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格评估看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发展

2019-06-03陶龙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陶龙泽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较大改变,各新建本科院校均重视教师引进,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明显;重视教师培养培训,教师结构渐趋合理;重视教学质量,教师总体教学水平提升明显;重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师德水平较高。同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存在着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且易流失、教学水平不平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等问题,为此,应建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绿色通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力度,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教师队伍;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3-0123-05

21世纪前我国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不足10%,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需要,我国开始通过整合、提升、升格等方式大力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世纪之交,我国产生了“新大学运动”,快速集中地诞生了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截至2018年10月,已有新建本科院校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55.6%,{1}这些院校如何科学定位、内涵发展,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顺利实施。接近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一半(不含独立学院),这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格局,新建本科院校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拟对2000年以来未参加过院校评估的新建本科学校进行合格评估,合格评估的重点是考察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教学管理和基本教学质量,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学校教学改革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情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所优秀的高等学校一定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因此在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教师队伍是一级指标,其二级指标包含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培养培训等。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

通过9年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一个比例(师生比)和4个结构上的改变,另还表现在教学水平及师德师风方面。

(一)重视教师引进,教师队伍数量提高明显

合格评估对教师数量的基本要求是:全校生师比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各专业的教师数量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等。新建本科院校为达这一要求,大都确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人才立校战略”“教师是办学第一资源”等理念,坚持培养和引进结合、教学与科研兼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引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积极面向国内外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及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引进具备较高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等高学历人才,特别是面向行业、企业引进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同时通过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青蓝工程”、企业挂职等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数量增加明显,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通过各项举措,师生比有了较大的降低,由过去的高达1:24,逐渐减少到1:19,甚至已达到1:18,有部分硕士点院校基本达到1:17的要求。例如某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9份人才工作文件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符合需求的教师队伍。现师生比为1:17.55。

(二)重视教师培养培训,教师结构渐趋合理

教师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类型结构。其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师范学校升格而来,高学历和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主要是师范类专业教师,而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建设目标是以发展工科为主。如某校在升格之初,全校只有20多位教授,其中地理专业教授就有6人,而经济类专业只有1名教授。在围绕地方产业结构,重新设置专业结构中,通过评估的硬性要求,各校都做出了创新,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二,教师职称结构由过去的金字塔结构逐步形成了橄榄球结构,高级职称达到了合格评估的要求比例;其三,教师年龄结构问题逐渐解决。由于近几年教师队伍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之中。在合格評估“以评促建”的思想指导下,学校主动采用传帮带、学习培训等措施,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通过评估专家的指导,带着问题导向,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水平。年轻教师的不断成长优化了教师年龄结构;其四,教师类型逐渐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具有中级职称资格同时具备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具有教学能力与产学研合作能力,这也是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合格评估要求,学校都制定“双师型”师资认定标准,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如挂职锻炼,选派青年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或行业挂职锻炼,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训、技术创新;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等。如合肥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目前专业课教师“双师型”占比56.46%,工科专业达64.29%,有力地支持了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重视教学质量,教师总体教学水平提升明显

合格评估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上要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指导总体上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基本满意,新建本科院校通过思想大讨论等形式,能落实教学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努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积极尝试翻转课堂开展教学实践,加大教学投入,支持教师灵活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老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手段,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注重学生课堂评价,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对教学状况的满意度,以此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从合格评估专家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过程的考察来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且合格评估专家们认为经过努力,参评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质量得到基本保障。例如某校强化对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基本技能,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学,到外校进修,下企业见习,以此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重视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师师德水平较高

合格评估对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教书育人,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们普遍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爱校如家,关心学生,淡泊名利,形成了求真務实、诚信守法、勇于创新、严谨笃学、精心育人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涌现出许多为人师表、师德高尚的教师典型。

评估专家认为参评学校教师在学校从专科向本科、办学条件艰苦的转型期,普遍具有奋起直追、时不我待的精气神,以教风带动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通过思想引领、强化教育、树立典型、严格制度,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例如某警察学院充分发挥政治建校的优势,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学院党政领导成员“一对一”指导教学系部,部门领导成员“一对一”联系学生的工作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近9年的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偏高

尽管各校都十分重视教师建设,制定了相关政策吸引人才,教师数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数量基本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编制限制、地处偏远地区、专业扩张过快等原因,教师数量仍嫌不足,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尤其明显。各专业之间的生师比极不平衡,专业教师不足,新办专业尤为严重。相比较而言,民办学校教师数量还是不容乐观的,生师比基本都在19:1之上,最高的某校竟高达21.78:1,接近了“黄线”。另外,教师流动性大是民办学校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教师数量不足必然影响学校办学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其基本原因是学校规模持续扩大,学校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缺少长远规划,引进教师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教师数量不能及时补充。尤其是新增专业数的迅速增长,使原有教师队伍结构和新增专业结构的吻合度不高,导致不同专业间的生师比严重失衡。

