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2019-06-11李海平

党政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道路方向

李海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在关系中国未来方向和道路的问题上,强调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他强调: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1]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踐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已经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内容。

一、《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2]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一个党、一个国家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就预示着什么样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40年来,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韧劲,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党的十八大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历史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讲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全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加快司法改革、社会改革……我们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下进行的,无不是为了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这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不管改什么、怎么改,都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突出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实践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能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而且事关党的政权稳固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核心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始终绷紧这根弦,改革开放才能在大是大非上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坚决,改革开放工作才能不走偏路、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改革方向正确,我们的改革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改革方向错误,我们的事业必然走入误区。40年来,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捷报频传,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5]。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二、《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根本尺度,就是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6]只有把总目标把握好了,才能正确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重大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不能把这个总目标割裂开来。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基本点的改革开放不能偏离另一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正如邓小平所说:“坚持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个根本问题。” [7]这即是说,改革开放如果偏离四项基本原则,那么也将会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邓小平同志原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他还强调,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必须按照这一要求来深化改革,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固化藩篱,我们要坚决破除,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我们国家治理的根本。

总目标指明和规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守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那种动辄想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重起炉灶的种种政治主张,就像鲁迅先生讽刺的:“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然而,也要看到,我国改革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探索,虽已确立,但还不够完善。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把尺子。搞改革,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要善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把尺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审视我们推出的各种改革举措,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相悖的,毫无疑问偏离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总目标明确和规定了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什么作为标准来检验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8]这就是说,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政策、决策正确还是不正确,效果好还是不好,标准也只能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凡是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的,就应当坚决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切实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使改革开放持续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支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改革,突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突出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突出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三、《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政治定力,就是确保在根本性问题上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因此,前进的道路不可能笔直平坦,新的问题、新的困难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必须要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产生模糊认识;同时西方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政策,不断抹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比如,有的人说中国现在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的人说中国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其目的就在于让人民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現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1]所谓根本性问题是指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及党和国家命运的大局大事,包括制度问题、道路问题、理论问题、反腐问题等。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针对近些年有人把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味归咎于改革开放进而主张走回头路的思想,针对有些人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战时面临一系列难啃的“骨头”所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时强调:“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12]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无论规模、性质、结构还是时代背景均超越西方历史。因此,如果停止或放弃改革开放,走回头路,那么就是犯了颠覆性错误。中国承担不起颠覆性错误的代价。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别说解体,就是大规模动荡,都会带给世界无法承受之重。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面对困难和风险,“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1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14]

新时代改革开放一定要有主张、有定力,有道路和制度自信,坚持正确方向。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制度,采用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和选择的。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航转向,更不是要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15]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我们就是要故步自封,我们还要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而形成我们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既不可能依靠“文化大革命”的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可能依靠引进西方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办法来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改革开放中不能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够在世界风云中“蹄疾步稳”,披荆斩棘,浩荡前行,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2]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27(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页。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1).

[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99.

[8]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9]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3.

[11]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N].人民日报,2013-10-08(2).

[12]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N].人民日报,2013-10-08(2).

[1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1(1).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道路方向
道听途说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改变颜色和方向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