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局熵值法的区域绿色就业水平评价研究——以华东六省一市为例

2019-05-21邓雨露郭丽霞

关键词:六省绿色指标

丁 刚,邓雨露,郭丽霞,2

(1.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正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代表更高质量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具有高消耗、高污染特征的传统就业模式与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愈发激烈。由于绿色就业既能促进环境保护与恢复,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能实现资源和能源节约并减少污染,促进经济健康高效增长,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化健康发展的理念相符,因此绿色就业在中国各省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逐渐成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难题,使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实现高效率的必然选择。

二、文献综述

绿色就业可以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上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起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可持续化发展的作用。目前,绿色就业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

绿色就业带来的积极意义有多方面,李虹认为绿色就业的发展对居民收入和就业率的提升、环境改善具有积极意义[1-2]。张智勇认为绿色就业能克服传统非绿色经济模式下的就业模式局限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不同的绿色政策对绿色就业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CAI和YI分别对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清洁能源政策与绿色就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5]。陆旸运用VAR模型对中国绿色政策和就业是否存在双重福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就业是否降低国家失业率将受到通货膨胀目标的制约[6]。

在中国省域绿色就业相关研究中,绿色就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广东省绿色就业发展的现状,并指出广东省绿色就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但该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7]。周不群利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测算法对吉林省绿色就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但未能在研究中对比其他省市的绿色就业发展状况[8]。此外,在绿色就业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王刚等通过分析林业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基于产业特点对中国林业绿色就业估算统计体系进行了构建,但该绿色就业估算统计体系仅局限于林业行业[9]。

赵春喜对我国的绿色就业问题研究进行总结和回顾后发现,我国对绿色就业研究的文献数量和研究角度均较少,对绿色就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都相对匮乏,并建议在后期研究中应注重开展实证研究[10],这对本文研究提供了启发。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绿色就业环境属性构建了地区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为测算省市绿色就业发展水平提供了标准,有别于国内学者对单一省市进行研究的思路,本研究利用全局熵值法实现了对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比分析,丰富了此类研究的实证思路。

三、华东六省一市绿色就业水平综合评价

(一)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考虑到数据的典型性、动态性、科学性等原则,在吸取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思想及绿色就业的含义,从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和绿色就业环境价值两个维度出发,选取共计13个二级指标来构建地区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评价工业发展水平的经典理论,该函数的核心思想认为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及技术能力是影响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具体形式如下:

Y=A(t)LαKβμ.

(1)

式(1)中,Y代表工业生产总值,A(t)为综合技术水平,L为投入劳动者数量,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K为资本投入,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11]。地区绿色就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的工业生产水平,也和该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劳动者投入状况、生产水平等因素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本研究在评价绿色就业发展状态时选用了以下8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绿色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人均生产总值、绿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R&D)经费内部支出。

其中,绿色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体现的是绿色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绿色产业总值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就越大,该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也将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是评价我国各省市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而当前我国绿色就业的失业情况也被包含在该指标中,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各省市绿色就业状况;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主要体现的是就业人口中从事绿色就业的人数,该比重越大,说明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越高,就业人口中可能享受体面劳动的人群就越多;人均生产总值体现的是地区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程度;由式(1)可知,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政府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有效促进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绿色就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反映的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状况;政府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是使绿色就业者实现体面劳动和拥有完善的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确保各地绿色就业具有完备保障体系的重要因素;(R&D)经费内部支出即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内部支出,主要体现的是一个地区企业投入科学技术研究的经费状况。加强科技研究可以将科学生产力转为经济生产力,促进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而激活地区的绿色就业。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工会联盟和国际雇主组织发布的《绿色工作:迈向一个可持续的低碳世界中的体面工作》报告中对 “绿色就业”的初步定义:“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领域任何有利于保护或恢复环境质量的体面的工作岗位”[12]。该定义表明绿色就业具有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减少废物和污染的特征。结合此定义,本研究在绿色就业环境价值评价上选取了如下5个二级指标:能源消耗总量、万元GDP能耗、工业固定废弃物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

