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艺术与茶道的同一性意韵

2019-06-11文飞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茶道古琴文化自信

【摘要】古琴和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常常相伴相随,古琴音乐通过茶道艺术达到听觉的视觉化,茶道艺术通过古琴音乐提升了其的想象空间。二者在精神追求上的共同点,建构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性的功能。

【关键词】古琴;茶道;意韵;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最早进行饮茶的国家,唐·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如果从哪时算起,饮茶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年的时间。作为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茶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据考证,我国茶道产生不会少于2000年。茶道是最早的一种把口欲之乐上升为精神追求的形式。古琴至少在我国也有三千年的历史,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琴操》载:”伏羲作琴。”,古琴与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古老的代表之一,因其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功能,自古二者相伴相随,“茗茶听琴”成为中国人“雅趣”之一。甚至有人说“琴无茶不幽,茶无琴不雅”。当然,二者关系的结合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千百年来中华文化发展的自然选择,而这种自然选择中所包含的必然性则是由其同一性的文化意韵决定的。

一、“天人合一”的主客体认知的统一是古琴与茶道同一性意韵的基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自然观与宇宙观的重要表述。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大自然;人,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的思想深深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观、哲学观,以致于佛教、儒家、道家在阐释自己的教义理论时都饶不开“天人合一”的话题。佛教中的“自观”“观它”,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其实质都是通过对于外界的感应来影响或建构自己的内心中的理想世界。

茶道汲取了“儒、释、道”三者的精华,茶道讲究“禅茶一味”“宁静致远”、尤其推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茶道认为茶是天地所赐的“珍木灵芽”,采撷和制作茶叶要讲究时令、时节,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茶事活动中行为举止要自然、朴实,摈弃一切的矫揉造作。在恬淡中升华自己的灵魂,感悟世事人生,所以说茶是饮中君子。而古琴作为古代文人的“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无论在型制还是音声的产生观中都体现出更深的“天人合一”。首先,从琴的形制制造上以“上观法于天,学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为主要精神。在制作构成中:琴面拱圆,底板平坦,意为“天圆地方”;琴长约三尺六寸五意指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十三点琴徽,代表一年中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琴宽六寸,象征“六合”(东、西、南、北、上、下);琴之五音为宫、商、角、徵、羽,同时它以人世间君、臣、民、事、物与之相合。在古代中国人眼里“琴”已脱化于乐器,它是中国人等级观、五行观、宇宙观等的实体指向。琴声音乐在音声的选择上讲究“淡、雅、幽、远”,这种绝妙的视觉与空间的结合和茶道的“清、静、和、远”的内外修养在此时绝妙的交汇在一起,艺术产生的奇妙体验竟然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上达到意蕴的同一性,体现出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延展与物化。

二、“养德明志”对主体价值确定是古琴与茶道同一性意韵的旨归

中国古代真正知识分子把学问作为一种修养来完成的,其学问的最高价值是“养德明志”。他们的人生抱负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一切都可用“德”来表述。但“德”过于抽象它必须要通过一系列外在生活体验与艺术体验来修正和提升的。禅宗就认为吃饭睡觉都是参悟的过程,以致派生出著名的禅宗公案——吃茶去!中国茶道所倡导的“清、静、和、远”比日本茶道所强调的“和、敬、清、寂”具有更积极的态度。“清”要讲究对于内心深处灵魂的拷问,清除太多的个人私欲,“静”的就是要在“平静”的形式中感觉到“悦”的内心体验,而“和”中要提炼出”见能者近之,惊佩其才;见后于己者,则须鼎力协之”的君子的品德,“远”强调个体的“无”而应有“志存高远,忘我而济天下”的人生品格,从而完成通过茶道来修正与提升自己的“养德明志”的情怀。同理,古琴作为“养德明志”的首选乐器,其音乐审美观中的“淡、雅、幽、远”映射出中国自古推崇个体性格的内敛和平淡、从容。故儒家欲“礼乐”治天下,“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乐终而德尊”。诸葛亮的《诫子书》对达到“德”的要件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琴音色淡雅和平,音量不大,期间少有无“杀伐”之音,需静静听静静的品,如果在茶道的味觉和视觉的激发下,两者最终升华单一听觉与味觉的主观体验上升为一种更大的表意空间,茶道和古琴在不同的轨迹对于主体价值的确立完成了对同一时空的意像重合。

三、“矩步方行”是对茶道“表演”过程与古琴演奏范式构建同一性意蕴的行为要求

茶道的主旨是追求个体体验的“自然、清净”,但并不是表明茶道没有规矩可循,恰恰相反,茶道有一整套“表演”程序来规范个体在其中的行为,使之不流于散漫,从而弱化茶道本身的价值理念,茶道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化中以“礼之用,和为贵”为核心的礼仪文化与行为规范,用一套看似繁琐的程序来彰显其“清净自然”的气质,在这强大的张力场域中,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充分体悟到茶道本身传递的价值理念与美学追求。与此相同的是,古琴音乐由于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音律的运用和情感表达也受到理性的严格控制。这种理性的控制是通过严格的演奏范式来表现的。似乎时时提醒演奏者与听众何为“琴”之本意。在视觉上,琴的演奏更像是一种礼仪的完成过程,“净手、焚香、拂琴、静心”通过对于外界程式化的动作暗喻一种精神的流动。故《焚书·琴赋》开篇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所以唐薛易简在《琴诀》中说:“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絕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在这一点上,茶道和古琴又呈现高度的同一性,这种外化的同一性正是又其意蕴性决定的,是意蕴性同一的物质手段。

古琴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它是中国人音乐观与人生观完美的结合。而茶道更是体现由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的魅力。古琴与茶道艺术的同一性意韵说明,文化的表述可能有千姿百态,但文化的根基指向却是一致的,它可以成为判断不同文化属性的根据之一。对古琴和茶道对精神内涵的研究,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点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美燕.琴道与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徐新全.我国茶道文化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J].福州:福建茶叶,2016(6).

作者简介:文飞(1973—),男,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茶道古琴文化自信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迹万里茶道
寻访千年古琴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茶道六百年》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