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影响*

2019-05-31江斓燕李启婵吴端春蒙好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针对性阳性率标本

江斓燕 李启婵 吴端春 蒙好好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518052

血培养是败血症、菌血症诊断的唯一确诊方式,血培养若呈假阳性,必然会导致临床治疗与诊断受到影响。监测血培养病原菌是一种引导临床初步阶段科学用药、监测医院感染、对细菌耐药性的形成进行管控的关键方式[1]。为有效降低血培养结果的假阳性率,我院从2016年7月开始对所有阳性病例进行目标追踪监测,分析原因后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份血培养呈阳性的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16年7—12月58 例;2017年1月—2018年6月122例。采用Biomerieux公司研发制造的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的血培养瓶培养细菌,采用Biomerieux公司的VITEK-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针对假阳性结果的出现原因、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1.2 方法

1.2.1 分析血标本污染原因:2016年12月31日,我院创办了血培养质控管理小组,该小组的成员包括新生儿科、护理部、检验科等部门有关人员、主管领导等。首先,归纳概括分析2016年7月1日—12月31日期间的血标本质量及其可能出现的污染环节、污染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反复探讨后以相关资料为依据,颁布了《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培养规范》[2]。经过一系列分析汇总发现,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护理人员方面:无菌操作的规范性较差,护士在操作前不重视个人手部卫生,局部消毒的范围小、次数少、待干时间不长,反复触摸局部静脉明晰穿刺点的具体位置,血培养瓶塞的消毒时间短,消毒液选用不合理,采集到的血样本放置时间偏长,采血之后替换针头接种培养瓶等;(2)新生儿方面:由于和护理人员未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血管状态不佳,难以采集到血样本,再加上采血部分多位于股静脉等位置,而新生儿病患的局部皮肤存在大量褶皱,且临近生殖排泄系统,易被污染;(3)环境方面:在采集血样本的过程中,人员多,环境空气没有经过消毒处理,对床位的清扫整理等都会使空气内含大量污染菌[3];(4)管理方面:质控监管不到位,对护士的培训考核不到位。

1.2.2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结合我院制定的《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培养规范》,质控管理小组负责对新生儿科护士开展专门的护理干预培训。首先,引导其全方位地了解血培养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及其深远影响,使其了解假阳性结果的不良影响,即:造成患儿诊治错误、漏诊,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其所在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抗菌药物使用量增多,住院时间延长等,甚至可致患儿死亡。其次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1)环境方面:首先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处理,对人员进入作出限制,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污染;(2)操作者在穿刺之前一定要用消毒剂搓手或者清洁洗手;(3)待用氯己定清理干净患儿皮肤之后才能进行穿刺常规消毒,重视皮肤消毒程序,顺时针地从内到外进行环形消毒,确保直径超过8cm;(4)采用70%异丙醇酒精对培养瓶胶盖进行1min消毒;(5)在穿刺之前或者过程中切勿触碰到穿刺点;(6)尽可能不采集动脉血与股静脉标本;(7)采用真空采血装置降低污染率;(8)确保采血后2h内将样本送检,具体地登记、跟踪以及监管每例标本的送检、采集、培养等诸多过程。登记的内容主要有前文提及的主要步骤及其具体的落实状况、患儿与操作者的有关状况等,为后续实施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奠定基础[4]。每周质控管理小组要与科室治疗小组医护人员携手,在参考有关标准与血培养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假阳性者做出判定,实施小结分析,从而有效改善样本质量。

1.3 血培养假阳性的评价 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作出综合评价,即:(1)部分病原体生长提示存在污染菌的可能,一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出现菌血症,比方说凝固酶阴性的芽孢杆菌、微球菌属、肠球菌属、棒状杆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以及丙酸杆菌等[5-6];(2)倘若缺乏病原学诊断依据与临床诊断依据,只可凭借血培养结果阳性进行诊断,看其是否属于血流感染,所以把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结合起来变得至关关键[7];(3)结合具体的微生物类型,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4)为使真阳性率提升,血培养要求至少同步采集两个不同采血部位、两套标本;(5)强化力度针对送检、准备、培养、采血、结果判定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尽可能地减小血培养污染的出现概率,减小假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血培养假阳性的污染菌分布情况 1 350例患儿血培养,培养阳性180例 (13.3%),其中假阳性54例(30.0%)。假阳性的污染菌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患儿血培养假阳性的污染菌分布情况

2.2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患儿血培养假阳性率比较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前、后血培养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6,P<0.05)。见表2。

表2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前、后患儿血培养假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血流感染是一种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精准、及时地进行药敏试验与病源学诊断,将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是治愈的重点所在。为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使用高质量的标本[8-9]。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涵盖了检验时与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在标本质量控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起到的作用占比为70%。血培养阳性究竟是由于污染菌引起的还是病原菌引起的,至今为止尚不存在任何鉴别的统一标准[10]。所以,必须把病患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结合起来展开分析研究,作出判定。此次资料表明,本院血培养假阳性病例的污染菌多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以及溶血葡萄球等条件致病菌。由此可见,多处于皮肤黏膜环境的致病菌易对血标本形成污染。

笔者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过去注重“检查结果”的管理逐步向注重“形成结果的过程及其原因”的管理,以便明晰整改目标,确立整改方案,进而提高护理人员规范化操作,降低了假阳性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但是,此假阳性率依旧比国内有关资料数据高,亟待完善[12]。

总之,在血培养阳性目标性监测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质量,降低假阳性率,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针对性阳性率标本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