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产地5种中药材安全限量研究
——农药残留分析

2019-06-14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9期
关键词:硝基苯有机氯药典

4

1.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2.安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贵州 安顺 561000;3.贵州广济堂药业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14;4.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中药的国际化发展,衡量中药品质标准除了自身有效性,还有安全性。其中影响中药材品质的原因包括缺乏规范性种植以及农药的滥用造成农残超标现象[1-2]。因此改善中药材的外源性污染是保障中药安全性,也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要求[3]。有机氯类农药其化学性质稳定,在常规条件下具有不易挥发的特点,只能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缓慢的降解。因此,在禁用10余年后,仍能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找到残留[4]。

2015版《中国药典》[5]只规定4种药材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限度,具有农残限度规定的药材品种较少,但农残超标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6]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用植物及其制剂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重要的外经贸质量标准之一,适用于药用植物原料及制剂的品质检验,其中对农药残留限度规定:六六六(BHC)≤0.1 μg/g;滴滴涕(DDT)≤0.1 μg/g;五氯硝基苯(PCNB)≤0.1 μg/g。气相色谱法是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样品前处理技术简便易行,适用于大批量药材的测定,方法快速、成本较低,结果良好,在检测有机氯类农药中占主导地位[7-8]。有学者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中药三七中的农药残留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行[9]。本实验所检测的太子参、鱼腥草、茯苓、野菊花等中药材来源于全国各地,应严格控制中药材安全限量检查。因此本实验应用2015版药典气相色谱法,同时选用Rtx-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此条件下9种农药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因此对不同产地5种中药材总六六六、总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9 种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测定,提高传统中药材的用药质量,为建全和完善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提供依据的同时,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加快中药的国际化进程。

1 仪器与材料

1.1 实验药材 实验所用三七产于云南、广西。野菊花产于湖北、四川、山西、贵州、安徽。茯苓产于贵州、安徽、云南。鱼腥草产于贵州、四川、重庆。太子参产于贵州、江西、安徽、江苏、陕西、福建。所有药材经贵阳中医学院植物栽培教研室魏升华教授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的要求。

1.2 农药标准品 α-BHC标准品、γ-BHC标准品、β-BHC标准品、δ-BHC标准品、p,p′-DDE标准品、p,p′-DDT标准品、p,p′-DDD标准品、p,p′-DDT标准品、PCNB五氯硝基苯标准品,标准值100 μg/mL;纯度均为99%以上(购于:北京中科质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仪器 2010PIΜS岛津气相色谱仪(岛津公司);TG16WS台式高速离心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KQ32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SA224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4 试剂 氮气纯度>99.99%(安顺光大气厂),氯化钠、无水硫酸钠、石油醚、二氯甲烷、浓硫酸、丙酮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气相色谱条件 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项下“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以Rtx-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 μm),Ni~ECD电子捕获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300 ℃,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00 ℃,每分钟10 ℃升至220 ℃;每分钟8 ℃,升至250 ℃,保持10 min。

2.2 混合对照品制备 精密称取六六六 (α-BHC,β-BHC,γ- BHC,δ-BHC)、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 及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对照1 mL,标准值100 μg/mL。用石油醚(60~90 ℃)分别制成每1 mL约含2~3 μg的溶液,即得各对照品贮备溶液;精密量取上述各对照品贮备液1 mL,置25 mL量瓶中,用石油醚(60~90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3 供试品制备 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一法项下“9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同法制备样品,即得。具体操作如下所述:取供试品,粉碎成粉末(过3号筛),取约2 g,精密称定,置100 mL具塞锥形瓶中,加水20 mL浸泡过夜,精密加丙酮40 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丙酮补足减失的重量,再加氯化钠约6 g,精密加二氯甲烷30 mL,称定重量,超声15 min,再称定重量,用二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静置分层后,取有机相移入100 mL装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锥形瓶中,放置4 h。精密量取35 mL,在40 ℃水浴上减压浓缩至近干,加少量石油醚(60~90 ℃)如前反复操作3次将二氯甲烷及丙酮除净,用石油醚(60~90 ℃)溶解并转移至10 mL具塞刻度离心管中,精密稀释至5 mL,小心加入硫酸l mL,振摇1 min,离心(3000 rpm)10 minn,精密量取上清液2 mL,置具刻度的1 mL容量瓶中,用氮气将溶液浓缩至适量,并精密稀释至l mL,即得。

2.4 方法学考察

2.4.1 专属性实验 分别精密吸取各对照品贮备溶液1 μL,进行分析得到9种有机氯保留时间如下表1所示,色谱图如图1、2所示。

图1 混合对照品溶液色谱图气相色谱图

图2 空白样品色谱图

表1 9种有机氯农药对照品的保留时间

2.4.2 精密度试验 按“2.1”项色谱条件,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1 μL,连续进样6次,测定各有机氯峰面积,并记录结果。通过统计显示9种有机氯的RSD为2.26%~4.52% ,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符合要求。

