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9-05-28王桂圣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探讨

王桂圣

[摘 要]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教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社会品德发挥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形成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真、善、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优良品格。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积极寻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思辨能力;培养;探讨

思辨能力是一种重要能力,即能够根据所学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对真善美、假恶丑进行准确辨别,学习与发扬真善美等一些良好的品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承担着教育学生,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中,应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强,但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清晰,辨别能力较差,容易受不良因素影响。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提高思辨能力,可对学生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重要性不言而喻。

1.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思辨包括两个层面内容:思考和辨析,其中思考是基础,辨别思考后的反馈。思辨能力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使学生不被眼前的情境迷惑,积极思考挖掘出情境背后的东西,对提高自己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其中思辨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是这个社会推崇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会学生分清好与坏、善与丑,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加以辨别、筛选,学习符合社会要求的知识、弘扬优良的品质。

3.促进优秀品格形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融入相关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掌握思辨的技巧与方法,不断提高思辨水平,通过学习更多积极向上、健康的内容,促进优秀品格的形成。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教师树立长远目标,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尤其应做好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研究,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守相关的教学原则,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培养效果。

1.趣味性原则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获得预期培养效果,教师应注重遵守趣味性原则。一方面,认真分析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喜欢听故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通过创设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辨析,培养其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对多媒体技术较为感兴趣,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的动画情境,提高学生思辨的积极性、主动性。

2.激励性原则

小学生善于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肯定、表扬,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时应注重激励学生。一方面,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可采用口头形式对学生进行表扬,也可通过奖励小红花的方式,肯定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辨析的行为。另一方面,为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思辨中,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彩笔、削笔刀等,奖励给那些认真思考,积极辨析的学生。

3.系统性原则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注重系统性。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应引导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避免遗忘。另一方面,在每一章节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一起复习所学知识,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三、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除遵守一定原则外,教师还应做好教学总结与教学研讨活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优化相关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顺利实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这一目标。

1.做好充分课前准备

道德法治教学中,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应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明确开展教学的方法,做好合理的教学安排,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积极辨析。另一方面,准备好有趣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短视频等,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思辨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亲亲你,大自然”一课内容时,为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之美,提高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课前教师准备不同季节大自然优美的图片,以及一些郊游过程中乱扔垃圾的不良行为的图片。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通过分析、辨别,停业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为保护大自然做出应有努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思考、辨析中。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邀请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思考某个学生的行为是否得当,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加深学生印象。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与学生积极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辨析。

例如,在讲解“认识自己”一课内容时,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可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扮演不同学生的表现:(1)我什么都不擅长,没有别人聪明;(2)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都不是完美的;(3)我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老师就批评我,我很生气。而后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不同学生的表现认真思考,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通过引导学生思辨,更加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3.创设有趣思辨情境

为提高学生思辨的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有趣的思辨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降低学生的陌生感,促使其更加积极地思考、辨析。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搜集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的图片、动画情境,要求学生对展示的图片、动画情境进行辨析。

例如,在讲解“告别小马虎”一课内容时,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某学生画的“我的家乡”作业,要求学生思考图片中哪些内容不正确,该怎样改正,以及为克服“马虎”应该怎样做等内容。

4.做好教学总结反思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为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教师应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及时发现与优化教学中的不足。一方面,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讲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思辨积极性,以及发表观点情况,评估教学效果,明确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优化的依据。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学习其他教师成功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讲解“做最好的自己”一课内容时,为使学生正确思考,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教师通过向其他教师学习,采用分组教学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即教学中,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相互指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深入理解“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应提高认识,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全面的规划,制定各教学段的培养目标,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

參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71-72.

[2]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