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效果研究

2019-06-08霍青松钟金婷李时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关键词: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

霍青松 钟金婷 李时梅

【摘要】目的 探究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98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为观察组,各49位患者,前者常规护理,后者加入心理干预。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施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抑郁不安的情绪,相比于常规护理,效果更胜。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

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众多且病因复杂,该系统疾病由于具有发病难预测、病程进展快等特点,因此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致残率、病死率更高[1]。因此治疗过程不仅是身体治疗,心理治理尤为关键[2],特别是患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本研究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改善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治疗的98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给予常规护理的49例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内科学》(第九版)中关于心血管疾病描述,排除患者本身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或合并其他疾病、无意愿加入研究等患者。

1.3 方法

将观察组49位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3.1 普通护理

入院后及时记录的病情,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每日做好必要的护理流程。

1.3.2 个性化护理

在对患者实施普通护理方案的基础上,①对患者每日一次心理护理,采取谈话等方式及时疏导情绪,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②活动指导:每日定时关注患者的活动量,并作适当的活动指导。③定时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遇到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④做好饮食指导:嘱咐患者要低盐饮食、低胆固醇,控制体重,每日摄取蔬菜与水果。

1.4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情况,用SDS抑郁自评量表与SAS焦虑自评量表评测;满意度设置四个选择: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差异分析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变化情况

接受心理干预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焦虑和压抑情况得以明显好转,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后,总体上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x2=9.098,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在身体和精神上往往受到双重损伤,若持续处在消极悲观的精神状态中不利于治疗,甚至会使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常规的护理程序中加入心理干预,一方面可以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另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起到稳定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后,焦虑情绪与抑郁症状明显得以好转,且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因此,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加入心理干预后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 卢双枝,许 露.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86.

[2] 李书群,赵燕平,李 园,朱晓红,刘小平,盛家香.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3):553-555.

本文编辑:董 京

猜你喜欢

重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心血管内科
动脉血乳酸动态监测在心脏外科重症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血糖变异性与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