其中,能源消耗总量和万元GDP能耗的选取主要是为了考察华东六省一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的情况,了解各地区的能耗发展状况;工业固定废弃物利用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主要体现的是各地区在减少废物和污染,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等方面的能力;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的选取是因为中心城市是各省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对考察各地区的大气状况和就业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可得到地区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地区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

(三)全局熵值法介绍

目前在评价领域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而熵值法作为用来判断数据指标的离散程度的客观赋权法,由于其有效地避免了主观赋权法中人为因素干预评价结果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综合评价之中。为了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更好地反映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发展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避免普通熵值法的处理缺陷,本研究决定采用全局熵值法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全局熵值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全局评价矩阵

对T年中需要进行评价的M个地区的n个指标构建全局评价矩阵:

(2)

2.标准化处理

全局熵值法对相关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具有差异性。其中,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分别按照式(3)和(4)作如下处理。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

1≤i≤M,1≤j≤n,1≤t≤T.

(3)

逆向指标处理公式:

1≤i≤M,1≤j≤n,1≤t≤T.

(4)

3.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5)

4.计算指标客观权重

(6)

5.计算综合得分

(7)

(四)华东六省一市绿色就业评价过程

1.数据来源

本栏目主要报道病理学领域中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病理诊断经验,反映病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按不同的论文格式和内容分为论著、实验病理学、病理诊断、病例讨论、综述等子栏目。

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准确,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2011—2017年华东六省一市的《统计年鉴》及相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中的绝大多数产业属于绿色产业范畴,第一产业中的林业,第二产业中的环保产业、新能源和部分制造业也属于绿色产业。阚景阳对河北省绿色就业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第二产业相关绿色就业数据缺乏可获得性且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进而使用第三产业数据作为绿色就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13]。参考其实证思路,本研究将无法获取的绿色产业数据用各省市统计年鉴的第三产业相关数据表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评价结果及分析

根据全局熵值法公式(2)-(6)确定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信息熵及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绿色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信息熵及权重

运用全局熵值法进行客观赋值的结果表明,绿色就业发展状态维度的权重高达79.7%,其内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而绿色就业环境价值维度的权重值为20.3%,内部指标差异性不明显。根据绿色就业发展状态与绿色就业环境价值权重结果来看,绿色就业发展状态相比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对各地区绿色就业评价的影响要更为突出。

对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和绿色就业环境价值的内部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可发现绿色就业发展状态中存在4个权重大于10%的指标,分别为:绿色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0.115)、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0.159)、绿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0.122)、(R&D)经费内部支出(0.132)。此项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绿色产业产值状况、绿色就业人数状况、绿色产业固定投资的额度,以及科技研发的投入情况对各地的绿色就业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说明在对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发展状态进行评价时应注重对各省市的绿色产业生产能力、绿色产业劳动力人数、绿色产业固定资产投入、科学技术投入研发情况进行考察。

在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层面,所选的5个指标中仅有2个权重达到5%,分别为能源消耗总量(0.054)和污水集中处理率(0.050),其余3个指标权重低于4%,这说明在对华东六省一市进行绿色就业环境价值评价时,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可作为重要衡量标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万元GDP能耗、工业固定废弃物利用率、中心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虽然所占指标权重较小,但是却能客观反映各地区绿色就业环境价值,故也应对这几个指标保持重视。

