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土生金针刺法辨证治疗肺脾两虚型中风后尿失禁临床观察

2019-06-1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水液肺气中风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3.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7

脑卒中[1]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尿失禁是中风后遗症的一种,病变造成的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膀胱尿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尿液不能自主排出。本病发病率高达32%~79%[2],且不易恢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属带来极大负担。针刺法疗效确切,早已得到临床上大量的证实。然而,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严重程度不同,体质的差异等因素影响,常规穴位治疗有时效果不佳,常常需要辨证论治,针对患者的特殊体质给予补充治疗,可以使患者快速的恢复。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发现,用培土生金针刺法治疗肺脾两虚型中风后尿失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进行如下的临床观察,本观察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的传统疗法科、神经内科住院的肺脾两虚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44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2例。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66.85±9.7)岁,平均病程(7.78±1.34)周。治疗组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67.70±10.2)岁,平均病程(8.30±1.25)周。两组上述尿失禁分度:对照组Ⅰ度0例,Ⅱ度3例,Ⅲ度7例,Ⅳ度12例;治疗组Ⅰ度0例,Ⅱ度2例,Ⅲ度6例,Ⅳ度14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诊断标准和尿失禁诊断标准,属中风恢复期患者;②符合肺脾两虚证辨证标准;③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相关检查和治疗的患者;④年龄50~85岁,性别不限;⑤中风前无尿失禁。

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智能障碍或者精神病患者,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及治疗者;②中风前已有尿失禁患者;③合并有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及肿瘤,手术损伤等其他疾病造成尿失禁的患者;④因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障碍者;⑤不符合脾肺两虚证的特点;⑥患有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等疾病而伴有尿失禁患者;⑦对针灸治疗不耐受患者;⑧纳入前半个月采用其他治疗尿失禁方法者。

1.4 方法

1.4.1 基础治疗 所有入院患者进行中风的一般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1.4.2 治疗组 取穴百会、四神聪、关元、中极、肾俞,配合培土生金取穴法,即足三里、太渊、列缺、云门。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40 mm×0.32 mm的不锈钢毫针(华佗牌;批号:180040;规格0.25 mm×40 mm)进行针刺,其中百会、四神聪平刺0.5~1.0寸,列缺、太渊、云门用迎随补法,使针灸针沿肺经经脉循行方向45°角斜刺0.5~1.0寸,足三里采用烧山火补法,操作方法如下:进针时,重用指切押手;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再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随病人吸气将针1次提到浅层。其余穴位均直刺0.7~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3 对照组 取百会、四神聪、关元、中极、肾俞,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40 mm×0.32 mm的不锈钢毫针(华佗牌;批号:180040;规格0.25 mm×40 mm)进行针刺,其中百会、四神聪平刺0.5~1.0寸,其余穴位直刺0.7~1.5寸;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1次/d;6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两组均为1次/d,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5.1 日均排尿次数、夜均排尿次数: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统计日均排尿次数、夜均排尿次数,临床资料来源:护理日记。

1.5.2 尿失禁程度为4级[6],Ⅰ度为无尿失禁;Ⅱ度为用力、屏气时尿失禁;Ⅲ度为行走、活动时尿失禁;Ⅳ度为直立、翻身时尿失禁;临床资料来源:调查问卷。

1.5.3 尿失禁评定标准为:①痊愈:无尿失禁;②显效:尿失禁程度明显改善,测评提高2度;③有效:尿失禁程度有所改善,测评提高1度;④无效:尿失禁程度无变化,测评无提高。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失禁程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明显,且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1 两组日间排尿次数比较 (次,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夜间排尿次数比较 (次,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尿失禁程度分级比较 (例)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水液代谢中,肺与脾关系尤为密切。脾土不足则肺无所生,母病及子而肺脾双亏。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脾胃运化,“水精”四布,上输至肺,肺宣发肃降,将水液分布至全身各个组织。脾虚升清无力难以将“水精”上输至肺,气不摄津,“水精”下陷;肺虚则治节不行,水道失调,决渎失控,膀胱无力约束水道,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无所生,脑髓无所养,元神失控,使中风后尿失禁不易恢复[7-9]。

而肺脾二脏在水液代谢方面相互配合和影响。培土生金之法通过肺脾双补使脾气能够升清且固摄有权,肺气治节有度。脾气升清则清气可上输至肺,固摄有权则津液不致下陷而形成尿液外流。肺气治节有度则可有效治理和调节水液代谢,从而有效控制尿失禁。且脾气盛则气血充盈,气血可濡养脑髓使脑髓充盛,元神得以控制尿液。另外,脾肺同补,可养肾阴,又可养肝阴,平衡肝气上亢,这样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同时有助于中风的康复[10-13]。

本研究取穴,除常规的穴位百会、四神聪、中极、关元、肾俞之外,还有肺、脾二经腧穴:列缺、足三里、太渊、云门。足三里[14]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经土穴,亦为强壮要穴,有健脾补胃,补虚扶正,升降气机等作用,可调理诸虚劳损。异经补母泻子取穴法[16],胃经土穴也可补肺金,达到培土生金功效。行针手法用烧山火补法,此为补益力量最强的行针手法,更大幅度增强胃经土穴补益功效[16]。太渊为肺经原穴,可调节肺脏功能,肺主治节,调节水液代谢,尿失禁为水液代谢异常,故针刺太渊,可使肺功能恢复正常,尿失禁得以控制[15]。太渊[14-16]亦为肺经土穴,根据本经补母泻子取穴法,可补益肺气;迎随补法太渊[14-16]更加强太渊穴补益肺气,与足三里配合,肺脾双补,共同发挥培土生金功效。云门[14-16],云为云雾,门乃门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肺气如云,为水之上源”[14-16]。云门可调节水液代谢,促进肺气宣发,控制肺气肃降太过而控制尿失禁。列缺[14-16]为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可疏通任脉气血;任脉过阴部与膀胱密切联系,可治膀胱病变。关元、中极、肾俞,气至病所,温补下元,气纳下焦,激发潜在精气。百会为督脉穴位,总督一身之阳,其脉上达于脑,下连膀胱,针之可升举收摄[17]。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对于醒脑有良好疗效[16]。

综上所述,培土生金针刺法对于肺脾两虚型中风后尿失禁的辨证治疗,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本研究可以证明此方法的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但是由于本研究样本少,疗程短等一些不足,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

针刺能调养经脉气血、改善面部肌肉营养,同时还能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缺血水肿,而电流刺激能增强肌纤维收缩,促受损神经再生、鼓邪外出,从而使患者面部肌肉收缩恢复节律,达到治疗效果[8]。同时考虑到顽固性面瘫者存在肌肉僵硬、挛缩情况,所以在针刺采用透穴刺法,一针双穴,能沟通多经,刺激面变广、作用面增宽,可促僵硬挛缩肌肉松解,联合药物治疗能从多途径提高治疗效果,效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症状[9]。

综上所述,顽固性面瘫者以针药联合治疗,患者症状缓解、面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水液肺气中风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背后七颠百病消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小穴位 大健康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