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与优化策略

2019-05-31孙利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庭环境优化策略课外阅读

孙利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要让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要么无书可读,要么不爱读书。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关键词】家庭环境 小学生 课外阅读 优化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要让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前大语文的趋势。但是,笔者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小学生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响,要么无书可读,要么不爱读书,课外阅读开展得很不顺利,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与分析 

(一)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视不足

很多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英语几个科目就可以考高分,将来可以考上好大学;他们认为课外书都是“闲书”,内容与语、数、英没有什么关联,读课外书纯粹是浪费时间,耽误孩子的学习。他们平时只为孩子买一些作文选、课程辅导、习题集之类的书,认为只要孩子考试分数高一切都好。他们不懂得课外阅读对于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认知的重要作用,更不懂得课外阅读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对孩子进行持续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缺乏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有些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缺乏基本的学习氛围和读书环境,家长在家时要么玩手机,要么看电视、聊天,甚至是通宵打牌、打麻将。这些家长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在家时只知道玩,连家庭作业都不能及时完成,就更谈不上主动阅读课外书了。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行了,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更不会督促、指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三)缺乏有效监督和科学指导

有些学生读书就是三分钟热度,有兴趣了就读几页,没兴趣了就好几天不翻书;有些学生阅读 的书目繁杂、内容良莠不齐,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是因为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如何帮孩子选择好的课外书,也不懂得如何科学地指导孩子阅读,致使孩子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的指导。

(四)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资源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农村很少有开放式的图书馆;农村小学的图书室由于经费紧张,图书不能及时更新剔旧,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目很少;加上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不会主动去购置孩子喜欢的课外书。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课外阅读的忽视,课外阅读资源的严重匮乏,导致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少得可怜,根本达不到课标中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阅读效果更是不理想。

  二、优化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策略

笔者作为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落后现状的途径与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努力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留下家庭教育的深深烙印,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因此,要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1.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为了转变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笔者经常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认知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还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去选购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课外书,并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敦促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孩子的课外阅读需要良好的环境,这种良好的环境包括两点:一是孩子自己要有平静的阅读心境,二是外部要有合适的空间环境。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境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因此,笔者积极与家长沟通,敦促他们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比如为孩子配置书房,让孩子拥有独立、安静的阅读空间;为孩子添置书橱、选购必要的课外读物等等。另外,在满足孩子阅读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还要敦促家长要以身作则,摒弃不良生活习惯,陪伴、参与孩子的阅读,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而且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二)充实班级图书角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班级建设图书角,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随时随地阅读,还可以与同学交流、探讨彼此的读书感受,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1.多种渠道筹集书籍,丰富图书角藏书

班级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并定期调换;二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与其他同学共享;三是向社会捐资助学机构争取捐赠的图书。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随时有书可读、随时有书可借。

2.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技能

课外阅读的方法虽然很多,归纳起来也就三种:速读、泛读、精读。

笔者经常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灵活变换阅读的方法。例如,读小说或者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可以先用“速读”法看一看书的目录和内容简介;然后用“泛读”法把整本书读完,了解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再用“精读”法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章节或疑难部分,仔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找到问题的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

笔者还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要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圈、点、画、记,把自己读书时的所感所思、文中的佳词妙句,随手标记在书上或读书笔记上,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成立阅读互助小组,团结互助共促进步

笔者在班级成立了多个“阅读互助小组”,把家庭住址邻近的学生分到一组,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可以互相交流、探讨读书的方法和感受;让责任心强的学优生担任组长,指导、督促组员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向笔者汇报组员的课外阅读情况。阅读互助小组的成立,让阅读后进生的读书效率提高了不少,他们在组长和组员的帮助下,不仅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读书。

(三)家校联手,共同完成“课外阅读计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提出了明确具体的阅读要求。连云港市教育局根据课标制订并开展的“阅读工程”,列出了小学阶段每个学期课外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么庞大的课外阅读计划,离开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笔者利用微信群和家长会向家长详细阐述实施“阅读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把“阅读工程”的总书目和每个学期的必读、选读书目打印出来分发给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1.指导家长备齐书目

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按每学期的課外阅读“书目”备齐图书,尤其是“必读书目”,一定要让家长想方设法为孩子备齐,以方便孩子阅读。备齐书目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到新华书店去购买,二是到社区的书店租借,三是到学校的图书室或班级图书角借阅。

2.指导家长督查记录

笔者把课外阅读评价表分发给家长,通过微信群指导家长监督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让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这样做,可以让家长亲历孩子的成长过程,与孩子经常交流沟通,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家长和孩子之间更加亲密无间。并且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陪伴,孩子读书的劲头更足,效率更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家庭是塑造学生人格品质的“课堂”,学校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与技能的课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更离不开家长的耳濡目染与管教引导。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阐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情感需求,家校联手,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孙梅.探讨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及消除措施[J].文理导航,2016(9).

[2]肖淑莲.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小学教育思考,2016(11).

[3]孙青.小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家庭环境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07(12).

猜你喜欢

家庭环境优化策略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