通过权重计算得分,分别获得华东六省一市2010—2016年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得分、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得分及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得分,并对三者分别排名,结果如表3所示。其得分及排名结果显示,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发展排名整体变动幅度较小,上海市绿色就业发展状态连续七年处于领先地位。从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得分及排名来看,各省市得分差异十分明显,山东省的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得分连续七年保持领先。从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得分及排名来看,江苏省自2012年取代上海市跃居第一以来一直稳居榜首。通过将2016年的得分和2010年的得分进行对比发现,在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和绿色就业环境价值这两个维度中,江西省得分增长幅度最大,增幅分别为100.60%和53.71%,这说明江西省的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取得了明显提升,也说明江西省在利用绿色就业来创造环境价值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得分增幅最大的为山东省,增幅达到109.58%,说明7年来山东省的绿色就业综合实力实现了进一步增强。各省市得分数值表明,华东六省一市自2010年以来绿色就业发展状态得分、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得分、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得分均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定程度反映出华东地区各省市政府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绿色就业发展保持了较高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华东地区各省市绿色就业得分差异较大则说明华东六省一市的绿色就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如何促进华东地区整体绿色就业水平的协调发展值得进行进一步探讨。

此外,根据华东地区的绿色就业发展状态、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及地区绿色就业综合能力的得分及排名来看,江浙沪地区多项排名明显优于华东其他四省,这与江浙沪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程度高、绿色产业结构合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省份的绿色就业能力得分较低主要是由这些地区的经济规模相对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绿色就业发展不充分所造成的,建议绿色就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省份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加强与江浙沪政府、企业的合作,吸取江浙沪地区的成功经验,促进自身绿色就业水平的发展。

表3 华东六省一市2010—2016年绿色就业得分及排名情况分析

四、启示与建议

第一,健康的地区绿色就业发展状态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固定投入、科技投入息息相关。绿色就业发展状态维度对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的影响权重高达79.7%,且在该维度中有4个影响权重大于10%的指标,分别为绿色产业总值占生产总值比重(0.115)、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比重(0.159)、绿色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0.122)、R&D经费内部支出(0.132)。这说明各省市在大力发展绿色就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且应通过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来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帮助传统产业完成向绿色产业的过渡。政府应在创造绿色岗位过程中扮演积极角色,建立健全完备的绿色就业培训及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组织绿色就业培训来促进劳动人员素质的提升,使劳动人员的综合素养适应绿色经济发展的需要,帮助劳动者实现体面就业。地区科技实力对绿色就业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各省市必须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高度重视,注重完善技术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成果转化,也要注重专利技术的培育工作,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挖掘科技生产力创造绿色就业岗位的潜力。

第二,重视对绿色就业环境价值的考察,通过绿色就业来创造环境价值。绿色就业环境价值维度对地区绿色就业综合水平的影响权重为20.3%,远低于绿色就业发展状态维度,该维度中的5个指标仅有2个影响权重高于5%,分别为能源消耗总量(0.054)和污水集中处理率(0.050)。这说明绿色就业环境价值在评价地区绿色就业发展水平时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绿色就业发展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就业环境价值作为人类生存的无形财富,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可持续化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评价标准,故各省市在发展绿色就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绿色就业所创造的环境价值进行考察,而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色就业创造环境价值的能力,政府应对企业和就业人员的资源节约意识进行培养,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制度,制定并提升对污染物的处理标准,对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和为人类生存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工作进行政策扶持。

第三,促进华东地区绿色就业平衡发展,充分发挥江浙沪绿色就业的示范作用。华东六省一市绿色就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地区的绿色就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江浙沪地区整体绿色就业实力明显强于其他华东四省,说明绿色就业实力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及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在制定绿色就业发展政策时,应加大对绿色就业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区域绿色就业的平衡发展。此外,绿色就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省市在吸取江浙沪地区的绿色就业发展经验时,应充分学习江浙沪地区的产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模式及绿色就业支持方案。对绿色就业发展较为充分的江浙沪地区而言,在充分发挥自身示范性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加强与深圳、广州、北京等我国绿色就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良性互动,总结欧美发达地区的成功转型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绿色就业实力。

猜你喜欢

六省绿色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绿色低碳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我的“六省”颐养法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我国高校教育财政经费“中部塌陷”现象研究