涵,某些文化负载词需要浅化翻译,即在翻译过程中解释出其内涵意义。2.在不影响意义的传达条件下文化负载词要直译,以能够激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欲望为目的。3.为了实现原作内部语境意义的连贯,增强译作的生命力,必要情况下可以将原作的内容思想用另一种所指表达出。这无一不体现出“翻译是一种再创造”,但是无论如何创造,以何种方式翻译,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衡量标准,那就是通过这种再创造的过程实现原文本在另一种文化中的生长。

参考文献:

[1]董雁.从“三化论”看古诗词曲的英译[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01

[2]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刘小梅.论《桃花扇》创作——传播的文化语境和悲剧精神辐射[J].艺术百家,2012,28(S1):296-301.

[4]孙友欣.《桃花扇》的中国文化传播[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37-140.

[5]王宏印.文学批评翻译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肖维青.翻译批评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7]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

[8]赵征军.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9]周薇.从接受美学视角看昆曲剧本的唱词英译——以许渊冲和石俊山的两个《桃花扇》英译本做比较[D].东南大学,2010.

(通讯作者:孙大为)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桃花扇解构主义
孔聘之《桃花扇》與史實并未乖離考論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桃花扇》的真实结局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解构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探析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浅析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