(二)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高

新建本科院校在合格评估中存在突出问题就是青年教师比例过高。例如2015年被评院校35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平均为50.6%,超过60%的有11所,最高达到71.9%,有的专业甚至高达100%。

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势必会招进大量的年轻教师,这可以缓解教师数量不足和生师比过高等问题,也能给学校带来活力,但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等,这也会给学校教学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过大,另外青年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大。一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岗前培训又缺乏系统性,上岗后因为师资不足代课量很大,导致青年教师成天疲于上课,没有时间提升自己,从长远看,也影响教学质量。

(三)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且易流失

新建本科院校在合格评估中发现,教师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比例,尤其是具有高职称、高学历学科带头人比例不理想,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高层次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参评学校近年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力度很大,但高层次人才队伍极不稳定,中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民办高校尤为突出,严重影响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持续稳定。如广东某学院中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评估近3年共流失161人,年均54人,流失率呈逐年递增(8.41%、8.81%、9.02%)趋势。

究其原因是由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的前瞻性不够,还没有一个与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匹配较好的师资队伍建设执行计划,专业发展有失衡现象,有相当部分专业带头人不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师资也不齐,学校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教学梯队建设任务还较艰巨。

(四)教学水平不平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从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专家听课情况统计表来看,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教学效果还是不均衡,统计表明教学效果与职称成正比,老年教师教学效果优于中青年教师。另参评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数量普遍不足,在现有的双师型队伍中应用型的内涵也需进一步提升;而且近几年来,参评学校引进的教师普遍以中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基本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缺乏企业、行业工作经历和生产实践锻炼机会,加之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规模有限,致使引进和培养具备企业、行业背景和取得专业职业资格的教师偏少。“双师型”教师虽然增长较快,但在各校加快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背景下,数量仍然偏少。

三、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的思考

通过9年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办学定位准确,人才培养坚持校企合作育人,通过评估的高校基本完成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但是如何向应用型深度转变,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本文认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一是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而解决两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专业建设是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之基,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专业群。地方应用型大学应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但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顶尖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积极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服务地方发展需求,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绿色通道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降低生师比,并及时核编,让学校及时引进人才,以满足教学基本需要;二是地方政府要帮助学校解决高层次人才流动(引进)的家属工作安排和编制问题,否则难以引进高层次人才,难以在短期内改变青年教师比例过高的现象;三是要解决人才由企业向学校流动的渠道问题。

学校应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作为人才资源配置的导向,充实学科发展力量,使教师队伍建设与各级重点学科、应用型学科的建设需要相结合。以引进领军人才为重点,將人才引进工作的中心转移到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引进上,特别是有国际化背景、积极从事学科建设的应用型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其带领的团队。坚持以用为本,加强柔性引才引智工作。努力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境内外应用型专家、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教学一线,指导帮扶学校教师,进一步改善应用型师资队伍结构。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建议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能力发展中心作用,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建议学校加大高层次、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和柔性引进,注意并加大力度从相关企业中招聘既符合高校师资条件要求又具有实际领域工作经历和经验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学校应立足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培育新型师资,培养应用人才”的需要,实施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学校坚持“按需派遣、重点培养、保证质量、学以致用”的原则,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加教师实践知识、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全面提升教师的产学研合作能力。鼓励教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努力使教师向“双能型”方向发展。建立“内培外聘,双向交流”的机制,推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应用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使教师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行业实践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在职培训力度

要继续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和补充一批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解决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和“双师型”师资紧缺的问题。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用外聘、项目共建等形式共享校外高水平人才。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进修、攻读学位;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名师”培育工作。要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注重培训实效,提高培训效果。

学校应以专业学科发展为抓手,整合现有师资建设项目,围绕学校特色和紧缺专业,以平台建设、项目带入,加大学科团队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师资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推进教师学历和能力提升;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为导向的教师持续发展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培养,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与交流,支持教师参与各类进修和培训,到企业行业高层挂职,拓展知识面,开阔眼界。

(四)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通过争取获得留学基金委等国家项目资助力度、设立学校资助项目、鼓励教师主动争取资源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教师出国研修渠道。逐步增加学术带头人国际访学的人数,扩大青年骨干教师国外学习的比例。开设校内外语培训班,逐步提高教师外语水平,分批派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应用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赴国外一流大学或者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大学进行学术访问、进修及合作研究;鼓励青年教师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掌握先进研究方法,拓展国际学术资源,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设立出国留学基金,增强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实施“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设立“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吸引和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到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各新建本科高校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立足点,分析教师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教师队伍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合理优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打造一支双能型的教师队伍,为高教强国梦增添活力。

注 释: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2017-10-1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柳友荣.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63-64.

〔3〕王玉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十五年回顾与展望[J].高教探索,2013,(05):16.

〔4〕夏建国,杨若凡.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评估指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郭英莉.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

〔6〕陈寒.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7〕郭嫄.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状况、类型及问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8〕黄建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转型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23).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