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2019-06-11赵鑫润

北方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贝多芬

赵鑫润

【摘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也是德国最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被后人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体裁十分广泛,体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及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等。本文将选取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的其中一首——《f小调奏鸣曲》来分析。《f小调奏鸣曲》又叫热情奏鸣曲,该曲子在贝多芬奏鸣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把握该作品,本文将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音乐风格及演奏方法方面来分析该曲子,并对演奏者在演绎该作品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演奏者在演奏该作品时,对音乐作品有更充分的了解。

【关键词】贝多芬;热情奏鸣曲;音乐风格;演奏方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最为杰出的作曲家及钢琴家,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贝多芬的这首作品——《f小调第二十三首奏鸣曲“热情”》是32首钢琴奏鸣曲的巅峰之作。作品是一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巨作,该曲无论是从技术创作方面还是从表达情感及力度方面,无疑是有重大的突破。该曲以极其生动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欧洲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在激烈的矛盾中,他们不畏艰险、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牺牲精神。在整首的作品中,贝多芬通过多变的节奏及和声色彩的变化,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怒。也将全曲的悲剧性、戏剧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由此形成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派别的音乐特征。

一、《f小调“热情”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分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f小调“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献给弗朗茨·冯·布龙斯维克伯爵的,曲子本来是没有标题的,是由当时的出版商克朗茨命名的“热情”,所以才会有现在的“热情”奏鸣曲。《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在1804年创作的,属于他的中期的作品。1804年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自身因素是因为他患耳聋的疾病愈发剧烈,使其他在音乐创作中和生活中,内心感到孤独和无助和绝望。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政治方面,最初,贝多芬认为拿破仑是一位人民英雄,是人民的解救者和救世主。贝多芬认为:当时的社会在拿破仑的政治领导下可能会走向民主、和平。此时的贝多芬对拿破仑在社会改革方面抱有幻想和寄予希望。但在1804年拿破仑称帝,使得贝多芬非常震怒,把之前歌颂拿破仑丰功伟绩的曲子——《英雄交响曲》撕碎,此刻,使贝多芬深刻的认识到人民要想获得自由、民主,必须靠自己去争取;在感情方面,他遭受爱情的变故。贝多芬虽出身是平民,但他总是爱慕上流社会的女士。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的社会等级分化比较严重的,由此可见,他总是被贵族阶级的女士拒绝,感情是如此的坎坷。对于《f小调“热情”奏鸣曲》,贝多芬曾让他的学生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莎士比亚的《暴风雨》主要表达了人类敢于克服一切困难,讲述了人类战胜大自然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及强大的力量。罗曼·罗兰把这首奏鸣曲称作是:“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岗石的轨道上”,罗曼·罗兰在这句话里着重强调了“火”的重要性。由此可见,《f小调“热情”奏鸣曲》这首曲子的特点就是狂热的、英勇的、革命的且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性质。

二、《f小调“热情”奏鸣曲》的演奏技巧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中期的一部大型作品,之所以被称为巅峰之作是因为作品包含有高深的技术、技巧。记得周广仁先生在谈论钢琴教学中提到过“技术”和“技巧”。这两个专有名词其实是两个概念,很多学钢琴的学生把技术和技巧都归为一类这是不对的。技术是一种技能,技能多数是指训练手指的独立性,是一种比较机械的训练方式。但技巧和技术不一样。周广仁先生曾说:“技巧是表现音乐所需的全部手段”。技巧是与人的大脑有关的。它包括对踏板的运用、手指的触键、速度及力度等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在音乐表现方面,技巧是指速度、力度及大脑对演奏者手臂、手腕及全身各个器官的控制。本文将选出两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結合技巧问题来分析,应如何更好地演绎该作品,更好地将作曲家的意图和想法通过跳动的音符展示出来。

(一)颤音

颤音(Vibrato),颤音在音乐领域运用得非常之广,在弦乐上有运用,美声、民族唱法有运用,几乎在所有的乐器上都能演绎出优美动听的颤音。颤音的合理运用将能更好地突出音乐的表现力,主要起的是渲染作用,增加曲子节奏的多变性,深层次的丰富音乐效果。本文将主要讨论颤音在钢琴方面的演奏,颤音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多数以轻巧、灵活的方式出现,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颤音,时而表达诙谐,时而表达出活泼的性格,但在这位伟大的贝多芬作曲家运用颤音时,会发现音乐的处理是有些神秘的音乐效果。本文以《f小调“热情”奏鸣曲》的颤音为例。该曲子第4小节出现了颤音,颤音的颤法在该曲子是从本音开始往上颤,颤音的颤法在贝多芬奏鸣曲中多数是这样的颤的,不同于巴洛克时期的巴赫,在这里提一下巴赫的颤音,它的颤音和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刚好相反。巴赫的颤音是从下往上颤的。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颤音方法练习具体可以参考以下的方法。大多数颤音的指法以2和3指居多。慢速练习这2个手指,要求多次重复这个机械动作,用高抬指快下键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手指派”的常用方法,虽然“手指派”的方法不科学,但是可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加快这2个指法的速度,按照节拍器的速度由慢速到中速在到快速,依次叠加速度;快速演奏时要手指贴键,轻微用手腕的力量带过去。要求不要过于笨重即可。本曲子的其他颤音方法练习以此类推。

(二)和弦

和弦从形态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柱式和弦,另一种是分解和弦。然而,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是原和弦的本原。和弦在《f小调“热情”奏鸣曲》种多是以激烈的情绪展现出来。所以在演绎该曲子的和弦时要注意用强有力的力度弹奏出来。分解和弦多数以琶音的形式出现,具体的练习方法可以先将乐曲中三和弦或四和弦恢复到柱式和弦,将它转化为柱式和弦,用柱式和弦的方法练习分解和弦,将整个手臂、大臂、小臂、手腕放松,将所有的力量包括背部、腰部的力量都用上并集中于手指尖上,通过指尖发力。谱面上的力度完全可以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调节发力,这样演奏出来的和弦音色是多变的,也能将贝多芬的内心强烈情感表现出来。

三、结语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横跨了两个世纪,他不仅在音乐方面造诣极深,在其他的领域也是非常之优秀。如哲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他所处的时代使他深受革命的影响及他痛恨恶势力的欺压,用有形的无数音符去展示无形的革命理想,去展示他追求民主自由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渴望。本文选用贝多芬32首奏鸣曲的其中一首——《f小调“热情”奏鸣曲》,来分析该曲子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和演奏技巧。演奏技巧将着重选出两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难题来探疑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如何更好地演绎出来,使更多的演奏者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

[3]李近朱.乐圣贝多芬[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吴玖忆.贝多芬奏鸣曲中装饰音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5]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贝多芬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