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9-05-24申英

教育界·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

申英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强调实践能力是这次课改的重点。什么是实践能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作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联系生活,激发实践兴趣;小组讨论,激发实践兴趣;创设情境,培养实践能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学习书本知识,而是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去学习和应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呢?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方法。

一、联系生活,激发实践兴趣

有位名人说过:“生活中没有小事,每一件事都是值得思考的大事。生活需要认真思考,也值得认真思考。”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多联系,就能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三年级上册教学“千克和克”这个内容之前,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测量重量工具的资料和实物,在哪些物品的包装上见到过学的新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于是,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小组用自己带的弹簧秤测量一件物品的重量,有的小组带来了小天平测量物品,还有的小组用电子秤测量物品的重量。整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学生对“千克和克”思考深入。再比如,一年级下册教学元、角、分这节课,在课上给学生播放小朋友去商场买东西的视频,小朋友看得很仔细,生活中这个经常碰到。于是,整堂课联系生活,学生身临其境,很快认识了人民币,也会用不同的人民币去购买东西。

二、小组讨论,激发实践兴趣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思想的交流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补充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使思考更完善,效率更高,同时也激发了实践能力。比如,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我创造情境:学校举行元旦活动,要求各班准备一些奖品。四(1)班买了9本笔记本用去36元,四(2)班买了11本笔记本,四(3)班用52元买笔记本,四(4)班买8支钢笔。提问:图中有那么多信息,怎么办?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整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讨论热烈,方法很多,学生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散。再比如,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中,给学生充分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思考,用手上的材料画出一个圆。整堂课,学生动手动脑,在集体集思广益的氛围中,学生实践兴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动手做中理解了圆的画法和特征。

三、创设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可见,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创设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环境。新课程也十分强调创设情境,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是特别发达,主要依靠形象思维,我们更应该把创设情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比如,三年级上册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游乐园的情境,通過播放视频,在视觉和听觉上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让学生形成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比如,五年级上册教学小数意义时,可以创设一个小小超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的价格、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营业员和采购员,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来认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这些鲜活的生活情境,使得学生的实践兴趣浓厚,知识形成印象深刻。再比如,四年级上册教学认识平行时,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利用手里的两根小棒,模拟两条直线,摆一摆这两条直线会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最后,引导学生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很乐意动手实践,主动地学习知识,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鲁迅说:“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学习知识莫不来源于实践,能力不是空想出来的,不去真切地实干,就不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比如,二年级上册通过引导学生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通过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体尺”的长度,测量一柞、一步、一庹、一脚大约是多长,并用这些“身体尺”测量一些物体长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五年级上册校园的绿地面积这节课,带领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计量,通过辅助线把复杂图形转化为了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比如,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时,组织学生动手活动,利用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做好整理,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与钉子数的规律。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的归纳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创新实践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杨振宁说过:“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很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的确,真正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靠简单重复的做题,还需要创新实践的方法。比如,三年级上册教学间隔排列时,课上拓展题:如果把圆形与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排成一行,正方形有10个,圆最少有几个?最多呢?这个可以换成让学生用圆片和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实践方法新颖,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游戏环节,让男女生按照要求完成间隔排列,增加了同学的参与度,创新了实践方法,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很多。再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应用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分小组制作不同种类的复式统计表,有的小组制作各个班级会游泳的统计表,有的小组制作了班级作业情况统计表,有的制作了值日情况统计表,还有的制作了一周的气温情况统计表。把本节课学习的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深入到了生活,使本节课知识真正得到了运用和升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实践的价值。

六、改变讲评形式,提高实践能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变讲评的形式,让学生变成热爱学习的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时,课前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去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课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当小老师,介绍这个单元学习过的图形和面积公式的推导,全班进行自我梳理,教师适当引导。这样的讲评形式,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和表达的能力。再比如,三年级上册教学正方形和长方形时,可以用数学绘本的形式讲评,让学生看看如何通过锯木头,把一根木头做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对于这种形式很喜欢,接着,课后可以让学生动手做做看,对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有很大帮助。

总之,只有充分借助生活实际,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快乐和积极的学习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