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锁定接骨板与解剖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及对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9-05-31李建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骨板肱骨肩关节

李建洪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医院骨科 351100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PHF)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关节内复杂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有统计资料显示PHF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老年人骨密度降低,肱骨头呈现蛋壳样改变,且PHF多会累及肩关节功能影响患者预后效果,手术是治疗PHF的主要手段,及时手术治疗可避免异位骨化或者尺神经受损等不良预后结局的发生[1]。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骨折复位、恢复关节功能的意义重大。本文探究锁定接骨板与解剖接骨板的治疗效果,分析给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产生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6岁,二部分骨折25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55岁,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4例。两组性别比例、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准备,处理内科情况后进行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观察组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患者保持仰卧位,适度垫高患侧,手术切口使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分离保护头静脉,往内牵引将骨折端显露出来,经过牵引,撬拔行骨折复位之后利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把锁定钢板置入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5mm,结节间沟后方10mm处放好锁定钢板,在锁定板中间部位放入锁钉,把锁定接骨板固定在肱骨干[2]。通过使用C型臂X线来对骨折复位以及钉板情况进行观察,确定骨折复位以及锁定接骨板的位置适宜。锁定接骨板近远端放入锁钉,实现固定。针对肩袖损伤的患者手术当中修补,将其缝合固定在锁定板的缝合孔上。最终将克氏针拔出来。肩关节被动活动,检查肩关节活动是否灵活,固定是否牢固。手术之后利用三角巾屈肘悬吊固定3周,手术3d开始实现肩关节被动活动的功能锻炼,手术1周之后实现肩关节主动活动的动能锻炼。对照组应用相同的手术入路,手术过程中将骨折端完全暴露出来,解剖接骨板放置位置与锁定接骨板位置相同,可是解剖接骨板要紧密与骨皮质固定贴合获得最佳的稳定程度,手术过程中要多次对钢板位置进行调整。钢板位置调整之后近端利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远端应用普通皮质骨螺钉固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使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估患者术后4d、7d时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于出院前1d分别使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来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4d、7d时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疼痛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与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d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上传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包括解剖钢板、普通螺钉等。可是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容易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问题,会增加骨折部位血供的损坏程度,提高骨折不愈合率,更有甚至会出现再次骨折位移的情况[3]。传统钢板内固定给患者带来的活动限制较大,给患者肩关节功能锻炼产生影响,术后恢复慢。现如今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选择上,存在非常多的分歧。所以,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总体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

锁定接骨板可以让钢板、螺钉与肱骨三者为一体,尤其是肱骨头螺钉可以向着不同方向进行交叉设计[4],增强内固定物抗拔出力。锁定接骨板的设计与肱骨近端解剖相匹配,降低了给软组织带来的剥离与刺激,减少了肩峰下撞击的危险程度。使用微创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肱骨头的血供,有助于骨折愈合,减少肱骨头坏死率,降低关节置换率[5]。锁定接骨板的成角稳定系统可以良好地提供锚合与抗拉力,有助于手术后早期锻炼,帮助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正常。从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显著低(短)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在于锁定接骨板固定不需要剥离骨膜,钢板也不需要紧密贴合骨质,手术固定所需要的时间少,手术耗时短因此创面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术后疼痛是诱发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跟踪对比了术后4d、1周时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显示两个时段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锁定接骨板的设计与肱骨近端解剖相匹配,降低了给软组织带来的剥离与刺激,因此术后患者患部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出院前1d观察组Constant-Murle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锁定接骨板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锁定接骨板手术注意事项:(1)骨折利用间接复位技术,防止软组织广泛剥离,尽可能的对肱骨头的血运进行保护。(2)大结节禁止上移,接骨板头端要比大结节最高点低,避免肩峰下撞击,放置接骨板时,利用克氏针进行定位,使用C臂机透视将钢板的高度进行确定。(3)肱骨头骨折块复位过程中,保证头干角≥120°[6],防止内翻,减少骨折块移位和内固定失败带来的风险。(4)放置肱骨头锁钉,要尽可能地固定在肱骨头中心、下后方以及上后方的位置[7],由于这些区域骨密度较高,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内固定强度。(5)肱骨头锁定要固定到软骨下骨,通常最适合的是在软骨之下0.5cm,术中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反复透视,排除穿透关节面的出现率。

总而言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解剖接骨板,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将来临床上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骨板肱骨肩关节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接骨板内固定参数对骨愈合过程的影响分析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L型解剖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体会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接骨板四点弯曲测定中屈服载荷的获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