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2016-11-26崔小欢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解构

崔小欢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崔小欢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10)

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发散、去中心、消解、差异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翻译观研究模式单一,观念僵化的状况,使翻译研究范围多元化,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本文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解构主义翻译的吸纳与提纯、质疑与原因、反思与展望四方面展开,旨在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与创新。

解构主义翻译;去中心;差异;吸纳

1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

罗新璋把我国传统译学中的翻译标准归纳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随后又受到奈达,纽马克等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但“对等”与“忠实”仍是传统翻译观一贯遵循的原则。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构主义传入中国, 随着解构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学界和哲学界的传播和发展,九十年代解构主义研究延伸到翻译领域,给中国的翻译界带来注入了新的力量。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福柯,本雅明,尼南贾娜和斯皮瓦克及韦努蒂。德里达认为意义是一个可能无限的链,意义永远是差异和被延迟的。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不稳定的,差异的。译作是有各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材料构成的,译本只能临时固定作品的意义。福柯也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地改写着原著,译者不需对原作亦步亦趋,译者的创造性应充分发挥,才有自身的地位。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纯语言”里,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是多边的、平等互补的;译者的任务是协调语言的多元性,使碎片式的语言互相连结,互相补充。美籍意大利学者凡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反对以英语为中心的“归化”,反对民族中心,而是让译者不再隐身,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的目的不是消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翻译中表达这种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达到多元。

2 解构主义翻译的吸纳与提纯

20多年来,我国译界探讨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文章不胜枚举,在“中国期刊网上”以“解构主义翻译为主题”可以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731条。蒋骁华是国内外语界最先介绍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学者。他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探析》一文评介了Benjamin的翻译思想围绕“纯语言”概念评述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实质,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给我们一定思想启迪的。王宁,是德里达的忠实捍卫者,他指出“德里达留给后人的文学理论遗产有对文学文本和翻译文本之终极意义的怀疑,从而为后人对既定的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对前人已有定论的解释以及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和建构铺平了道路。”[4]王一多的《解构主义与翻译理论》,郭建中《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李红满《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吕俊《翻译学应从解构主义那里学些什么》,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对传统翻译观的反叛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刘军平,谢天振都认为解构主义能带来真正的翻译转向。在对解构主义的思想评论研究同时,中国还出现了一批从解构主义视域对中外翻译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杨金萍、肖平运用解构主义翻译原则对日汉翻译实践的影响。

积极意义及影响:解构主义翻译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翻译观的研究模式单一,观念僵化。解构主义拓展了人们眼界,增强了翻译界的创新,革命精神;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道路;使翻译研究范围多元化,更加系统化,理论化,中国译者从中获益匪浅;让译者能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关注前沿理论,跟上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

3 质疑及问题原因

然而,解构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吸纳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质疑。对解构主义翻译提出质疑的声音来自于蔡新乐,申丹,唐述宗等。 蔡新乐认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观中的解构“中心论”并未解构“中心”,反而是虚无主义的表现。申丹对解构主义的意义不确定论提出质疑,认为是其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分离的,是脱节的。唐述宗批判解构主义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就是无政府主义在学术研究上的猖獗。他甚至把解构主义比作“海妖”,警示人们要学会抵制它悦耳动听的歌声,盲目跟随便会船毁人亡,把解构主义视为海妖的歌声“虽然悦耳动听”但会误导听众,最终会导致严重后果。[1]

问题产生的原因:解构主义翻译观本身就有的发散性,否认秩序、权威、中心,主张变化、消解、差异很容易产生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有些学者武断草率的评论解构主义的负面,彻底否定解构主义翻译观,有些学者肤浅的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理解解构主义一些观点的含义,不求甚解,胡乱阐释。有些学者对解构主义的研究过于肤浅, 没有抓住它的创造性,盲目的批评。

4 反思与展望

解构主义在中国风风雨雨十余载,其对中国哲学,先锋文学,翻译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的全新的批判精神、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有效的阅读方法对中国学界乃至于整个社会都是一次洗礼,为中国学者与世界的对话提供了平台。解构主义拓展了翻译界领域,革命了翻译者的传统观念,跟上时代发展,适应时代需要。

但是解构主义翻译观本身所特有的发散、去中心、差异的特性,不可盲目、过度阐释与使用。要深刻理解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核心、内涵,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的翻译实践中。

[1] 陈晓明、杨鹏: 《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第二版)[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

[2] 杨柳:解构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理论“旅行”[J].2007

[3] 王东风:解构“忠实’一翻译神话的终结.中国翻译[J].2004

[4] 王宁.德里达与解构批评的启示:重新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崔小欢(1988—),女,汉,河南焦作人。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5

A

1672-5832(2016)08-0279-01

猜你喜欢

德里达解构主义解构
Q 什么是解构主义设计?
浅析服装解构设计的方法
还原
解构“剧本杀”
德里达前期隐喻思想的存在论维度
重塑与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浅析德里达的解构翻译思想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