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多学科融合下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9-06-11黄恩旎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国家所倡导的人才培养的需要,探索新型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广大声乐教师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从创设自主学习情景、建立实践探究空间、搭建改编创编平台、形成团队协作氛围、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构建音乐多学科融合下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多学科融合;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獻标识码】A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肩负着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重任,职业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传统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缺乏音乐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无法满足国家所倡导的“综合型”“实践型”“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本文在音乐多学科融合理念的指导下,以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为目标,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编等综合应用能力出发,探究应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概念的界定

(一)多学科融合

学科融合(FOS-Fusion of subjects)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1]所谓的“学科融合”其实分为同科融合、旁科融合、全科融合等。[2]目前,“音乐多学科融合”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本研究认为,音乐多学科融合是指“在大音乐思想的指导下,将音乐两个及以上学科间的理论、技术、方法等经过精选与加工后进行巧妙地渗透与融合”。

(二)应用声乐小组课

“声乐小组课”是指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对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学生进行声乐授课的一种教学形式,一般小组人数为3-8人。“应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为了某种实际目的而使用。[3]“应用声乐小组课”是充分利用小组(集体)的优势,挖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和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特长,通过声乐小组唱,将其融合、贯穿与渗透,自然、巧妙地应用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简单地说,应用声乐小组课的“应用”体现在,通过声乐,把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和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和专长在应用声乐小组课上充分的融合利用起来。

二、音乐多学科融合背景下,音乐教育专业应用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构建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音乐教师教学的要求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4]在创设自主学习情景的时候,教师可依据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特点,将音乐理论、音乐教学法、舞蹈、乐器等知识和技能与声乐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小组的集体优势与个人专长,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指导,由小组成员自己选择喜欢的作品,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各自的要求,让小组成员在课下进行讨论研究,分工合作,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加入多种音乐元素,对作品进行改编和创编,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情景中,在轻松愉悦的角色中学习和创设,充分体现了由以往的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换。

(二)建立实践探究空间

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在应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例如,学生在接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研究选择作品,唱法不限(美声、民族、通俗皆可),演唱风格不限,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领唱、弹唱、表演唱、联唱、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皆可)。尝试将音乐多学科打通并融合,可以加入奥尔夫乐器,加入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加入声势(身体打击乐),加入第二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单簧管、竖笛、口琴等),还可以加入舞蹈,也可加入朗诵,使声音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另外,应用钢琴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应用声乐小组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弹自唱或伴唱,还可以根据《辛笛应用钢琴二声部弹唱教程》的曲谱进行填词,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声乐的演唱能力,又能提高钢琴的伴奏水平,同时培养学生弹唱的能力和作词能力。学生要掌握和演唱好一首作品必须对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歌词意义、演唱风格、曲式结构、和声手法、伴奏织体等有一个全面的研究。这种实践探究空间的建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

(三)搭建改编创编平台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历史使命,深化高等院校内部教学改革、建立创新机制、培养师范生创新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将音乐多学科进行有机的贯穿、渗透与融合,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突出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是当前高校改革的新思路。因此,在应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音乐主题的设定、音乐的选曲、演唱唱法风格及形式的确立、器乐及奥尔夫乐器的编排、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声势及舞蹈队形的编排以及角色任务的分配,都由小组成员课下进行准备和讨论研究,由小组成员对选定的声乐作品进行改编及创编、对原创音乐作品进行编曲、制谱及填词,既可以把原作进行创新性的改编和删减,又可以改变原作的风格和节奏,还可以把几首声乐作品进行巧妙的串烧,同时还要加入多种艺术元素,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创编平台的搭建,既培养了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又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肢体语言表达能力、识谱制谱能力、创编设计能力、文学理解能力等。

(四)形成团队协作氛围

在应用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特别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探究、改编和创编的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思维启示、指导帮助、关注勉励,增强和改善自己的学习信心和展示欲望。例如,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作品,要进行分工合作,首先由小组负责人(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拟定主題,将选曲、改编、填词、制谱、乐器伴奏的准备以及设计剧情和场景等任务,分别分配给小组成员,然后进行综合、讨论和实施。在排练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由最初的分歧到意见的统一;由音色的不和谐及和声的不规范到声音的融合;由自顾自地表演到默契地配合等。这样,小组成员协同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创设、集体展示,形成了良好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五)彰显学生个性特长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一直处在一个被动吸收的状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谈不上学生个性的彰显。而应用声乐小组课结合音乐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由教师的引导、指导贯穿课堂,鼓励学生在团队协作、集体配合的基础上充分彰显个性,发挥个人特长。例如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潜能。在改编和创编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加入多种元素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其它乐器特长、舞蹈特长和朗诵特长等,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显其能,使作品在主题突出的基础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又能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

(六)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规范、引导应用声乐小组课的发展,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和综合应用音乐知识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通过考试更加注重音乐多学科融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尝试。应用声乐小组课的评价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出勤率、平时表现、完成作业情况、演唱技巧、改编创编及创新能力、作品完成情况、音乐表现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互相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考核形式可以随堂考试,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观摩、展示的形式进行考试,教师根据小组学生歌唱的技巧、音乐的表现力、歌唱的完整性,音乐多学科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小组配合的巧妙性,作品的创编或改编的创新性,整个作品完成的情况等进行评分。学生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表现(课堂表现、课下准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考试成绩(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

三、结语

应用声乐小组课把音乐多学科进行科学、恰当、合理的渗透与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探究、自主创编、团队协作、个性彰显及科学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知识进行创编的能力,还能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学科融合[EB/OL]https://baike.so.com/doc/5035663-5262233.html.

[2]包头市教育局.看过来!聚焦学科融合,“小课堂”也能做好“大文章”![EB/OL]http://www.sohu.com/a/237284166_387144.

[3]编委会.现代汉语辞海(下册)[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1558-1559.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6-912.

作者简介:黄恩旎(1992—),女,汉族,河南新郑,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