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剧《国之当歌》的时代价值

2019-06-11于文婧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形式音乐剧

【摘要】凡是时代所需要的,必定会在艺术领域得到体现。《国之当歌》应时代而生,用真情实感创作的人物情节贴近大众、远离说教,其中蕴涵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和”血肉筑长城”的国歌精神,在娱乐泛化的今天,意义尤为深刻。当再一次举起怀念、纪念、珍视的旗帜,以《国之当歌》唤起国人对百年屈辱历史、对百年抗争精神的记忆,其时代价值立刻突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键词】音乐剧;聂耳义勇军进行曲;艺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3

上海歌剧院的音乐剧《国之当歌》7年演出逾百场,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对苦难历程的回归,一次对仁人志士的致敬,一次对崇高精神的礼赞。

《国之当歌》讲述人民音乐家聂耳与戏剧家田汉从偶然相识邂逅,到成为知音,最后共同完成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从中不仅能对抗战年代青年人昂扬的理想斗志感同身受,更能聆听聂耳谱写的多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并展现了充满时代感的海派文化魅力。

一、背景

(一)历史背景

在日寇铁蹄横行的年代,为了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意志决心, 田汉创作了《凤凰的再生》剧本,没想到就在影片开拍之际,田汉被捕,在狱中写在香烟盒上的一段歌词,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后来聂耳主动请缨完成了曲谱,几经修改,终于在1935年5月16日公开发行。

(二)现实背景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快手、抖音、直播等物质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很难愿意静下心来去认真思考关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甚至对我们的国旗、国歌、国徽都不甚了解。《国之当歌》的出现恰逢其时,是一部良心好剧,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部音乐剧与其说是一部艺术作品,不如说是弘扬主旋律、激扬正能量的生动教材。

回顾历史的漫漫长河,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总会产生无数的“田汉”“聂耳”去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的笃信并践行着救亡民族之路,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民族的脊梁。

二、国歌演变

纵观《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脉络,始终和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1949年9月27日被确定为国歌;1978年3月5日被重新填词;1982年12月4日,在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得以恢复,重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世界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叫《义勇军进行曲》写入宪法的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成为通过国家立法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而制定的法规。

三、音樂剧《国之当歌》的成功之处

(一)《国之当歌》的成功之处,在于彰显了家国情怀

音乐剧《国之当歌》通过用心咏叹,唤起了人们久违的红色记忆。《义勇军进行曲》诞生至今已有80多年,和平年代的中国人唱起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为何仍然如此慷慨激昂?创造者李瑞祥说,一个国家的国歌一定是和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历史记忆相关的。法国国歌《马赛曲》,就来自《莱茵军战歌》。

《义勇军进行曲》通过电影《风云儿女》一经唱响之后。简洁凝炼的歌词、铿锵有力的旋律,展现了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坚定决心,传遍全国,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中国人是国家的一份子,地不分南北,政不分左右,每个人都守土有责、抗战到底的义务。这首歌便是彰显了这样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民族气质!

(二)《国之当歌》的成功之处,在于弘扬了忧患意识

艺术只有与时代、与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也是我们常说的忧患意识,没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历史责任感,没有弘扬爱国主义的时代使命感,创作不出、表演不好这样一个沉甸甸的作品。

正像剧情表现的那样:明月剧社慰问伤员时,伤员打断了唱着靡靡之音的小郦,国土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很多学生弃笔投戎,在反抗日本人的战场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需要的是铿锵有力的音符,是能唤起国人奋起的歌曲。《国之当歌》再现了《卖报歌》《码头工人歌》《扬子江暴风雨》《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最后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让人们深受洗礼,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完成自我拷问和升华。

(三)《国之当歌》的成功之处,在于激发胆气血性

音乐剧《国之当歌》聚焦于聂耳在上海的生命中最为华彩的五年。他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年仅23岁,以壮丽青春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永恒的强音,鼓舞四万万同胞山呼海应,历经八年浴血奋战,终将强盗逐出国境!这是怎样一种胆气和血性,为了理想信念“虽九死而犹不悔”的勇气和决心。

《国之当歌》在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上,尊重史实,回归生活本真。通过对剧中人物的人性化处理,通过对市井百态的诙谐表达,摘下以往此类作品中人物脸谱化的标签定式,让人物更鲜活、更真实,使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深受鼓舞和熏陶。演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青春气息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以创作团队的激情创作和演出者的热情演绎,完美展现了那个风云年代先烈满腔热血投身时代洪流的光辉历程。

(四)《国之当歌》的成功之处,在于创新了艺术形式

演出团体上海歌剧院是中国成就卓著、声誉斐然的音乐戏剧和声乐舞蹈艺术表演团体,留下了各类艺术形式的经典剧目。

《国之当歌》以聂耳为主角,以国歌为主题,全剧既有《卖报歌》《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经典,更有《天才的陨落》《爱的涟漪》《血肉长城》《振奋中华的歌》等新曲,全程采用交响化写作,演唱难度远大于普通音乐剧,它摘下非黑即白的脸谱化标签,将原创音乐与重新改编创作的聂耳代表歌曲巧妙结合、交相辉映,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听觉视觉都做到了层次丰富、引人入胜。剧中既能看到曼妙的十里洋场,更能看到熊熊的抗战烽火,既有时尚的爵士音乐,更有昂扬的激情战歌,以及融合了现代曲风、旋律琅琅上口的音乐剧主题曲,整部音乐剧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找到精神共鸣,获得无与伦比的现场感染,观众的情绪被点燃,由衷的爱国热情瞬间迸发。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最强音,当前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新时代,如何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迸发出属于中国人的最强音,唱响中国人的“进行曲”,值得每个人去思考和践行,因为,中国人肩上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扛着时代赋予破浪前行的蓬勃希望。

参考文献

[1]苏全有.<义勇军进行曲>缘何化身国歌[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2]刘丽英,郭鲁川.《义勇军进行曲》的文化象征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2011.

[3]余凌云.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歌[J].中国法律评论,2015.

[4]向延生.《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前前后后[J].中国音乐,1983.

[5]张新用.《义勇军进行曲》是怎样成为国歌的?[J].民族音乐,1999.

[6]郭骞骏.《义勇军进行曲》赏析[J].青春岁月,2013.

[7]刘守华.《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到国歌的漫长之路[J].档案春秋,2013.

[8]王华楠.《国歌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J].人民论坛,2017.

作者简介:于文婧(1985—),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艺术形式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聚焦华语原创音乐剧(上)
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分析
浅析我国公共艺术艺术形式的发展与趋势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看音乐剧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