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味消毒饮灌肠方法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5-31肖成秀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肛管灌肠炎性

肖成秀

四川省安岳县镇子镇中心卫生院 642364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疾病,该疾病主要指的是子宫体部炎症。如果患者的炎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子宫肌层,加重患者的炎症反应[1]。子宫内膜炎患者常因子宫出血、下腹部疼痛及白带异常增多而就诊,患者病情也经常反复发作,这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针对子宫内膜炎,常规给予西药治疗,主要是为患者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但长期用药结果显示西药治疗疗效并不显著,且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也较高[2]。近些年,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本院针对子宫内膜炎患者给予其应用五味消毒饮灌肠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6例子宫内膜炎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3]中关于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患者也均存在子宫增大伴轻微压痛。(2)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8.5±3.2)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病程(2.4±1.4)年。对照组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9.1±2.9)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6±1.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主要使用甲硝唑、头孢噻肟。甲硝唑(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2022250)用量为0.4~0.6g/次,3次/d;头孢噻肟(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号H44021418)采取注射治疗的方式,2g/次,2次/d。给予患者连续用药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五味消毒饮灌肠治疗,方药主要如下:金银花20g、野菊花12g、蒲公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2g。药物加水煎至200ml,1剂/d。药物使用方法:嘱患者左侧卧位,按要求置入肛管,肛管长度要合适,置入后要将肛管进行固定,并且让药物缓慢经肛周流入。溶液灌注完成后将肛管夹紧,拔出肛管并放到弯盘中。灌肠完成后嘱患者平卧,忍耐10~20min后再排便,在治疗期间均避免产妇房事、游泳及盆浴。患者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性指标水平。(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炎性因子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变化对比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生殖系统感染疾病,多数患者因子宫内膜充血及水肿所致,多数患者因月经不规则、子宫出血、下腹疼痛及白带异常就诊[4]。子宫内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进一步进展为子宫肌炎、输卵管炎及盆腔炎,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在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上,常给予患者抗生素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n(%)]

治疗,但是大量研究显示抗生素治疗常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患者长期用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这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及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针对常规使用西药抗生素疗效不佳的情况,临床中推广中医治疗方法[5]。中医认为子宫内膜炎主要因外感温邪、热毒所致气血运行不畅,所以中医治疗上采取药物灌肠治疗的方法,中药药方主要为五味消毒饮,主要方剂中,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及消散驱肿的功效;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及紫背天葵有清凉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6]。五味药物联用可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显示,五味消毒饮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可发挥广谱抗生素的作用,药方中紫花地丁及紫背天葵也对病毒有良好抑制效果。此外,在中药的使用上,采取灌肠的治疗方法也可以让药物直达病所,大大提高药物浓度,这样使得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升。本文结果显示,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中药治疗疾病的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中药五味消毒饮灌肠治疗子宫内膜炎,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肛管灌肠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