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05-3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丁苯阿托脑组织

于 莹 张 娴

1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154000; 2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近年来,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与老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相关[1]。研究表明,老年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后血管腔逐渐狭窄、堵塞,血栓形成,大脑因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坏死是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2]。因此,该病的治疗以溶栓治疗为主,包括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老年人群因独居或对病情关注不够发生急性脑梗死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出现死亡。本次研究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4.55±2.47)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3.49±2.22)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②年龄60~80岁,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h;③一般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血液系统疾病;②临床资料欠缺,无法准确提供病史;③精神行为异常,无法配合研究。

1.3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标准化缺血性脑卒中治疗[4],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糖、控制血压、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RO6268) 口服,20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恩必普药业,20100041)静滴,100ml/次,2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同时接受康复运动训练。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3]:生活能够自理,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体征基本消失为基本治愈;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神经功能明显恢复,体征明显减轻为显效;生活需要他人协助完成,神经功能有所恢复,体征有所减轻为有效;生活能力未恢复,神经功能未恢复,体征未减轻,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血液学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4.3 量表评分: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NIHSS量表[5]包括意识、眼球运动、面瘫、感觉、语言等评分,Fugl-Meyer量表[6]: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ADL量表[7]总分100分,60~100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0~60 表示生活需要帮助;20~40表示生活依赖明显,需要很大帮助;0~20表示生活完全依赖。

1.4.4 不良反应:对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定期观察、检查并记录。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2.145,P=0.001。

2.2 血液学指标 经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TC、LDL-C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液学指标水平比较

NIHSS、Fugl-Meyer和ADL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较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NIHSS、Fugl-Meyer和ADL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头痛、恶心、皮疹等一过性不良反应各1例,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均自行消失。2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供应障碍发生缺氧坏死,主要成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管腔逐渐狭窄或闭塞,引起急性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病,属于临床发病率及死亡率偏高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居民老龄化加快,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高脂饮食等危险因素逐渐累积,老年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渐高。脑梗死发病急骤,若发病时即得到规范的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减少脑组织不可逆损害,大大降低致残、致死率。但目前我国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数量庞大,这部分老人发病时往往难以及时送医,错过最佳溶栓时机后即使能获得治疗,也多伴有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8]。目前,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为溶栓治疗,包括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和疏通血管、抗血小板聚集、修复神经功能等,临床多联合用药。

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脂质沉积导致大脑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神经功能不可逆损伤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因此,纠正血脂异常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基戊二酸单酞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属于临床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其通过调节血清HDL-C水平,减少胆固醇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后TC及LDL-C水平均下降,说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治疗初期能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阿托伐他汀在远期观察中存在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增加的局限[9]。急性脑梗死发作时脑组织发生了酸中毒、自由基堆积、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等一系列异常代谢反应,外周炎性细胞浸润以及中枢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导致大量炎症因子激活和释放是急性梗死早期加重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丁苯酞是一种多靶点抗缺血药物,能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清除自由基,控制一氧化氮合成酶过度表达,增强抗氧化酶的生理活性以缩小脑组织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保护脑组织神经功能。CRP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判断疗效的炎性指标之一[10],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丁苯酞可降低患者脑组织炎症反应水平,减轻脑神经功能损伤,保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实验表明[11]丁苯肽注射液可有效提高脑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作用,保护脑神经元,提高脑组织耐受缺血能力,促进组织修复。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 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丁苯阿托脑组织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