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把握定目标 巧搭支架设梯度

2019-06-03吕娟汤亚梅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

吕娟 汤亚梅

【摘   要】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教师可立足单元整组,在对习作单元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后,运用图示支架展开教学,做到“在精读课文中发现写作秘妙,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素材筛选,在单元习作中设立教学梯度”,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达成习作目标。

【关键词】习作教学;图示支架;教学梯度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单元导语用萧统的名言“以立意为宗,不能以文为本”来开宗明义。单元语文要素有: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对于该单元的教学,教师要整体把握,找准习作核心,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帮助他们达成预定目标。

一、立足单元,整体解读文本

《夏天里的成长》和《盼》这两篇精读课文运用写景和叙事两种不同的手法,诠释了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夏天里的成长》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开篇,安排了“生物长,山川、道路长,人也在长”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的“生物长”是课文的重点。这部分用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描述了夏天常见植物、动物快速生长的状态,展现了夏天的蓬勃生机。《盼》一文描写了“我”盼下雨,盼穿雨衣。写得最具体的部分是第四至十七自然段,具体写了“我”在放学路上惊喜地发现下雨了,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雨衣,却未能如愿……反复、曲折、真实、矛盾的“盼雨”心理细腻生动,让读者感同身受。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从选材的角度对这两篇课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目标:要选择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还要将重要部分写详细。

“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单元习作”三个部分着眼于这一写作目标,展开有梯度的训练。

“初试身手”的第一题让学生通过判断,知道怎样的材料是表达中心意思的;第二题让学生通过审题,讨论选择哪些材料可以凸显题目中的关键词,为后面的单元作文做好铺垫。《爸爸的计划》和《小站》两篇习作例文,以批注的形式告诉学生,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并提示了把重点事例写具体、选择相关的事物衬托中心等写作方法。单元习作的编排也非常出彩,让学生结合汉字本身丰富的内在含义,联系生活体验或展开想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综上所述,习作单元的各个部分聚焦“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一训练点,借助方法学习、例文引路、实践表达,引导学生逐渐达成训练目标。

二、巧借图示,提供习作支架

到了高年级,学生习作时的思维活动更多地指向习作目的是什么,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教师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设立习作“梯度”,使教学有具体的抓手。周一贯先生认为,用提纲或支架去规划审视读或写的内容,不仅可以理解内在结构,还可以掂量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尝试采用图示支架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中发现和联通读写规律。

(一)在精读课文中,发现写法秘妙

《夏天里的成长》一课中,“找出中心句,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梳理,完成了课文的结构图。如下图。

借助结构图,学生直观清晰地感受到课文是从哪些方面、选择了哪些事物写出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的。

再看《盼》这篇课文。由于文章比较长,教师可以通过填写事例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把握具体事例。见下图。

通过这张事例图,学生就可以把长文章读短,思维聚焦于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重点事例是哪一个,是怎样让他们对小作者“盼”的心情感同身受的。

(二)在“初试身手”中,完成素材筛选

“初试身手”让学生初步通过判断和辨析,了解怎样的材料是属于“围绕中心意思”的。在第二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题目画出思维导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立足中心来甄别习作材料。

以下是一個学生画的《闲不住的外婆》的思维导图。她在图中罗列了外婆从早到晚的六个事例,表达了外婆“闲不住”这一中心思想。

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如果对从早到晚的劳作都进行详细的描写,文章容易写成“流水账”,为此要确立写作的重点。比如,把重点定为:放学后一回到家,外婆就拿出了下午烘烤的小饼干给我们当点心,然后准备晚饭、洗碗、打扫厨房。而早晨的忙碌和晚上的跳广场舞则都可以略写。通过这样的辨析,学生体会到,外婆的闲不住中包含着对一家人浓浓的爱。一个忙碌又爱动的外婆就出现在了学生面前。通过画思维导图,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理解得更深入了。

(三)在单元习作中,设立教学梯度

单元习作是检验单元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可以拟个提纲,看看选择的材料是不是能够表达中心意思。教师也可以提供图式来帮助学生设立教学“梯度”,顺利完成从“一个字”到“一篇作文”的转变。如下图。

通过完成“一个字—一个中心意思—一组事”的思考,学生进行了习作思维训练,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习作提纲。如下图。

总之,“围绕中心意思来写”这一理念要贯穿整个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要以习作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从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在习作例文和“初试身手”中加强习作思维的训练,运用图示这一有效支架,巧设习作梯度,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一贯.支架:提纲教学法在统编本教材中的出新[J].小学语文教学,2019(19).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310016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师学院   310009)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
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
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
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让作文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