2.4.3 重复性试验 参照“2.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平行制备6份样品溶液,将样品溶液进行检测并计算其RSD在6.45%~7.82%,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符合要求。

2.4.4 线性考察 吸取混合对照品储备液,制成浓度为0、1、5、10、50、100 μg/L的溶液,进样1μL,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得到9种有机氯的线性R2均大于0.995,符合要求。最低检测限在0.00012~0.00057。线性关系方程见表2。

表2 9种有机氯对照品回归方程

2.4.5 空白加样回收实验 通过检测发现中药中有机氯含量均低,且有些农残成分未被检出,通过精密度实验得知实验稳定性良好。因此本实验采用空白溶剂加标准品后,按“2.2”项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 μL,按“2.1”项色谱条件,得到实验的回收率:总六六六为94.35%~105.09%;总滴滴涕为93.18%~101.44%;五氯硝基苯为77.90%~117.83%;表明该方法合理,可用于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空白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n=6)

2.5 样品的测定 按“2.2”项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 μL,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结果显示三七中农残含量最高是p,p′-DDT为0.775 μg/g,野菊花中农残含量最高是p,p′-DDE为0.2 μg/g,茯苓中农残含量最高是β-BHC为0.057 μg/g,其中不同产地的太子参中只含o,p′-DDT农残最高为0.325 μg/g,鱼腥草中农残含量最高是δ-BHC为0.264 μg/g,详见表4。

2.6 箱型图统计分析 由于测定样品数量较大,数据结果较为分散,为更好地统计数据结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可看出5种药材的不同有机氯农残数据分布较集中,少数出现异常值,其中有8个极端异常值大于0.1 μg/g,为农药残留超标。不同中药品种同种农残的箱型图,如图3所示。

表4 9种中药材中9种有机氯残留量 /μg/g

2.7 样品各元素超标现象 现行《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和《中国药典》2015版限量指标综合为:总六六不得超过0.1 μg/g;总滴滴涕不得超过0.1 μg/g;五氯硝基苯不得超过0.1 μg/g。对9种中药材中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和五氯硝基苯(PCNB)的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进行统计,从药材品种分析,其中全草类药材鱼腥草3批,花类药材野菊花有2批,根茎类药材三七、太子参共2批超标;所有样品超标情况及对相应样品种类见表5。

表5 9种中药材农残超标数量及超标率

3 讨论

中药农药残留具有普遍性,其中农药有机氯在中药材中超标率和检出率较高[10]。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9 种有机氯农残进行测定,结果显示:5种药材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机氯农药残留,参考《中国药典》和《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收载的品种项下“农药残留量”部分检查限度,50批中药材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50%,但普遍含量低,其中总六六和总滴滴涕超标率分别为10%和6%,50批中药材整体合格率达84%。从药材品种上分析,花类药材如野菊花,全草类药材如鱼腥草,多年生根和根茎类药材如三七农药残留污染比较其他药材严重。其中茯苓农药残留只有痕量检出,并无超标;野菊花有批2超标,鱼腥草有3批超标,可能在种植过程中,农药直接喷洒于植株的花,叶上造成污染,且花类和全草类中药炮制简单、贮藏期短,使农药残留没有得到代谢;太子参只有1批药材检出农残,由农户帮忙于野生太子参采收,再按2015版药典标准炮制成符合要求饮片,采收加工无明显接触农残过程,因此农药残留几乎没有;三七1批超标,农残含量最高是p,p′-DDT为0.775μg/g,在不同药用部位的农药污染程度不同,三七由于栽培年限长(2~3年),且又生长于荫蔽高湿的栽培环境下,三七病害较多且蔓延迅速,因此农残污染相对严重。综上所述,发现农药在药用植物体内的分布随药材种类、产地和药用部位不同而各异。由于中药材使用前多经复杂炮制、贮藏,很多农药已大部分代谢,因此残留水平并不高。在中药种植和生产过程中,如土壤、水源、大气等污染,在中药材采收、加工、保存、运输过程中也会造成的农药污染。

对中药材农药残留量进行监测是较复杂的技术,因此制订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平台是控制中药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首要措施。研究对有关中药农残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概述,对中药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有益的探讨,从而为构建中药质量体系提供参考,并提升中药材的国际形象。

猜你喜欢

硝基苯有机氯药典
气相色谱法测定2,4-二氟硝基苯及其共存杂质
2020年版《中国药典》山楂叶项下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商榷
硝基苯市场现状及未来营销对策分析
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与检测技术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穿山甲药典除名
4-硝基苯胺降解菌的筛选及其代谢物研究
QuEChERS—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15种有机氯及菊酯类农药残留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